第114章激动的百姓
面对刘伯温的提问叶萧起身看了看桌面上的糕点说道。
“田赋。”
刘伯温听到叶萧一说当即恍然大悟,对呀如今这耕地和耕牛的问题解决了,那么田赋呢?
田赋收多少?不变?必然不行,若是按照如今田赋,农业计划直接就胎死腹中。
毕竟交完田赋农户就没钱了,哪里还有多余的钱财偿还利钱。
所以田赋必须改变,既然要改变,该怎么改变?太少,无法支撑军队的运转,太多,和不变没有区别。
“伯温,你看将田赋降到三十税一如何?”
三十税一,这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施行的规矩,也是整个东汉田赋的标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十税一慢慢地被移除,现在的农户要交的赋税整整是收入的一半。
“除了田赋可还有人口税?”
面对刘伯温的提问叶萧一点没有感觉到意外,人口税,也称为人头税,简单地来说就是按照家中人口来交税。
这个东西可以说贯穿这个世界历史数千年,不过正是因为这个东西让不少王朝走向了灭亡。
“不,除了田赋,田地之上任何赋税不需要。”
“什么?!”
刘伯温听到这话无比震惊地看着叶萧,他想过叶萧会取消其他的赋税,但是万万没想到叶萧会取消人头税,要知道封建社会最主要的就是人口呀。
“主公,您莫不是在说笑,咱们的田赋如此之少,在取消这个,那么我们的赋税从哪里来?”
叶萧看着震惊的刘伯温笑了笑说道:“我们可以想办法创收。”
“如何创收?”
“你觉得州府经商,收商业税如何?”
这一句话更加是将刘伯温雷的不能动弹,州府经商?要知道在古代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末尾,被所有人唾弃不已。
除了汉武帝盐铁专营外汉朝朝廷就再也没有任何商业行动,甚至铸钱的权利都分发给了诸侯国。
而如今叶萧为了创收居然要经商,不但如此还要收商业税?这自古以来谁听过买卖东西还要交税的呢?
其实刘伯温这么想叶萧不怪他,毕竟他所处的时代就是这样。
叶萧可是在美好社会生活过的人,其想法和思维说领先刘伯温千年不夸张。
“不知道主公打算如何运作?”
叶萧将桌子上的糕点拿起来吃了一口说道。
“豫州多产铁铜,我们可以控制这些矿山的开采权,铁是铸造农具的根本,铜说白了就是钱,我们掌握这两样东西那么就掌握了整个豫州的命脉,等到日后我们拿下徐州青州之后我们就可以专营盐矿。”
叶萧说这些话的时候刘伯温不断地点头赞同,毕竟这种做法是不少割据势力都会做的。
“除了这些矿我们还可以开设市场,主导大宗贸易,从每笔交易中收税。”
刘伯温听到这里之后不理解道:“卖东西还要再给朝廷给钱,这个恐怕有点难以实现吧?”
叶萧摇了摇头笑了笑说:“现实,当商人尝到大宗贸易的好处之后,他们为了加入自然会乖乖交税。”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
就这样叶萧将自己所有关于商业的计划说了出来,期间刘伯温的家仆不知道给他们添了多少灯油。
第二天早上,一张告示引爆了整个颍川城。
“自黄巾之乱后,天下疲敝,叶某不才做了豫州太守......”
一个识字的小吏站在告示面前大声宣读着告示的内容。
“降赋税了?就一个田赋?我没有听错吧?”
“真的假的?”
“还有那个什么农业计划,免费给农具可以种地,而且还允许多户一起参加。”
告示面前的百姓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小伙子,这个是不是真的!”
一个老者走到宣读告示的小吏面前问道。
“老人家,当然是真的,以后只有田赋,而且田赋三十税一,您要是想参加农业计划可以在那边报名。”
“这钱真的分四年还?”
一个青年听到之后大喊道。
“真的假的您试试不就知道了?”
听到小吏的回答男子犹豫了,这时候他的背后走出来一个壮汉说道。
“老刘,要不咱们俩报名试试?”
“王老八,这个是要还利钱的咱们还得起吗?”
被叫做王老八的男子听到还利钱三个字犹豫了一下,但是过了一会儿他便说道。
“管他那么多,要是明年我家再没粮食我一家就要饿死街头了,老刘你去不去,你不去我找别人了。”
老刘没有动静,这时候老刘身边的一个男子站了出来说道。
“王老八我和你去,我家情况和你一样,而且看叶太守对咱们不错,我不相信叶太守会骗咱们!”
说完二人来到了农业计划处,此时两个官吏看到二人走进来在得知二人的目的之后官吏开口问道。
“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家中几口人,几个人来的?”
“我叫王老八.......”
“我叫赵老四......”
二人紧张地回答完问题,坐在座椅上的官吏将一个条子递给了二人说道。
“你们是联保关系,到时候如果王老八不还本息,那么就要赵老四还,有意见吗?”
二人摇了摇头,官吏看到二人没有意见递给二人两个条子说道。
“签字画押,然后去隔壁领取农具,然后去城外领取耕牛吧。”
二人接过条子来到了隔壁,隔壁的官吏检查了条子确认没有伪造便带领二人领了农具,之后二人又来到郊外的牛棚,递上条子。
看牛的官员看了一眼条子说道:“这牛怎么使用,你们两个人分配好,还有不许虐待耕牛,更不能屠杀,懂了吗?”
二人点了点头那看牛的官员便把耕牛交给了二人,这一幕被跟在他们身后的百姓看得清清楚楚。
“这是真的!真的!我要参加农业计划!”
不少人大喊着冲着农业计划处跑了过去,很快农业计划处的门口被人挤满。
城内的事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就这样过了三天时间。
此时青龙营内,韩信站在点将台上,这是他训练新兵的第三日距离七日的期限还剩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