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撤退遇贾诩,阵前叫板
“没想到那沮授居然有如此的计谋这战争越来越有意思了。”
贾诩看到武安国站起来,嘴角微微一笑说道。
“沮授,是袁绍军的沮授?”
武安国听到这个名字当即上前一步看着贾诩说道。
“正是,经过锦衣卫的调查,城内的守军就是袁绍派过来的,而带领军队的二人正是沮授和麴义。”
贾诩冷冷的说道。
“可是那沮授是怎么绕过豫州的?”
武安国想不通他们是怎么过来的。
“根据锦衣卫的情报,这些人化装成豫州的百姓通过了关口的检查。”
“沮授,麴义,我一定要将你们碎尸万段!”
知道仇人之后的武安国双拳紧握狠狠的说道。
“好了,你先去休息,明日我们就进攻正阳!”
贾诩说完武安国便去休息了。
“文和,难道你明天真的打算进攻正阳?”
武安国走后一个男子走了出来看着贾诩,说话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岳飞。
原来自从前线进入对峙状态之后叶萧便让岳飞进入了徐州,毕竟岳飞对于徐州是十分熟悉的。
“城内经过大战,守城的器械已经不足,我们如果不趁着现在攻击,等到敌人的援军到了,那么正阳就拿不下来了。”
听到贾诩这么说岳飞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么明日我当先锋可好?”
在前线被憋了许久的岳飞有点忍不住了,当即提出了要当先锋的要求。
“岳将军愿意当先锋,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得到贾诩的同意之后二人便回到各自的营帐中休息了。
次日清晨,贾诩便领着大军行进,他的手中有五万大军,再加上农夫辎重算起来有十万人左右,行进起来自然是十分的缓慢。
过了一个时辰,贾诩便带着岳飞及其部下三千人先出发,两个时辰之后,正阳城出现在众人的眼中。
正阳城,昨天战斗结束后战场还未清理干净,血迹斑斑,触目惊心。
城内守军士气低落地站在那里,他们的双眼仍然有些模糊。
贾诩大军一直行进到跟前儿,城头的士卒才算是反应过来,立刻跑回来报信。
“军师,前方就是正阳城,让我带着陷阵营来吧!”
武安国上前。
贾诩抬头望了望远处的城头,只见那无字大旗随风摇摆,便明白了城内沮授的用意。
贾诩看着武安国警告道。
“将军若不能放下心结,我怎敢让将军再领兵?”
“鹏举,到城下去喊阵,让对方来说话。”
贾诩说完,岳飞便应了一声,轻快地驱马向城池走去。
“城里谁做主?我的部队已经到了,敢和我们见面吗?”
岳飞的声音很大,城头上紧张地盯着城下形势的士卒们的心更紧了,握着武器的手不由得颤抖起来。
“男儿大丈夫有何不敢?”
士兵们正不知该怎么做才好,一身长衫匆忙出现在城头上,望着城外单骑独立的岳飞,而后转头立即吩咐麴义,备军出城。
战前不可先怯,古人的思想。
不单是对决,就连单挑也是如此,两军交战,几乎没有直接高挂免战牌的,因为这样对士气的打击是非常致命的。
何况武将之间,也不容许自己有胆怯,他们渴望挑战未知的敌人,渴望亮剑。
“咯吱…”
在正阳门口,厚重的城门缓缓而坚定地打开。
由于城外没有护城河,城门就是城池的最后的屏障,比那些有护城河的城门显得要厚重得多。
城门口,一个穿着长衫的文士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一支大军。
贾诩见此,又驱马前进,两军相隔一箭之地停止前进。但贾诩却是不停地,身边只有岳飞紧随其后,望着对面,表情淡然一笑,对面微一拱手,说道。
“豫州刺史,朝廷大将军帐下军师,贾诩,字文和。”
“有所耳闻,只是不知,在下之名下,是否与实力相符,别不是沽名钓誉之辈!”
沮授身边,也是跟着麴义,四人阵前谈起,两人相貌相似,仿若多年不见的知交。
“沮授先生真是妙人,一把火,将我几万大军烧退,妙哉妙哉,只是沮授先生忘了水火往往不分敌我。”
贾诩不理会沮授的话语,开始夸奖对方,接着话题一转,巧妙地点出了沮授之前策略的不足。
“过奖了,战场之上本就凶险异常,时时刻刻变化不断,哪里有必胜之局,我不过是略胜一筹而已。”
淡定,出奇地淡定,即使听到身后士卒阵中有异动,沮授依然坦然承认,语调中隐隐带着自信。
自信?只有自信,而非自以为是,或骄傲,只要这一点,就足以让贾诩另眼相待。
“在下不明白难道刘琦手下都是孬种?难道不知道袁术,袁绍二兄弟是个什么样的人吗?跟他结盟,等于是与虎谋皮,我不明白,难道刘琦要把荆州交给袁氏兄弟不成?不但如此还让荆州的儿郎当炮灰,真是可笑。”
贾诩脸上,依旧带着淡淡的笑容,满脸堆笑,短短的几句话,却是让沮授身边的麴义眉头抖动,脸色阴沉。
“哈哈!”
二人谈话的声音并未被压制,贾诩说话的时候,更是有意无意的将声音提高了一层,沮授身后,不少人听后也是心生疑惑,昨夜之战死了不少荆州的士兵,反而那些沮授带过来的士兵没有什么损伤。
贾诩的话语让这些荆州士兵开始骚动起来,甚至不少人认为贾诩说的没什么错误之处,这袁绍就是在拿他们当炮灰。
“这句话,难道不好笑吗?”
沮授目光犀利的望向贾诩,嘴角处,一阵冷笑荡漾出来。
“我家主公远在冀州何曾有图谋荆州的想法?相反叶萧身为大汉朝的大将军,不思为国效力,却与世家作对作战,不知是何等忠臣?如今他拥有豫州,雍州,徐州还不满足?”
“哈哈。”
贾诩也不生气,只是脸上的笑容更为明显。
“从古至今,文人出策,武人战斗,这是人之常情,就像今天的下汉室已经衰败,单凭我主公现在的力量,怎么能匡扶朝政呢?所以应该先强己,再强人,再为国出力,且不问冀州袁绍,四世三公,亦未见得南迎天子,匡扶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