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大臣,奥地利共和国爆发革命了,而且革命蔓延的速度出乎艾雷恩政府预料,除了有总统卫队驻扎的城市外,其他城市都已经被革命乱党占据。
这些革命乱党第一时间和普鲁士王国、俄罗斯帝国签署了停战协议,并加入到第四次反法同盟之中!”
李维让秘书将报告递交给内阁大臣们浏览,并开口说道。
“陛下,根据艾雷恩的汇报,奥地利共和国除了忠于他的内阁政府和总统卫队外,就连正规军都反叛了,形势已经恶化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我们是不是要撤回对艾雷恩的支持,将力量集中起来?
奥地利共和国经过这次革命叛乱后,必然元气大伤,不会对我们产生多少威胁。
艾雷恩本人的执政能力明显有所欠缺,他更适合从事地下革命活动,或许我们可以让他带人秘密潜入到柏林发动革命叛乱,总统卫队都是帝国的精锐,不能继续任由艾雷恩政府消耗了。”
陆军大臣对李维提议道。
“没错,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因为与第四次反法战争和这场革命的消耗,总统卫队已经损失了两万两千余人,还没能扳回奥地利共和国的局势,是时候撤回总统卫队了。”
李维想了想,点头应道:“那就这么安排吧,不要再在奥地利共和国那个旋窝里消耗下去,既然奥地利共和国不欢迎一个法国总统,那么奥地利这个国家就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了。
这次暴乱中有哈布斯堡王朝的影子,给我发布对哈布斯堡家族的通缉令,艾雷恩政府倒台可不代表哈布斯堡家族能复辟!”
维也纳的李维政府一声令下,艾雷恩政府立刻带着总统卫队前往法兰西国防军的控制区,总统卫队很快就解散并入到法兰西国防军之中,临时补充给卡尔的东路集团军。
而艾雷恩则带着少数心腹前往普鲁士王国,接管那里的林登万兄弟会。
只是,被艾雷恩政府这么一闹,奥地利的林登万兄弟会彻底丧失民意,已经没有维系的必要了。
艾雷恩政府撤离消失后,奥地利共和国正如李维政权所预料的那般,陷入到一片乱局之中。
各个通过暴力革命独立的城市和地区,对哈布斯堡王朝的复辟看法不一,而忙于战争的普鲁士王国和俄罗斯帝国,则没有精力去支持哈布斯堡王朝复辟。
其中俄罗斯帝国更是贪婪,趁机从奥地利共和国手里割取了数个省份!
普鲁士王国和俄罗斯帝国对待哈布斯堡家族的复辟态度冷淡,自然是因为哈布斯堡家族在艾雷恩政府垮台后,并没有如同第四次反法同盟预料的那般‘王者归来’,除了几座保王党势力控制的城市外,大部分原奥地利共和国的城市都不支持哈布斯堡家族复辟。
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
林登万兄弟会虽然因为艾雷恩执政卖国的原因名声名声烂掉,但林登万兄弟会推广的法兰西大革命思想却已经在奥地利扎下根基。
除此之外,这次艾雷恩政府的倒台,可不是支持哈布斯堡家族的保王党一手策划的,哈布斯堡家族可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主要还是奥地利军队在前线伤亡太大,奥地利共和国以一己之力抵御普鲁士王国和俄罗斯帝国的联合进攻,为法国人接收巴尔干地区争取了宝贵时间。
这种行为极大的伤害到奥地利民众的民族情感。
民族主义就是这样一把双刃剑,艾雷恩可以依靠民族主义上位,民族主义自然也会将卖国的艾雷恩政府搞垮。
艾雷恩政府的垮台,不光没有让奥地利的大革命思想陷入低潮,反倒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奥地利自由党再一次站在历史舞台上。
而奥地利自由党可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死敌,他们自然不可能去支持哈布斯堡家族复辟,否则奥地利自由党的骨干分子都得被通缉!
于是,不出意外的,艾雷恩政府消失后,奥地利共和国陷入到分裂状态中,被保王党和奥地利自由党瓜分,其中奥地利自由党的民意支持率远高于保王党,但奥地利自由党内部又没有统一的首脑人物。
毕竟现今的奥地利自由党是临时复苏的党派,并不是原本那个组织严密的自由党。
面对混乱的奥地利共和国局势,普鲁士王国和俄罗斯帝国一点都不客气的派兵强行占领,奥地利的正规军自然也分崩离析,那些独立成功的奥地利城市,面对反法同盟军毫无反抗力。
这时候,法兰西国防军也动了,原本的奥地利总统卫队摇身一变成为法兰西国防军后,再一次进入奥地利共和国境内,开始大肆侵吞领土。
这些换了一身军服的部队,打的独立的奥地利城市鬼哭狼嚎,甚至很多革命独立的城市面对法军,直接开城投降。
面对艾雷恩政府的统治时,这些城市的民众革命的意念很强,面对外国入侵者的时候,他们又额外软弱……
毕竟奥地利共和国爆发革命的根本原因,主要还是为了反战,反战是因为怕死!
就这样,刚刚独立后不久的奥地利共和国,以戏剧化的形势被普鲁士王国、俄罗斯帝国、法兰西帝国三家快速瓜分,哈布斯堡家族掌控的那几座城市,在法兰西国防军的进攻下,连一天时间都没能坚持住……
就此,神圣同盟正式解体,至少在反法同盟的宣传中,神圣同盟已经不复存在了。
因为神圣同盟里面除了法兰西帝国这个主权国家外,再无一个主权国家,那些法兰西帝国的附庸小弟,很显然在国际上是不被认可的国家。
然而,李维政府仍然高举神圣同盟的大旗帜,把那些附庸国都拉进来滥竽充数,并且让梵蒂冈的庇护七世亲自出来站台。
这其实就是在政治舆论上造势,让法兰西帝国的这场扩张战争看起来更加正义一些。
正义的名分还是有点用处的。
奥地利共和国垮掉后,卡尔不得不将主力部队从巴尔干地区抽调回来,对战普俄联军。
随着普鲁士王国和俄罗斯帝国的全面动员,再加上那些小**队,反法同盟国在中欧已经云集了超过百万大军,甭管这百万大军的质量如何,至少人家能做到人手一把火枪。
反观法兰西帝国一方的神圣同盟军队,系统洗脑的军队对线的只有20多万人而已。
哪怕加上附庸国的军队,也就三四十万的规模。
然而,附庸国的军队战斗力一直不强,最重要的是附庸国的军队不知道为何而战,他们对于替李维政府流血流汗的入侵战争一点都不感兴趣,让他们上前线对抗反法同盟军,很容易出现成建制投降的现象。
所以,附庸**队在正面战场上基本派不上什么用场,主要都是用来充数的。
由此可见,李维政府面临的压力有多大。
虽说第四次反法联盟在中欧战场的兵力只是法兰西国防军的五倍,但一百万对比二十万的五倍,和一万对比两千的五倍明显不是一个概念,多出来的大几十万军队,很容易量变产生质变!
至少现在卡尔面对的战线,到处都是漏洞,敌人的兵力实在是太多了,完全可以分散摊开,从不同的方向发起进攻,只要卡尔击中兵力,其他方向就会迅速被反法同盟军突破,从而进行大范围的迂回包抄。
切断法兰西国防军的后路是小事,万一杀入法国本土或者维也纳地区,威胁到李维的生命安全,可就是不得了的大事!
所以现如今卡尔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发动工事,只能采取严防死守的方式,将所有的入口都封死,手里还要握着一支支机动部队布防在第二线,防止反法同盟军重点突破。
当然,正是因为卡尔的这种防御姿态,才使得反法同盟军始终没有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反法同盟军一旦发起进攻,就必须要集结兵力,对面的法兰西国防军自然也会跟着集结兵力,到时候双方就会爆发一场主力决战。
哪怕反法同盟军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他们也不想这么快进行主力决战,毕竟之前的反法战争的一连串失败,就是在一次次主力会战中造就的。
更何况,现在同盟军中掺杂着大量的新兵,反法同盟国也需要时间对他们整训。
至于法兰西国防军,此时还在消化巴尔干半岛,当然也希望尽可能拖延时间。
此时,李维就在审阅内阁政府刚刚递交上来的,关于如何管理巴尔干地区,激励巴尔干地区民族为帝国效力的方案。
“陛下,我们的人已经跟塞尔维亚民族、保加利亚民族、罗马尼亚民族、阿尔巴尼亚民族、克罗地亚民族、波斯尼亚民族、斯洛文尼亚民族、马其顿民族、黑山民族等巴尔干大族的代表联系过。
其中罗马尼亚人已经答应接受我们的提议,特兰西瓦尼亚公国将会并入新成立的罗马尼亚王国,陛下将会戴上罗马尼亚王国的王冠。
罗马尼亚人的代表们愿意献上他们的忠诚,换取陛下的庇佑。
其余各族中,因为有很多人被希腊军队拉拢过,所以产生截然不同的派系,一部分支持我们,愿意在帝国建立的附庸国中生活,并向陛下效忠,另一部分则被希腊人宣传的革命思想侵染。
他们谋求真正的独立,想要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主权国家。”
“内阁的意思是,在巴尔干地区只建立三个王国?”
“是的,陛下。
那些人口不多的小族我们无需为他们建立国家,那么做虽然可以让巴尔干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但同样也会加大我们的管理难度。
而扶持罗马尼亚人、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这三个人口大族建国,将那些小国也纳入到这三个国家的统治当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三族人去压榨其他小族,激化这三个民族与巴尔干地区其他少数民族之见的仇恨。
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在这三个附庸国中建立一套‘平衡’体制出来。
当罗马尼亚人、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的主要精力都在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争斗中时,他们自然就不会有能力来反抗陛下的统治,奥地利共和国那种革命爆发将不会再出现!
同时,这三个巴尔干地区的人口大族,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当地的仆从军用于治安战。
巴尔干地区的山脉实在是太多了,帝国不可能在巴尔干地区驻扎大量的军队浪费帝国扩张的力量,所以这三大人口种族建立的仆从军,可以帮助帝国解除治安战中的兵力缺口。”
李维听后微微点头称赞道:“不错的提案。
以夷制夷,我喜欢。
现在巴尔干的战局进展如何?”
“陛下请放心。
希腊共和国叫嚣得很猖狂,其实他们的军队跟欧洲传统的君主封建军队没多大区别,与帝国的军队对抗下一触即溃。
至于希腊人扶植起来的那些民族军阀,在得知我们愿意接纳他们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家后,罗马尼亚人、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为主体的军阀们都已经投入到神圣同盟之中。
剩余的小族军阀有他们去对付即可。
罗马尼亚王国、塞尔维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的建国进程已经差不多结束,首都已经甄选完毕,用不了多久,这三个国家的军队就可以加入到神圣同盟的仆从军序列之中。
而陛下则会成为这三个王国名正言顺的国王!
在帝国的大势之下,大部分希腊军队已经败退回伯罗奔尼撒半岛,只有一些希腊军队以游击队的形势,还在巴尔干半岛山区活跃。
其中马其顿人最是顽固,他们似乎跟希腊结成了坚固的攻守同盟,并且马其顿人和其他民族军队不一样,他们不再是军阀,已经建立了马其顿共和国!
现在巴尔干地区,除了我们建立的三大王国外,只有希腊和马其顿两个主权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