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游戏 > 2022全息世界 > 第82章 汉末特训记(六十一)

2022全息世界 第82章 汉末特训记(六十一)

作者:卧猫悠闻花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2-07-21 04:30:43

六年前,吕布还在雁村狩猎为生,贾诩还在石煌城出谋划策,高顺还在太原城防军中任职。

而刚巧在那一年,汉帝刘宏,开始推进“重商贾以济天下”的施政方案。

该方案的核心措施,即,为官爵明码标价。

有鉴于此,当时还是太原太守臧旻麾下武将的高顺,立马洋洋洒洒的写了份奏书,并使了些财帛。

奏书很快便被呈到了御前。

其标题为:如何捞快钱。

其内容是:如何在北地与异族进行贸易的诸般构想。

圣上颇以为然。

遂下诏,封高顺为骠姚校尉,北调雁门关守。

在贾诩入营前的那两年间,高顺便已组织人手,认真核算过商贸之利。

随后,以陷阵营为骨干,组建官商队伍。

并在民商可以容忍的范围内,征收重税。

起先,收效显著。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战马,被以鲜卑为首的草原各族,联手垄断。

从而导致了后续的经济手段,根本无力施展。

此时,心腹曹性建议:

软的不行来硬的,干脆明抢!

高顺默许之。

石煌城一役后不久,草原上便流传出了“宁遇白毛风,莫逢陷阵营”的说法。

细算陷阵营那数趟“来硬的”,可称得上是收获颇丰——足有五六百匹马。

却都是骟马与母马。

当时,毒士贾诩尚未投军,陷阵营的将士们,对于异族的平民百姓,仍是像以前一样秋毫无犯。

所以曹性带陷阵营掳劫回来的,大多都是各族部军的战马。

那年月,各族的战马主要为骟马或母马。

因为儿马(没有骟掉的公马)斗性太强,且寿命较骟马短。

如果为骑士配儿马,一到发情期便难以驾驭。

某些时候,甚至会出现因儿马发情而导致作战失利的情况。

一颗铁钉毁掉一个帝国的民谣,并不是毫无根据。

是故,在一般情况下,儿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了繁殖后代上,基本等同于种猪。

那两年,雁门关军营里缺的,恰恰就是可繁育后代的儿马。

欲抗衡来去如风的异族贼寇,除了培养出与其相若的骑兵,别无它途。

想组建骑兵队伍,则需要大量的战马。

若直接从战场上抢夺战马,阴阳不调,难免二代而夭。

再加上战马的平均服役期,相对于家马,要短上许多。

可想而知,采用抢的方式,战力必不堪持久。

而通过大宗贸易换回马匹,又可谓阻力重重。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东汉末年,一位本来默默无闻的边关守将,痛定思痛,决定大力发展畜牧业。

此举,终将使他名垂青史。

石煌之战后,又过了半年,贾诩入营。

同时,高顺讨得“缘边诸郡须协同雁门关搞活经济”的圣旨,再次敲了老皇甫大人一记竹杠——

将雁门郡城以西的一块牧场,圈来作为军事用地。

可釜薪支上了,却没米下锅——

问遍守军上下,竟无人精通养马之道。

这时,尚未完全取得高顺信任的贾诩,举荐了自己的一位鲜卑人门客。

此人便是被吕布扣上了“弼马温”帽子的拓跋兄弟。

高顺拿来便用,且用人不疑。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贾诩、拓跋这一主一仆,自始至终,未发过任何豪言壮语,只是默默的做着自己该做的事,默默的改变着主帅高顺,对他们二人的成见。

时至今日,高顺对贾诩这个曾经的汉奸,已是引为知己,甚至可将性命相托。

对拓跋这位鲜卑人兄弟的态度,亦是完全信任,并令其全权负责军马场,一干文曹官吏(特指吕布),不得干涉。

而拓跋也对得起主帅的这份信任。

他在养马诸事上,可谓天赋异禀,非止汉人,哪怕叫来任意一个草原人,也不敢说自己比他骟马骟得更干净利落。

此间事,多细碎无状,故不多言,只谈两处。

一,自拓跋负责马场事务之日起,便定期授课予边军养马士,而后,边军战马病死数目直线下降。

二,一年前,亦即拓跋主马场三年之际,马场已可定期,定量,向雁门关守军输送战马。

要知道,配了双马的陷阵营,比起只一匹坐骑的陷阵营,战斗力可不止翻倍这么简单。

若要实现贾诩“三族鼎立”的长远规划,可使陷阵营保持高续航力,高机动性,高生存率的双马,乃至三马配置,尤为关键。

如今,言拓跋为主帅高顺之肱骨,毫不夸张。

事实上,军马场主事拓跋,与营内冶铁坊大匠欧阳,早已被军中的众将士,并称为“雁门双璧”,意为雁门边军对抗异族的两大基石。

有意思的是,雁门双璧,拓跋,欧阳,皆是只有姓氏。

前面已经提过,“欧阳来福”因何而改名为“欧阳”。

这里却无法详解,“拓跋”之所以为“拓跋”的原因。

这个原因,除了他自己,或许也只有他的主公贾诩知晓。

不过,可以不负责任的猜一猜:

那一定是个悲伤的故事吧……

拓跋和军马场,只是雁门关、雁门郡的一个缩影。

这些年,在雁门一地发生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不但当地百姓交口称赞,就连汉帝刘宏,也是另眼相看。

毕竟,不花朝廷的一枚钱,还能御敌于外者,汉境内,唯雁门一郡。

议郎皇甫嵩之父皇甫节,卸掉了身上的黑锅后,雁门郡守的空缺,随即便被出身于河内郡豪强大户的郝萌递补。

郝大人虽志大才疏,却不像前任那般迂腐。

仗着家族的福泽和同僚的提携,为搞活地区经济摇旗呐喊,竟也屡次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高顺铺好了路,他只管沿途心安理得的吃尽好处。

有时,他会当众讲起“萧规曹随”的典故,借萧何、曹参之名,代言高顺与自己的关系。

这般做作,一是为回应幕僚的质疑,以正他“不思进取”之本意。

再者,马屁拍得响,也有助于拉近雁门两位军政首脑间的关系。

高顺遇萌公,相见恨晚。

促膝长谈诸般边军变革之举措,得萌公逐一力挺。

终为其大度之胸襟所折服。

此后,两位于雁门可只手遮天的大人物,将属地赋税扣除应缴向朝廷款项的结余,二一添作五。

只不过,关守高顺所得,大部分进了边军将士们的口袋。

而郡守郝萌分到的那杯羹,死也不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