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游戏 > 北派盗墓笔记 > 第349章 二棉厂 阴阳路

北派盗墓笔记 第349章 二棉厂 阴阳路

作者:云峰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2-01-04 12:56:51

我信鬼都不信他的话,这套路我见过,和老鸡脚婆一样。

有八百块钱,我吃了喝了抽了都好,给他干嘛。

打发走了牛经理,我又重新找了一处偏僻地方,看了信纸。

信纸打开后折痕很深,边缘发黄发干,年头不短了。

很奇怪。

纸上用钢笔画了一处荒地,地里画了一棵树,树上画了圆圈代表果子,可能是梨树或者苹果树,整张纸上的画很潦草,就跟小孩画的一样。

还有,在那颗树的旁边,写了三个小字,“不是我。”

不是我?

这什么意思?

我又翻出三张老照片看了看,仍没有头绪。

想想。

田三久说他调查过,当初铸铁佛事件参与者一共就这三人,国棉二厂科普委员会已经不复存在。

年轻的王小琴在58年就死了,唐信九几年死了,现在白老爷子也死了。

58年后,铸铁佛和塔刹消失,没人知道东西去了哪里,听闻咸阳博物馆成立后还调查过这件事,最后也没有什么结果,不了了知了。

我隐约有种感觉,田三久还有不知道的事,白老爷子把什么秘密带到了棺材里。

......

这天白父从外地把棺材买来了,是口上好的楠木棺材,没有上漆,原色楠木。

这两年XY市开始打击农村土葬,提倡环保火葬,据说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土地面积浪费,给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提供方便。

我去帮着抬棺材了,好的楠木分量不重,四个人,一人一角就能抬动,我还看了在遗体房给老人穿寿衣的过程。

很麻烦,因为人死后胳膊腿开始变得僵硬,给穿寿衣的时候,尸体老往人身上倒,穿了半个多小时,寿衣里里外外穿了十二层,老人穿好衣服后脸看着还是那么瘦,但身子看着胖了一圈,整体有些不协调。

我问一块抬棺材的一位本地人,为什么要穿这么多衣服。

那人解释说:“我们这儿穿寿衣件数全是双数,不能是单数,之所以穿的件数多,那是因为人死后会流尸水,寿衣穿的少了会从身子两边儿漏出来,所以要多穿几件,防止侧漏。”

白睫琼奶奶找来了咸阳一位先生,先生看了白老爷子生辰八字说:“下葬时间要是单数,避免双数,这叫避免祸事成双,你先生20号死的,我算过日子了,下葬时间应该定在23号傍晚6点15分,也就是在太阳下山之后,落棺封土。”

老太太抹着眼泪说好,就听先生你的。

到了二十三号下午四点左右,白家人开始出发,有四辆车,加长金杯车前绑着大白花,车厢里拉着棺材,另外两辆车拉着白家的一些直系亲属。

最后一辆车拉着干活帮忙的,我在最后一辆车。

“小伙子家住哪里啊?”

“大哥我不是本地人,我是东北人,来咸阳办事的,顺便来帮朋友忙。”

“哦,我看你没小睫大,我是她二舅,小伙子我看你这个人不错,能吃苦不怕累,你要真追上我们家小睫了,就好好对她,等过两年大礼堂一拆迁,小睫她十几套房子钱是有了。”

“啊?”

我知道这是她这什么二舅误会了,可能是因为我跑前跑后帮忙,让人联想了?

还有,白睫琼这两天和我说话的口气也变得温柔了,会不会是她也这么想的?以为我要追她?

五点多一点,出殡车队到了西北国棉二厂,当时的国棉二厂没有大门,就立着几根柱子,门口有个站岗用的水泥岗亭,有个五十多岁的保安,搬着凳子坐在岗亭下听收音机。

保安抬头看了眼,他没拦车队,放我们进去了,应该是管事的打点好了。

进去后厂区很大,空荡荡的几乎见不到什么人,我问白睫琼二舅怎么回事,他告诉了我原因。

原来,这个西北国棉二厂1953年成立,1996年的时候改成了西北二棉有限责任公司,也就是去年,2002年6月份,改编成了西北二棉集团,整合了陕西现代纺织厂,二棉进出口公司,大兴染织实业公司,瑞君贸易等几家单位。

我们埋白老爷子是在正月份,二棉厂扩建还没有放完假,要放到三月份,厂区内只有一些装修工人。

车队拐了好几个弯,走了近十分钟停下了,记得下车后左边是一大片荒地,右边儿是工人宿舍的一栋楼,厂里放假了宿舍没人,只有一个看门的老头。

下葬坑早就提前刨好了,白父看了下时间说:“诸位啊,还有二十分钟才到吉时,大家休息一下,该抽烟的抽颗烟,口渴的喝口水,辛苦了。”

我下了车,向员工宿舍那边儿走去。

“大爷,抽颗?”

老头岁数看起来最起码七十多了,他穿着包浆军大衣,大衣袖子口又黑又亮。

“好烟啊,那就来一颗。”

“来,我给您点上。”

老头立即用手捂住打火机。

“呼......好烟呢.....”

“大爷你在这多长时间了?”

“我啊?”

老头笑道:“我在这儿都快五十年了,我十几岁就在二棉干活了。”

“呦,”我说那您可真是元老级员工了。

老头叼着烟,摆手笑道:“元老什么不敢说,反正现在二棉的董事长见了我,也得给我上根烟,叫我声兴爷。”

“厉害。”

“哎,大爷,”我指着对过一大片荒地说:“我们等下要在那里埋人,你知道吧?”

“知道,副厂长交代过,让我们不要管,不过......”

“不过什么?”我问。

老头指了指那片荒地,“不过这地方风水不好,白老头埋在这儿,看来是想了却心事啊....”

“大爷你认识白老爷子?”

“废话,他当年也在二棉上班,我怎么会不认识!”老人道:“不过后来出了那件事后,他辞职下|海经商了,后来混的不错,在南山那边儿建了个大礼堂。”

我问:“大爷你说的那件事.....是什么意思?你知道白老爷子为什么要自己葬在这儿?”

老人牛逼哄哄的弹了弹烟灰。

“我都说了,我在二棉五十年了!整个二棉没有我不知道的事儿!你去外头打听打听,我二棉兴爷是谁。”

“看到那棵快死了的梨树没?”老头遥指着说。

“看到了,怎么了?”

他静静的看着那棵梨树,嘴里叼的烟都烧到了烟屁|股,仿佛想起了几十年前的往事。

“哎......”

老头重重叹了口气,说:“49年前,我们厂里的王小琴,就在那棵梨树上上了吊。”

“当年的厂长是王兴贵,现在早死了,大炼钢的时候,有人举报王小琴,唐信,白庭礼他们三个偷废铁,王小琴被抓到以后发大喇叭通报批评了,当时整个二棉,背地里都在说他们是小偷,手脚不干净。”

我心里咯噔一下。

“废铁”两个字引起了我注意。

老头回忆道:“当时厂里从汉中买来的废铁,一下少了七百多斤,我没见过,听人说好像是个什么大铁佛,王兴贵老婆是作风委员会主任,便逼着王小琴交出偷走的废铁。”

我皱眉,插话道:“是不是就因为这,逼的王小琴上吊了?”

“也不是,这还不是主要的。”

“后来厂里有风言风语传出来,都说是白庭礼暗地里打的小报告,举报了这件事,这传言是真的假的我也不知道。”

“王小琴因为接二连三的打击受了刺激,我记得是58年腊月份的一天晚上,她在梨树下上了吊,双脚悬空吊死了,我当时在北区水房打热水,等我跑过来看的时候,人已经被抱下来了,梨树上只留了根绳套。”

“你知道那片荒地为什么一直不用吗?”

我摇头。

老头说:“王小琴死后的第三年,厂里准备在那盖个厕所,结果挖地基的时候死了工人,死因心肌梗塞,到了71年厂里又建,结果又死了一个人。”

“后来二棉一些胆子小的女工就说,晚上打水的时候,在梨树下看到了王小琴本人,都说王小琴穿着死前的衣服,舌头吐出来了,晚上绕着梨树转圈走。”

“风言风语传多了,二棉人都说宿舍这边儿住着活人,梨树那里住着死人。”

“而我们现在站的地方。”

“就是中间分开的这条厂区小路。”

“便叫阴阳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