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北魏天骄 > 第258章 晋寿城

北魏天骄 第258章 晋寿城

作者:沈不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0-29 19:06:15

今天晋寿城上空的天气阴沉的仿佛要滴出水一般,黝黑如墨的苍穹中,雷龙滚滚,轰隆隆的咕咚着,仿佛是在积蓄力量,等待最后的宣泄。

年前,西魏大军由白水关出大小剑戍,控制了南安郡、晋寿郡后,就在这里停下了脚步。

领军大将军、汉中道总管羊侃并没有贸然西向梓潼,去控制梓潼水,而是选择了更为稳妥的,水流量也更大的西汉水。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西汉水(后世嘉陵江)发源自陇西汉中交界处,当年元冠受雪夜下骆谷,便是顺着西汉水行军的。

从祁山兵工厂生产、转运的大量军需物资,可以顺着西汉水的上游,经过仇池郡、修城郡、白水郡,在益昌城进行第二次整备,直接运抵晋寿郡。

水路用船只运输粮草军械的成本可比陆路走汉中栈道的成本要低多了,更何况这是数万大军的军需补给,必须要维持稳定,不能让士兵饿着肚子打仗。

晋寿城顺着西汉水南下,便是晋安城、阆中城、南国城、安汉城、汉初城等一系列蜀中城池。

从军事上来讲,控制西汉水沿线城池,可以将巴蜀从中一分为二,西面是蜀地,东面是巴地。如果选择控制梓潼水,则更容易向西南进入成都平原。

羊侃并非不想一举攻克成都,拿下蜀地,而是来自长安的指示限制了他的自由发挥。

皇帝的思虑显然更加深远一些,所谓不破不立,如果迅速平息蜀地的叛乱,世家门阀和地主豪强的势力并没有得到铲除,那么西魏在这片土地上的统治依旧与南梁没什么分别。

巴蜀的根本矛盾是人地矛盾,穷人人多地少,持续了上百年的土地兼并,让巴蜀百分之五的人口占据了百分之八十五的土地,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所以,想要通过这场蜀地的叛乱解决人地矛盾,要么把平民都干掉,解决人多地少的问题。要么就把门阀豪强连根拔起,解决土地不足的问题。

元冠受选择了后者,因为他需要富庶且得到了充分开发的巴蜀来为他提供兵源、粮食,而均田制和府兵制的根源就在于授田。

至于门阀豪强,那么不好意思了,他早就想把这些固化了的社会阶级一网打尽,在关陇他不能这么多,因为会把自己给搞孤立,在蜀地就无所谓了。

不要脸一点,就说全都是起义军干的,可是王师前来救你们于倒悬的。

如今皇帝率领着陇西道、京畿道、渭北道的两万三千府兵,以及一万五千人的满编金吾卫前来,伐蜀之战也即将正式开幕。

现在囤积在晋寿城周围的,有汉中道的七千边军,长安禁军中千牛卫、金吾卫两卫共三万士卒,陇西道、京畿道、渭北道的两万三千府兵,还有三万多还乡军打下手,汇聚了接近十万人的兵力。

当然了,这其中真正能打的,也就长安禁军的两个满编卫,加上汉中道的七千边军,拢共三万七千人而已。

其余的府兵和还乡军,绝大多数都是没打过什么硬仗的新兵,装备、士气、训练水平都很一般,打下手还可以,真到了大战恶仗的时候,是指望不上他们的。

即便是最精锐的长安禁军,经历了邙山血战后,虽然编制重新补充完整了,但注水后的战斗力却绝对不如从前,至少还得个几年才能从邙山之战的创伤中恢复过来。

汉中道的七千边军,水平跟梁军差不多,大部分都是傅竖眼时代遗留下来的梁州军,当兵的年头久了,对战斗胜负的渴求也就变得没那么执着了,换而言之,大部分都是老兵油子。

当然了,这些对于魏军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摆在魏军面前的是如何才能搞定在蜀地到处乱窜的各路起义军。

一灯奴、赛阎王、捅破天、小李广、锤上虱,各种各样的诨号,都代表了少则数千,多则上万人的流民队伍。

他们可能其中有战斗力的青壮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但人数这个东西,到了一定数量级以后,就非常恐怖了。

而且对于巴蜀的起义军,并不能直接镇压,因为他们还有用,这作用就是之前所提及的考量。

西魏必须要找一个白手套,给自己的清除蜀地门阀豪强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解释。

否则的话,蜀地门阀豪强被杀的只剩十之一二的消息传回关陇,是肯定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的。

这点来说,用还乡军来做不是不可以,可手法还是粗糙了一些,政治嘛,总得找个台阶下。

而今日便是皇帝陛下召见各路起义军首领的日子,大魏皇帝陛下在送往各路义军的圣旨中写的很清楚“今日不奉诏前来者,翌日便为齑粉,勿谓言之不预也。”

于是乎,哪怕知道这晋寿城是龙潭虎穴,可近一半的起义军首领还是赶了过来,好在日子期限给的宽裕,离得远的也足够赶过来了。

这也意味着,不过来的,那就是跟魏国过不去了。

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要么是抱着找不到自己的心思,要么就是另有打算,在西魏没有展露自己的锋芒之前,总会有骑墙派在中间观望一番。

不过皇帝陛下显然对此不甚关心,六万府兵、边军、禁军汇聚在此,无论是农民军还是梁军,都不是能成为阻碍的存在。

巴蜀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迅速地平定,继而恢复社会秩序。

当然了,恢复的不是以前的社会秩序,而是将“无主”的田地,重新分配给拆散的农民,再以此为基础实行府兵制。

如果这项举措成功,整个蜀地社会都将变为一个规模巨大的屯田军。

当社会结构转型后,只需要数年的过度,这期间不遇到严重的天灾,那么数年以后高度统一的耕战体制,将为西魏提供充足的粮食、兵员。

这一切都要慢慢来,先整合听话的起义军,再讨灭不听话的,至于那些孤立无援的城池,最后再打就可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