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张鲸腆着脸陪笑道。
“怎么?”朱翊镠不动声色地道,“马铃薯烤着吃也很香吗?”
“师父,师父……”张鲸支支吾吾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你眼里还有我这个师父吗?”朱翊镠依然保持平静。
“徒儿对天发誓,眼里、心里全都是师父。”张鲸举手向天,摆出一副“对天发誓”的姿势,“倘若有半句谎言,让徒儿不得好死!”
“私底下烤了几个马铃薯吃?”
“一个,哦,两个。”
“到底几个?”朱翊镠声音一沉。
“四个,总共就烤了四个。”
“你丫学习能力还挺强哈,师父只教过你烤番薯,你却举一反三,自己偷偷烤马铃薯吃。”
“师父,徒儿错了,请师父恕罪!”
“你怎么就想到烤马铃薯吃呢?”
“师父,徒儿觉得烤番薯太好吃,可师父点过数,知道番薯有多少个,却似乎不知道马铃薯的数目。徒儿又见马铃薯与番薯样子看起来差不多,所以就想着烤马铃薯吃。烤熟后发现马铃薯味道与番薯一样的香,真好吃!”
“是吗?”
“噗通”一声,张鲸跪在地上,央求道:“请师父恕罪!看在徒儿这阵子勤勤恳恳的份儿,师父饶过徒儿这次吧,徒儿一定竭尽全力,培育出许多番薯、马铃薯种子来。”
“起来吧!”朱翊镠警告道,“倘若再有下次,两罪并罚。”
“多谢师父!徒儿谨记下不为例。”张鲸爬起来。
“继续介绍吧。”
“是,师父。”张鲸接着兴致勃勃地向李得时介绍。
这是朱翊镠交给他的任务,他当然乐此不疲。
但最重要的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因为他有一股成就感,即便朱翊镠不让他介绍,他照样会“逢人说项”式的吧嗒吧嗒介绍一通。
便如同生了一个有出息的儿子,看见人就想谈及。
这样,张鲸向李得时逐一介绍了番薯与马铃薯的栽培种植方法、优缺点以及亩产量的预估等。
总结起来一个词两个字:神器。
朱翊镠是这样形容的。
虽然朱翊镠这回当了听众,话都是从张鲸嘴里说出来的,可在李得时听来也是一样,因为朱翊镠自始至终都没有反对,只是稍有纠正。
所以,他相信张鲸的话可信度还是蛮高的,断不敢胡说八道。
想着得时学院刚好有几块空地,如果真能达到那样高的产量,那将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得时学院固然有钱,可再有钱,学院师生不是也要买粮食填饱肚子吗?自己种植,不仅可以获得粮食作物,还可以用来教育孩子。可谓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这便是李得时的考虑。
朱翊镠当然赞同。
而在张鲸看来,李得时这么做是为朱翊镠摇旗呐喊。
但同时张鲸也认为李得时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值得赞赏。
这个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或胆敢去尝试,尤其是在未知的情况下。而通常情况是:只有当一件事已经被证明过了,才有人愿意尝试。
当然,白云观不算。那也是在朱翊镠的安排下进行的。
参观介绍完,张鲸继续忙活去了。
朱翊镠对李得时道:“岳父,到时候物种会派人给你送过去。”
“多谢!”李得时又问,“这物种果真是从国外运回来的吗?”
“嗯,可费了不少劲。”
“哦,好女婿,这么说,其他国家早已有人种植过了?”
“是,番薯与马铃薯,都属于外来物种。”朱翊镠点头道是,“其他有些国家已经栽培种植过了。”
“好女婿,说到这里,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李得时忽然想起来一茬儿。
“岳父请说。”
“其实吧,这个问题也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由一位学生提出来。可我一无所知,不能为他解答。有一位学生曾问及,这世界上还有比咱大明王朝更富有更厉害的国家吗?”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就像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就看怎么比了。其实,咱大明王朝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如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会落后于他国,乃至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局面。”
“被动挨打的局面?”李得时一副犹然不信的神情,“咱大明王朝不是最富有最厉害的国家吗?”
“暂时可算得上是,可世事并非一成不变,我们需要开拓视野,需要不断学习,向古人学习,向同时代其他国家的人学习,只有与时俱进,我们才不会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局面。”
“那如何向同时代其他国家的人学习呢?”李得时诧异不解但又感兴趣地道。
“岳父这个问题问得好!”谈及这个朱翊镠的兴致也来了,因为这也正是他认真琢磨过的问题。
今天可不算巧合,而是不谋而合。
李得时是因为有学生异想天开地问及,可谓歪打正着。
殊不知,朱翊镠可是认认真真地想过,而且还准备付诸行动。
因为大明实行海禁政策,在某种程度上等于是杜绝了与外界交流沟通的机会。等到了清朝干脆闭关锁国。
这是落后挨打的根源。
当初郑和下西洋开了一个好头,可目的与动机还值得商榷。
甚至可以说目的并不总指向好,学习的态度几乎不存在。
似乎有点跑偏。
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世界上其他国家现正在干什么,朝着哪个方向飞速发展,但朱翊镠清楚。
下西洋学习才是正道。
比如:学习制造发明蒸汽机。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大明王朝真正登上世界巅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真正的科技实力,不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即便朱翊镠当皇帝,大明王朝也会像其它王朝终有一天会退出历史舞台。
所以必须改革、学习。
而此时的国外,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发展已经差不多结束了,正朝着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方向发展,从而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这些是值得学习的。
朱翊镠便想着,能否带领专家、年轻人下西洋,抱着诚恳学习的态度,学习其他国家,取长补短。
李得时此时虽尚未明确提出来,当然他也不可能明确提出来这一点,可不是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