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使不得,使不得呀……”李时珍忙连连摆手,生怕胡诚喊出口了,“胡大人乃太医院左院判,老朽不过是当地一位民医,如何敢当你师父?传出去岂不笑话我这根老骨头不知天高地厚!”
“李神医太过谦虚了!能当您的弟子是我的荣幸!”胡诚诚挚地道,继而叹了口气,“哎!是我不配做李老的弟子呀!”
他这一声叹可不是有意相激。
倒是胡诚的心里话。此时他就是认为自己不配当李时珍的弟子。
然而,李时珍依然将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死活不答应。
“老朽何德何能?岂能做胡大人的师父?望胡大人切莫再取笑老朽喽!”
进而朝李建元一摆手,有意转化话题,吩咐道:“给胡大人续茶。”
胡诚也就识趣地不再坚持了,但他内心之中是真的想拜李时珍为师。
尽管他的目的也并非百分之百的纯正。以致于被李建元察觉,内心里对他还产生了一点小小的看法。
只是当时没有表现出来。
……
努尔哈赤日夜兼程,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北京。
进京第一时间便去向朱翊镠汇报。
他将他在台湾海峡以及台湾岛上所经历的一切,一五一十告诉朱翊镠。
“好样儿的,果然不负师父重望!”
朱翊镠听了由衷地赞道。
“徒儿相信台湾方面暂时无忧。那是否算完成了师父交给徒儿的任务?”努尔哈赤迫不及待地问道。
“当然。”朱翊镠点头道是。
“师父该遵守许下的承诺吧。”努尔哈赤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承诺?什么承诺?”
“师父,你不会忘了吧?”努尔哈赤不由得一怔愣,注视着朱翊镠。
“师父登基后日理万机,记忆力不如从前!徒儿担待则个!”
“师父答应过徒儿的,待徒儿完成任务归来,便放徒儿回建州,并答应帮助徒儿统一建州女真各部。”
没辙,努尔哈赤只得提醒道。
心中实在是太过迫切,来回途中不睡觉不休息为了什么?
“哦,原来是这个。”朱翊镠摆出一副恍然记起来的神情,随即确定地道,“师父的确答应过你。”
“多谢师父!”
“不过呢,在放你回建州之前,能否答应师父一个要求?就当是你与师父之间的礼尚往来吧。”
“请问师父有何要求?”
“师父答应协助你完成统一建州女真各部的大业,虽然师父没有明言,但其实这里面是有一个大前提的,那就是要统一后的女真必须是我大明的子民,往后不得以任何方式犯边抢杀劫掠。你能答应吗?”
“能。”努尔哈赤脱口而出,仿佛这个问题想了无数遍似的。
“师父相信你能做到,但你能保证你的子孙后代也能做到吗?”
“徒儿可以立一条祖训,告诫所有女真族人,倘若谁敢违背,杀无赦。”努尔哈赤音韵铿锵地回道。
“好。”朱翊镠要的就是这个。
“那徒儿什么时候可以离京回建州?”
“你想什么时候走?”
“徒儿当然是想越快越好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路劳顿,想必你也需要休息几日吧?”
朱翊镠这么说倒不是有意推脱,而是因为需要一个明确的方案。
曾朝节正按照他的指示在做。
毕竟协助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可是一件大事儿,周密的计划必须先行。
在没有付诸任何实际行动之前,最好不要打草惊蛇引发骚乱。
在朱翊镠面前,努尔哈赤也不敢讨价还价死乞白赖地恳请,师父让他休息几日,那就休息几日吧。
所以努尔哈赤回道:“好吧,休息几日,一切由师父做主便是了。”
“嗯,不过你放心,不要着急,师父答应你的,一定能做到。”
“徒儿当然相信师父了。”
“你去过台湾,那师父再问一句,对台湾的发展与建设,你有何构想?”
心底话,朱翊镠还是对台湾更感兴趣,因此又强势地将话题拉回来。
毕竟,与复杂的辽东局势相比,要发展与建设一穷二白的台湾……这个似乎,哦,应该说确实更难。
“师父,徒儿真没仔细想过发展与建设台湾的问题。”努尔哈赤本着自己内心如实回道,“但依徒儿之见,但凡用一点心思,台湾岛上的人就不会饿死。师父说台湾物产丰富,是一座宝岛,徒儿打心里认同。”
“好了,你先回去休息两天,师父有事再传你。”朱翊镠摆手送人。
“那师父,徒儿先去了。”努尔哈赤也不墨迹,躬身而退。
朱翊镠则立即去慈宁宫向李太后汇报。李太后一直在等信呢。
但其实,也只是去报平安而已,该告诉李太后的早就已经告诉了。
况且,以李太后的聪明睿智,即便不告诉,她也知道朱翊钧在台湾会是什么心情、是什么状态。
自己大儿子什么性子,她这个做娘的还不清楚吗?
朱翊镠坚决不提供经济的援助,朱翊钧不伤心动怒才怪呢。
……
而就在努尔哈赤回京的当天,台湾那边的海盗又发难了。
但这次不是为了抢劫,而是为了报复。他们明确指出要报复努尔哈赤。
原本努尔哈赤再三叮嘱过马栋,不能让他离开的消息传到海盗们耳里。
马栋也做好了功课。
然而无奈海盗不傻,而且他们已经发现了有几艘船离开,虽然并不清楚努尔哈赤是否就在离开的船只上。
但可以试探啊,一试就知道。试探的方法很多,比如破口大骂。
想着以努尔哈赤的性子与能耐,他还能忍得吞气任由让人大骂?
如果没有动静,那就只能说明努尔哈赤已经离开人不在台湾了。
道理就这么简单。
海盗确实也是这样试探出来的,连续骂了努尔哈赤三天,都不见人出。
那对不起,攻吧。
所以,海盗们上了岸,报复行动就这样开始了。
在他们眼里,没有努尔哈赤,就好像奈何不了他们。
停留在这样的认知之上,当然让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如同屯门海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