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赵小薇婆家
李淮安倒是想再跟赵如山说些客套话,可惜,赵如山满心满眼都是自家媳妇,压根没听他说完话就直接带着苏笛离开了。
看着赵如山的背影,李淮安摇了摇头,略带叹息地对着赵金珠道:“金珠,你这大哥职位是高,可惜啊,太过儿女情长了,这是注定爬不高的!”
见李淮安好似有先见之明,还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样,不远处一直注意这边动静的王槐花冷哼一声。
什么儿女情长,人家那是顾及妻儿,还注定爬不高,搞的好像他自己有多大能耐似的,都快四十了,还不就是个副科长,跟人家赵如山简直没法比好不好?
王槐花没跟李淮安接触都觉得这男人很是讨人嫌,老话说得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李淮安就跟赵金珠一个德行!
王槐花这会儿更是觉得自己当初是瞎了眼睛,才会去跟赵金珠攀关系。
如今瞧着赵金珠的做派,自己若是还跟她处朋友,怕是得被供销社的其他人戳脊梁骨不可。
在供销社偶遇赵金珠的事情对于夫妻俩而言就是个小插曲,回了家也就直接抛在脑后了。
因为买了奶粉,所以,苏笛在仨孩子睡觉前都给冲了一杯让他们喝下去,而五奶奶身子骨差,所以,也给她泡了一杯。
“哎呦,我可不喝啊,听说这奶粉可贵了!”五奶奶坐在床边上正在擦脚,见苏笛给自己端泡好的奶粉进来,立马摇头道:“我都这么大岁数了,喝这么精贵的奶粉不是糟蹋东西嘛!”
“五奶奶,你喝奶粉怎么能说是糟蹋东西呢?您年纪大,最是容易缺钙的,所以,喝这奶粉最好了!”苏笛边说边将一杯子牛奶递过去。
五奶奶拗不过苏笛,便很是感动将奶粉接了过去。
亲眼看着五奶奶把牛奶全部喝完,苏笛这才满意的接过杯子,临走时,还帮着五奶奶把洗脚水也给倒了。
五奶奶这辈子还是第一次喝奶粉,这虽然淡淡的,嘴里头除了一股子的奶味儿,其他也没啥味儿,但她心里头却是甜滋滋的。
自打小儿子去了,家里头几个儿子又不孝顺,五奶奶便盼着自己早点去下面陪老伴儿和小儿子。
可自打住进赵如山家后,孩子们听话孝顺,赵如山和苏笛又把她当长辈对待,如今这有滋有味的好日子又让她忍不住想多活几年。
苏笛去厨房把搪瓷杯洗干净后,又重新给泡了一杯端回房间,这奶粉自然是给赵如山喝的。
这男人虽然身强体壮,可以前受过那么重的伤,现在还是得多补补的,不然等老了,就得落下病根了。
“就我这体格,哪里还需要喝奶粉吗?”赵如山见媳妇竟然给自己端了杯牛奶过来,有些好笑道:“留着给孩子们喝吧!”
“他们有!”苏笛瞪了他一眼:“奶粉营养好,你也需要补充补充!”
赵如山心头一甜,接过搪瓷杯就仰头咕嘟咕嘟喝了起来。
等男人喝完后,苏笛便接过杯子,问道:“怎么样,这新买的奶粉好喝吗?”
男人一听她这话,将喝完的搪瓷杯放在了桌子上,然后伸出修长的手臂就扣住了苏笛的后脑勺,微微往前一带,炽·热的嘴唇就这么吻了下去。
一吻结束,赵如山嘴角带笑的问道:“媳妇,听别人说再多,那也比不上自己亲自尝尝!”
苏笛一听,整个人钻进了男人的怀里,放在他腰际的手则狠狠掐了一下,让他再调侃自己!
第二天俩人依旧是起晚了,不过,俩人都在假期中,所以,也不会有人说啥的。
五奶奶如今在这里也住习惯了,和仨孩子也处的极好,早饭见苏笛没起来,她就跟三个孩子一起捣鼓着做。
仨孩子说要吃鸡蛋饼,五奶奶就按照仨孩子说的方法一步步做,你还别说,虽然比不上苏笛做的,可口感也是很好的,吃的仨孩子眼睛都眯了起来。
苏笛睡到中午才起来,到厨房看见昨天买回来的奶粉时一阵出神,都说奶粉营养好,吃了补钙强身,可一想到昨晚上后来的事情,苏笛便暗暗下了决定,往后绝对不给赵如山喝奶粉了!
下午刘敏子过来串门,还给带了些鸡蛋过来,苏笛推却不掉就收下了,俩人说了会儿话,就谈到了赵小薇的事情上,刘敏子说,赵金明给赵小薇找了个婆家,再养个几年就给嫁过去。
“赵小薇才六岁啊?”苏笛满脸吃惊道。
虽然,苏笛不喜欢赵小薇,可这么小的孩子就去给人家当媳妇,那她也是有些唏嘘的。
六岁的孩子就是再养几年那也才八·九岁,这……这怎么嫁人啊?
“谁说不是呢?”刘敏子叹息道:“可就赵金明那种人,嫌弃这女儿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现在好不容易找到户人家愿意给他养闺女,还有彩礼钱拿,他高兴的很呢!”
“那赵小薇嫁的那户人家怎么样啊?”苏笛又问。
“那户人家只有一个儿子,而且,那老子爹也早死了,家里头就剩个儿子跟娘,听说那儿子的娘就想找个童养媳,一来,能帮着照顾自己儿子,二来,闲下来还能给家里头挣点儿工分,总之,也是个精细的人儿!”
其实,乡下孩子一般都比较早熟,而在这个早婚的时代里,孩子们长到十五六岁,做爹娘的就开始打听和相看人家了。
有些个生了姑娘的人家,甚至十二三岁,父母就开始找替她们找女婿了。
因为闺女是没办法跟男人一样下田挣十工分的,但要是找了女婿,那农忙的时候,女婿不用老丈人家开口,就会识趣儿的过来帮忙干点儿活。
当然找了女婿也不是马上就结婚的,毕竟十二三岁的年纪能懂点儿啥啊?自然是要把闺女放家里头再养几年的,等到十七八岁出嫁那是再好不过的!
不过,像赵小薇找的这户人家要童养媳的却是很少的,因为家里头多养个人就得多张嘴吃饭不是,还真没几户人家的条件是能跟苏笛他们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