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重生三国当皇帝 > 第1898章 应者云从

重生三国当皇帝 第1898章 应者云从

作者:你我当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7-08 08:58:05

一个李忠倒下了,千千万万个李忠站起来了,看着台下跪地高呼血战到底的百姓,胡质心潮澎湃情难自禁。

国人皆如此,贼寇岂敢猖狂?

他虽激动却没多言,静等着大伙发泄情绪,如此过了半刻钟,喊声终于降低,胡质拿起话筒喊道:“大家安静,且听我说,刺史府在各处城门都设了一个征兵口,请大家回去准备一下,有愿意的可去离家最近的城门登记,由刺史府统一管理调配,都散了吧。”

发泄完的百姓理智散去,广场很快为之一空,直到这时李忠的儿子才跑上戏台,要求收敛他的尸体,胡质安慰一番,并将李忠的遗言告知与他,派人送他离去。

李忠尸体被运走,陆逊终于忍不住朝胡质竖起大拇指赞道:“使君高明,不出意外的话天黑之前咱们便可召到数万大军,区区凌统不足为虑。”

胡质却摇头道:“没那么乐观,他们就算参军也都是新兵,不会用枪不会开炮,防守有余进攻不足啊。”

现在不比以往了,以前是冷兵器时代,青壮拉出来就能上战场,参加几场战斗很容易就能变成老兵,如今枪炮盛行,这些武器都带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不训练连枪炮的门你都摸不到。

陆逊冷笑道:“没关系,淮陵距下邳数百里,沿途还有徐县夏丘,僮县睢陵等县,还要经过通济渠和泗水阻隔,顺利赶到怎么着也到三四天后了,城中应该有因伤退役的老兵吧,咱们将召来的新兵分成三批,年老体弱的让他们负责后勤运输,身强力壮的让他们上城守卫,再抽调一批格外强壮的让老兵加紧训练,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有这么一支预备队关键时刻说不定能起到奇效。”

胡质思忖道:“主意不错,就这么干,新兵我全部交给你,接下来的仗由你全权指挥,我替你殿后统筹,有没有信心?”

这年代的读书人穿上铠甲就能变成将军,胡质自然也不例外,但前线的胜利离不开后方的支援,关键时刻胡质很清楚自己该干什么。

陆逊抱拳拜道:“使君放心,您和百姓如此支持,若再战败,末将提头来见,不过有件事还请使君准允。”

胡质笑道:“尽管说,客气啥。”

陆逊严肃的说道:“凌统年轻气盛,拿下淮陵必会进攻下邳,他所倚仗的无非是下邳无兵防守空虚,速度够快必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所以路上绝对不会有防备,若是出城伏击说不定会收到奇效。”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想以弱击强,打败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就得往对方最想不到的地方捅,越是出其不意越能捅的对方喊疼。

东城战败,魏军尽数被俘,陆逊支援盱眙都只带数百人,大魏在徐州已经没有正规军了,没兵就没胆,如此情况凌统一定会以为下邳早已城门禁闭,陷入防守状态,至少淮陵通往下邳的路上不会再有人阻拦自己,陆逊就是要往他的自以为上捅,趁机报当日被伏击之仇。

胡质蹙眉道:“主意不错,可哪来的兵啊。”

陆逊早已想好,闻言脱口而出道:“警察可以,给我两千人,末将便可在泗水河畔打凌统一个措手不及,让他不敢太过猖狂,汉军都是步兵,骑兵只有五百余人,关键时刻打不过还跑不掉吗?”

警署招收警察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伤残退役,但伤的并不是很严重的老兵,二是衙门积年的老吏转职,三是毕业的大学生,老兵自不必说,战斗经验丰富,拿起枪就能上战场,老吏也有半个士兵,至少知道上了战场该做什么,不会像新兵一样茫然失措,大学生就更好了,大学每年都有军训,懂纪律和基本的枪械操作,完全可以胜任。

胡质思忖片刻,把心一横咬牙说道:“干了,我给你三千,今晚出发赶往泗水河畔埋伏,给凌统一点教训。”

下邳新邳乃是商业重镇,人口众多对警察的需求自然也是最大,两城的警察加起来有近五千人,足够陆逊折腾一次。

陆逊大喜,抱拳拜道:“谢使君。”

胡质搂住他的肩膀笑道:“现在就去准备,以强击弱有什么意思,以弱胜强才能流芳百世,下邳注定会成为你我兄弟的成名之地。”

大魏最重军功,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守住城池击退汉军,这份功劳足以让胡质跻身朝廷中枢,因此胡质表现的格外积极。

不止他,全城百姓都表现的很积极,广场演讲结束,百姓的热血彻底被李忠和胡质激起,回到家拿起武器就向城门的征兵处赶去。

刺史府官员都是贱货,没人应征的时候恨不得给百姓跪下,求着他们参军,有人应征了他们却拽起来了,设置一堆门槛,十八岁以下四十岁以上的不要,太瘦的不要太胖的不要,有病有伤的不要,家里独子的不要,女的更不要,规矩多的让人只想骂娘。

百姓也是贱货,规矩越多他们反而越发积极,自己达不到条件就让儿孙去,总之兵是一定要当的,敌是一定要杀的,不然战争结束后,在解放四邻面前怎么抬得起头来。

大环境下的百姓只能被裹挟,太过清醒反而容易成为异类被人孤立,尤其是这种保家卫国的高尚事情,谁不去子孙三代都甭想在人前抬得起头。

城西有户孙姓人家,住着四合院,院内盖着一栋两层小楼,还有两间平房,家里七口人三世同堂,老孙头五十出头,只有一个儿子却有两孙子一孙女,孙子孙女尚未成年,家中符合征兵条件的只有自己的独子。

老孙头从广场回来第一时间将自己儿子赶去征兵处,结果儿子因为是独子被赶了回来,解释完情况老孙头当场就怒了,拿起墙后的拐杖便往儿子身上砸,边打边骂道:“你个废物就不知道谎报一下,你忘了你哥哥和妹妹怎么死的了吗,那是饿死的,如今咱家衣食无忧,吃饱穿暖住小楼,是谁的功劳,那是太子殿下,如今徐州有难让你当兵,你竟敢窝在家里等死,我打死你这个没出息的逆子。”

孙家儿子一句也不敢反驳,老老实实挨了顿揍,等老爹打完才再次解释,不是自己不去是人家不要,孙老头压根不听,翻来覆去就一句,你敢不去老夫就没你这个儿子,将来死了也别进孙家祖坟,列祖列宗丢不起这人。

不止老爹,连老娘和媳妇也埋怨他去了又回来,至于征兵条件,在不讲理的家人眼里全成了理由。

孙家儿子无奈,咬咬牙又走了,并决定要么战死,要么战争结束,否则绝不回来。

孙家的一幕在城中各家相继上演,父赶儿,妻赶夫,全都将家里顶梁柱往征兵处赶,一时之间,各处城门人满为患,应者云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