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重生三国当皇帝 > 第2006章 孙权出海

重生三国当皇帝 第2006章 孙权出海

作者:你我当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7-08 08:58:05

长大是个缓慢的过程,成长却是一瞬间的事。

曹晟变了,明明心里压抑着无穷恨意,却没盲目的嚷嚷着打过江去,而是冷静分析双方局势,再做出最有利的决定,单凭这点就已经具备了帝王的潜质。

曹操盯着他打量片刻才说道:“明天开始,你跟在我身边参赞军机,学着处理朝政。”

“谢皇爷爷,您先忙,孙儿告退。”

曹晟躬身一拜转身离去。

曹操望着他的背影陷入沉思,这几天他一直在想,曹昂若真回不来,储君之位该由谁来继承,儿子还是孙子?

立儿子,几个儿子没一个让他满意的,包括曹昂,帝王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曹昂出生的时候他还在乡下种地,连能不能起复都不知道,那还敢奢望当皇帝,曹昂懂事后自己的境况虽然好了许多,却也没到能看见皇位的地步,对曹昂的教育都是照着世家家主的模式来的,家主跟皇帝能一样吗?

曹丕几个更是直接放养了,从小到大都是卞皇后照看,自己几乎没管过,好在卞皇后教子有方,几个孩子都还不错。

若曹昂真的回不来,立儿子他只有四个选项,卞皇后的三个儿子和环夫人的儿子曹冲,其他儿子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四子中曹冲优先排除,他虽是神童这些年却一直跟曹晟混,习惯了唯命是从,缺少独当一面的决断和魄力,只适合当丞相不适合当皇帝。

其次排除曹彰,那臭小子只知道领军打仗,对政事一窍不通也不感兴趣,当了皇帝铁定会上演西楚霸王的悲剧。

如此就只剩曹丕和曹植两个选项了,这哥俩去曹洲就藩多年,也算得到了历练,调回来再培养几年足以胜任,只是曹昂的部将会同意吗?

其实他心底里最中意的还是长孙曹晟,与众多儿子不同,曹晟可是从小就被当成帝王培养的,性格坚韧杀伐果断,当年刺杀教皇里奥威尔,这次出逃长安赶往前线,都是迅速决定果断行动,没有丝毫拖泥带水,这种性格最适合当帝王,可曹晟毕竟是孙子辈的,没了曹昂他和曹晟之间就出现了断层,强行立储的话会不会为将来埋下隐患?

“曹子脩你个混账,哪怕回来像秦孝文王一样当三天皇帝也好啊。”

曹操越想越是烦躁,索性将奏折一扔不想了。

却说曹晟,离开曹操并未回帐,而是去了二弟曹回的帐篷。

曹回跟先前的他一样在帐篷角落蜷缩着,跟中邪了似的一动不动。

曹晟进帐二话不说抬腿就是一脚,骂道:“给我起来。”

曹回这才缓缓抬头,仰视着曹晟一句不言。

曹晟又是一脚,盯着他脸上的泪痕看了片刻,搬来镜子立到他身前呵斥道:“看看你这个怂样,男子汉大丈夫哭什么哭,就算哭死能把爹哭回来吗,站起来做你该做的事,别忘了你是曹家的子孙。”

曹回也被镜中的自己吓了一跳,弱弱的说道:“哥,咱爹真的战死了吗?”

曹晟心中一痛,却强忍着说道:“棺材都钉了还能有假,咱爹说过,男人的眼泪是世上最不值钱的东西,流的越多越被人瞧不起,爹没了咱俩还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你心里应该清楚。”

曹回点头道:“哥,我饿。”

曹晟没好气的说道:“你先收拾,我去给你准备吃的。”

将曹回捯饬一遍,让他穿上新衣恢复翩翩佳公子状态,然后带着去找邓艾,找毌丘俭,找……眼下最重要的是稳定人心,他必须先将小伙伴们争取过来,这是老爹专门为他挑选的班底,拉拢住这批人自己才有跟叔叔们争斗的机会。

曹晟挨个做小伙伴们的思想工作,连鲁畅都找了唯独没找曹冲,以前是玩伴,现在有可能变成对手,他有些不知如何面对。

斟酌良久,在桓范的建议下他还是走了一趟,跟曹冲开诚布公的谈了许久才离开。

桓范说的对,宗室也是拉拢对象,不能因为竞争就放弃宗室这股庞大的力量。

曹晟的所有行动一丝不落的全看在曹操眼里,曹操非但没有阻止,还下令所有人不得阻拦。

……会稽郡天下面积最大的郡之一,辖区覆盖吴越两国故地,境内山越人盘踞。

大汉建国之初山越便是扬州的心腹大患,让历代扬州刺史及会稽郡守头疼不已,直到现在也没彻底解决。

传说山越是吴越两国的遗民,至于真假无从考证也没人关心,历届扬州官员只在缺兵缺粮的时候才能想起他们,纵兵掠夺补给自身。

当然也有打不过的时候,敌我双方态势就跟跷跷板一样,今天你压倒我,明天我压倒你,没彻底消灭对方之前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反复,遇上懦弱的官员,山越便可为所欲为,遇上强势的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近几年山越流年不利,先遇上眼里不揉沙子的小霸王孙策,又摊上更加强势的刘备,被两人轮流教训,日子过的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孙权骑着毛驴一路跋山涉水,赶了月余终于从赤壁赶到会稽郡,东治县境内。

东治就是后世的福州,地貌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包围,东治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地势复杂人烟稀少。

随着东治港的建立,这里比以前繁华了太多,但繁花的只是港口一段,其他地方没多大改变,前几年山中潜藏的山越族隔三差五便出山袭击港口,逼的汉军不得不大肆搜山,一手面包一手钢刀,将山中遗民全部收复或赶出东治才罢休。

孙权是做大事的人,手里又有父兄留下的资本,自然会提前布局。

他在鼓山里留了一支精兵,名为解烦营,兵力不多只有五百人,平时从不出山,安心在山中训练,所需装备也不从南汉运,而是孙权打着经商的幌子从徐州和瀛州弄来的。

魏军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新一次装备,淘汰下来的装备必须回炉重造,但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有人贪图其中利益,便利用职务之便将淘汰武器变卖给世家或者商人土匪等有需要的人,想搞一批说难也难,说易也不难。

到了东治孙权直奔鼓山,顺着山坡很快赶到解烦营驻扎的玉顶峰,解烦营正副营长徐祥与胡综接到消息立刻出寨相迎,同时躬身拜道:“徐祥(胡综)见过主公。”

孙权伸手将两人扶起,脸色凝重的说道:“情况紧急,进寨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