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轩辕锴安静得很,但是他并没有回到自己得蜀国,而是留在了京城,常常进宫陪伴自己的母亲,还时不时的去轩辕宇的宫殿配父皇下下棋,聊聊天。
“父皇,如今朝政稳定,天下太平,正是发展经济,扩大农产之时啊!”
“嗯,锴儿说的正是,你皇兄提出的兴修水利之时就是为了扩展农业做准备,看来你有好点子啊!”
轩辕宇满意地看着轩辕锴,心想楚离的提议看来也成功地激发了轩辕锴一心为国的情怀,看到两个儿子都能为了凉国出谋划策,内心甚是满足。
轩辕锴将一本折子递给轩辕宇,说道:“儿臣近日潜心攻读史书,从往来朝代的事件中获益匪浅,这是儿臣的一些浅薄的想法,还请父皇过目。”
轩辕宇接过来轩辕锴的奏折,里面满满好几页纸。
“好,我一定细细研读。”
要说那个父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争气呢,更何况是皇家子弟,轩辕宇当初给轩辕锴封地的时候只是希望对方能够安安稳稳的过这辈子,但是遇到轩辕杰的事情的时候,也想过,如果立皇储,是否应该培养一下轩辕锴,不过现在好在楚离回来了,轩辕锴也上进,这唯一的两个儿子很争气。
轩辕锴看着父皇满眼欣慰的神情,趁热打铁说道:“如今皇兄为了兴修水利的事情甚是忙碌,我能力有限不能帮上忙,感觉很是愧疚。”
轩辕宇想着锴儿竟然有这种觉悟,甚好,于是说道:“你要是想帮忙的话,倒并不是不可,你去跟你的皇兄学习一下,正好你的属地也包括在这次水利工程内,你就主要负责那边的工程吧!”
轩辕宇的这番话正和轩辕锴的心意。父皇老了,一心只想着家和,而轩辕锴却不是,他想要的更多。
轩辕宇的旨意很快就传到了太子宫,楚离正跟轩辕浩辰商议,一个小太监客客气气地进来了。
“传圣谕,即明日起,轩辕锴殿下配合太子殿下完成水利工程。”
当轩辕浩辰听到他的偶像锴哥哥也加入进来后,心里欢喜的很,这样楚离就不会一直盯着自己了。
可是楚离却并不觉得欢喜,如果对方是真心来帮自己的倒还好,可是轩辕锴对自己的态度却并不是友人,因为上次私自带走回儿,楚离至今都耿耿于怀。
“殿下,还有这个是陛下让奴才捎给您的。”
“皇印?”
轩辕浩辰看到的时候眼睛都亮了。
皇帝竟然将代表皇家的印章交给了太子?
楚离接过皇印叩谢陛下,就叫辰泽送走了小太监。
“咦?拿到皇印了,你怎么还是那么个苦哈哈的表情?”
轩辕浩辰调侃道。
“皇印,有那么重要吗?”
楚离将皇印随手放在了桌子上,重新开始工作,轩辕浩辰不解地叹了口气,不过他还是很开心能跟轩辕锴一起工作的。
翌日,轩辕锴下了早朝就来到了楚离的身边。
轩辕浩辰看到对方很开心,先说道:“锴哥哥,您终于想开了,不专注于种地了啊?”
“呵呵,还是要种地的,只不过为了更好的种地。”
轩辕锴微微一笑,他的笑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惹得路过的宫女们频频回头。
自从这两个皇子回到皇宫以后,宫女们倒是兴奋不少。楚离有一种冷艳的美,轩辕锴是温柔的暖男。
当冬儿看到轩辕锴出现在太子宫的时候,也兴奋了一阵子。翠菊还调侃她,是不是春天到了,心里的小鹿开始乱撞了。
“哎呀,你别乱说,当初锴殿下救过我,要不然我不可能安安稳稳地从皇宫出去,我只是想报恩罢了。”
冬儿说报恩,就真的是报恩,她给主子们送的茶点都有区别。要不是轩辕浩辰好吃,去翻看轩辕锴和楚离的食盒,他还不知道大家的食物是有区别的呢。
“咦?怎么你的食盒里面的糕点那么多种类?”
轩辕浩辰数了数,发现竟然有十种之多,而再看看自己的,才四种。轩辕锴的食盒中十块糕点,分别是十个不同的种类,茶壶中的茶水更是香气逼人。
“你要喜欢可以都拿去。”
轩辕锴说话的时候冬儿脸颊微微抽搐了一下。
那可是她一大早就为轩辕锴特意做的点心,就这么落到了轩辕浩辰的嘴里,她心里自然不是滋味。
“我看看你的。”
轩辕浩辰嘴里塞着一块点心,口齿不清地说道,不看不知道,一看心里的落差更大了。
楚离的食盒中只有两种点心,一碗桃羹和一份奶酥。这两个都是郑黎的手艺,别人是吃不到的。桃羹用两个新鲜的桃子调制而成,然后又加入了桂花点缀。奶酥不用说了,在北宸国的时候有着两个人的回忆。
楚离瞪了轩辕浩辰一眼,他赶忙将食盒送到楚离的面前:“我可不敢吃你的,我只是看看。”
楚离嘴叼,挑食,轩辕浩辰曾经想要拿自己的东西跟对方换一块奶酥,被狠狠的拒绝了,就算他偷偷去求郑黎做给自己尝尝,只要被楚离知道了,那个点心他就再也不吃了。因为楚离说了,要唯一。
轩辕锴看了眼食盒,朝站在门口的冬儿点了点头,冬儿羞涩地低下头不敢看对方。
他又很自然地将手伸向了轩辕浩辰的食盒:“你的看起来也不错。”
“嗯,当然,这可是翠菊做的,翠菊的手艺可以跟宫内的老厨子媲美了。”
轩辕浩辰极力挽尊。
“嗯,果然,桃酥酥而不碎,那这个奶酥呢?”
轩辕锴又将手伸向了楚离的食盒。
“等一下。”
轩辕浩辰已经看到了楚离杀人般的眼神,赶忙叫停了轩辕锴的手,然后他握着对方的手,不动声色地将轩辕锴拉离了楚离的食盒。
“我们看看你的属地该如何规划吧!”
轩辕锴看了眼楚离,眼神中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挑衅。但是这种神情转瞬即逝,除了楚离似乎没有人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