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穿越宋朝当太子 > 第85章 大宋未来的栋梁

穿越宋朝当太子 第85章 大宋未来的栋梁

作者:烟花若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7-16 20:50:11

赵昕最深爱的李媚儿离开了,赵昕想过挽留,但最终没有挽留,因为属于你的女人终将属于你,不属于你的女人,你即便是拿个绳索拴着她,她的眼神仰望的始终是远方。

赵昕也不是原始人,只顾自己一时爽,爽完之后,就将配偶抛之脑后了。但眼下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准备物资和民房,迎接即将到来的第一批流民,所以只能暂时将儿女私情放在心中。

第一批流民有十万多人,赵昕提前吩咐各州官员募集工匠造民房,但工程巨大,又加上天气炎热,所以工程进度缓慢。

赵昕见此先是让龙骑团众士兵参与房屋建设,又找了自己的老丈人杨文广和郭逵,和二人商谈了一下,让驻防的禁军也参与了造民房,才在第一批流民到达之前,将房子给造了出来。

房子盖的虽然很简易,但也不是什么风一吹就倒的豆腐渣工程。

交趾国地广人稀,三分之二是山地,三分一是适合耕种的土地,但粮食产量却不低,因为每年只有雨季和旱季,雨水非常充足,且耕地大多在河流区域,丰富的河水也带来了有机成分,土地肥沃,亩产很高,又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水稻可以一年插秧三次,就相当于一亩地三倍的收入。

所以赵昕也不用从各地筹集粮草,因为各州州仓里面的陈粮就足够五十万流民吃上一年的了,更何况眼下正是第二季稻栽培的时间。

十万流民大约还有两三天左右就会到来,而赵昕正在州府内和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文臣们商量实施针对土地的新法。

古人的科举制度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弊端,但能在数万名学子中脱颖而出的也不是泛泛之辈,就连后世尽量做到公平公正的高考制度,也没少被世人埋怨。

毕竟眼下儒学还没有被过分的阉割,君子六艺也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赵昕选取近几届科举出来的精英也是有原因的,一来这些人都是科举中的佼佼者,二来这些人也都是大宋以后官场上的中流砥柱。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人踏入官场的时间稍短,还没有被残酷的官场把棱角磨平,每个人的心中或多或少还是充满着远大的理想的,他们接受新思想的能力也比那些半条腿迈进棺材的老臣们强的多。

安静的议事堂内,鸦雀无声,赵昕扫视着这批他从全国各地召集来的大宋帝国未来的精英们。

王珪,字禹玉,现年三十二岁,庆历二年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封郇国公。史书记载他秉性宽厚沉稳,谦和礼让,勤思苦学,天资过人,落笔则出语惊人。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听话,嘉佑七年,仁宗立太子,中书召他起草诏书,他说:“此大事也,非当面接受圣旨不可!”第二天,仁宗亲自召见,他对仁宗说:“天下臣民早就希望立太子,以免生乱。这次果真是陛下的圣意么?”仁宗道:“朕意已决。”他再拜称贺以后,才退而起草。

能臣干吏赵昕自然喜欢,但眼下他更需要的是无条件支持自己实施新法的官员,而不是向包拯那样一个意见不合,都能扯着仁宗衣服不让走的官员。

韩绛,字子华,现年39岁,庆历二年探花。担任太子中允、陈州通判,累迁三司使。宋英宗即位,迁给事中,权知开封府。宋神宗即位,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熙宁三年拜昭文相,出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出任建雄军节度使、知定州,授太一宫使、知河南府。宋哲宗即位,担任镇江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北京留守,册封康国公,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

为人刚毅任重,得大臣体。遇事果敢,临义勇发,不为后顾,也是难得的人才。

王安石,字介甫,现年三十岁,庆历二年第四名,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在赵昕眼里,王安石变法出发点是好的,但太过于偏激了,变法与社会现实差距太大、丧失社会基础、变法急功近利、政策执行不力、用人不当等等都导致了变法的失败。

在赵昕眼里王安石对于农业商业方面的变法只是纸上谈兵,而没有联合实际情况,用三个字来形容就是“假!”“大!”“空!”

但王安石在对军事上的改革却是功不可没的。通过“强兵之法”的推行,积弱局面得以缓解,北宋国力有所增强。

保甲法的推行,加强了农村的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的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并节省了大量训练费用;

裁兵法提高了军队士兵素质;将兵法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保马法使马匹的质量和数量大大提高,同时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

军器监法增加了武器的生产量,质量也有所改善。

变法的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北宋熙宁六年,在王安石指挥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洮、岷等五州,拓地两千余里,受抚羌族三十万帐。

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也是两宋时期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作战时,北宋朝廷开疆拓土、大展神威而大获全胜的唯一战例。同时培养出了王韶、章楶等杰出将领,并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对宋与西夏的战争格局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赵昕看来,王安石的军事才能更胜于其政治才能,而且赵昕也很欣赏他魄力,未来的大宋也需要这样具有创造性的良臣,毕竟故步自封换来的只能是落后与挨打。

贾黯,字直孺,现年28岁,庆历六年状元,为人刚直,以直言敢谏闻名,历官左正言、开封知府、中书舍人、给事中、御史中丞等职。也是范仲淹的小迷弟一枚。

但后来卷入“濮议之争”,类似于明朝嘉靖时期的大礼仪之争,但贾黯一直到临死前还留下遗书,请宋英宗称其亲生父亲濮王为伯父。

这样的人才绝对是维护大宋律法的中坚力量。

刘敞,字原甫,现年32岁,庆历六年榜眼,北宋学者、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

刘敞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

有一次,刘敞奉命出使契丹,契丹人带着他出古北口,故意走了许多弯路,以显示路途的遥远。刘敞熟知地理。对道路了如指掌,就质问对方:“本来有大路可走,用不了几天就可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这么走呢?”契丹人又惊又愧,只得认错。

契丹山地中有一种怪兽,形状像马,却能猎食虎豹,契丹人不知其名,就向刘敞打听。刘敞回答说:“这种兽就是所谓的驳。”刘敞还描述了这种兽的叫声和模样,并且告诉契丹人,在古书《山海经》和《管子》中,都有这种兽的记载。契丹人听后,敬佩不已。

在赵昕想来八成是某种狮子吧!不过这种全能性的人才是不可多得的,熟知天文地理,对绘制军事地图和观天文星象等都是有重大帮助的。

嗯,这样的人才或许可以当作哥伦布使用,用来开辟新航路,扩大大宋的版图。

原本谢仲弓应该来的,但因其重病在身,朝廷便派了同年的进士赵瞻前来。

赵瞻,字大观,现年32岁。历知万泉、夏县,皆有善政。

宋神宗登上帝位后,升赵瞻作开封府判官。神宗问他:“你知道青苗法实行起来方便吗?”赵瞻回答说:“青苗法是唐朝末年动乱之时实行的,用于聚敛百姓的钱财确实方便。皇上想要制定令国家长治久安的治国之策,爱护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的话,青苗法实施起来确实没有什么便利。”

王安石想赵瞻协助自己施行新法,就派他的党羽手下用知杂御史诱引赵瞻。但赵瞻决不答应,因此被贬出京城作陕西转运副使,又改作永兴军转运使。

.......

赵昕扫了一眼众人,这些人都是大宋未来的栋梁之才,眼下,就得对他们灌输新法,培养他们做自己的第一批班底。

烟花若殇:这章主要对基本文臣班底做了一些介绍。

求推荐,投资,粉丝值。

写书不易,且本人笔力认知均有限,若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请来群:545444277。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