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道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大婚之夜,良宵苦短,纵是二人非一般人,可一翻**,却也是一觉睡到日上三竿,方才幽幽醒来。
唐晋与高阳公主在侍女的服侍下穿戴整齐,又有礼官教导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后,携手前往唐府,给唐父唐母奉茶。
大婚之后,唐晋也不喜欢与外人打交道,对于前来拜访的达官贵人,尽皆敬而远之,至于什么诗会之类也是从不参加。
大半个月后,少林方丈率少林众僧告辞离去,唐晋送别少林众僧,拿出数瓶丹药交给方丈,这些丹药包括菩提丹、大还丹、小还丹等五类丹药,每一种丹药各有百颗,将方丈乐得喜不自禁,只觉得唐晋这个圣僧就是少林的福源,有这么一位存在,哪怕已经还俗,也足以保证少林数百年兴盛。
接下来日子,唐晋与高阳公主搬到长安城外一座小山之中,在这小山之中建了一座庄园,庄园占地足有一倾之地,有果园,有湖水,有竹园,以及六间茅屋,虽说是茅屋,却是干干净净,此庄园被取名为‘唐园’。
唐园一建立,就成了长安圣地,不知道多少达官贵人、武林人士想要前往唐园,可是却没有一个能够进入唐园,能入唐园除了唐父唐母、唐皇、唐明达以及他们的子女外,就没有人能够进入。
唐晋与高阳公主每日修行,或是指点李裕、小兕子修炼,晚上则是参悟阴阳大道,唐晋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到后面渐渐适应,也适应了身旁有另一半的情况。
虽说没有什么可签到,但是唐晋却从皇宫中借到大量的道家典籍,既然还俗了,也没有在少林寺,唐晋也换作看道家典籍。
当初唐高祖认道家太清道德天尊老子为祖宗,大唐立道教为国教,自然而然数百年来也是积累了大量的道家典籍。
一时间,唐晋遍览道经,与佛经相互参照,对于道家的道的感悟,竟也是颇快。
道家,也是当代显学,不仅仅局限于中土大唐,在其他国度那也是传播甚广,许多门派的源头都可以算到道家身上,论影响力之广,还在佛门之上。
道家共尊三清为道祖,三清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道家经典《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这三者即为三清。
《道教义枢》也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
在道家传说之中,天地分为三界,是为天界、人界、冥界。人界即是普通生灵生活的地方,比如他所在的世界也是人界。冥界,则是六道轮回场所,有地狱十殿阎罗、十八层地狱,掌轮回,人界生灵死后灵魂前往地狱,经六道轮回转世。天界,则是天庭所在,传言天界有三十三天,三清道祖便是居住在最顶层的,玉清元始天尊居住在清微天玉清境,太清道德天尊居住在大赤天太清境,上清灵宝天尊居住在禹余天上清境。
与佛门道经记载的佛祖、佛陀、菩萨、罗汉等不一样,道经典籍之中记载着则是神仙。
完全不同的修炼体系,对于天地的记载也完全不同,甚至于在道家典籍之中记载着,佛门的释迦摩尼佛祖,还是道家太清道德天尊化胡为佛,释迦牟尼佛祖还得称呼太清道德天尊为一声‘老师’。
唐晋大开眼界,倒是没有想到佛、道竟是还有这般联系,这一点倒是在佛家典籍之中未曾有过记载。
这一日,唐晋陪着高阳公主前往昭陵,昭陵位于长安西北五六十里外的九嵕山,九嵕山在这关中平原如同一刺破青天的刀剑,它的周围均匀的分布着九道山梁,将九嵕山高高拱起,如同九龙拱卫,乃是中土一等一的风水宝地。
历代唐皇百年之后,都会埋葬于此。能够藏在昭陵,除了历代唐皇、皇后之外,也就一些功劳甚大的大臣被唐皇开恩陪葬昭陵。
唐晋抵达九嵕山,见地势如同九龙拱卫,泾河、渭河、泔河围绕,林地绿地众多,暗自佩服太宗朝选这里作为皇陵,着实是厉害。
“相公,这昭陵严禁随便出入,有护陵军常年驻守,护陵军人数足有三千,未得允许,便是皇室子弟也不允许进入昭陵。”高阳公主说道。
马车已经抵达昭陵,有护陵军拦住马车,高阳公主取出一块令牌,护陵军方才放行。
大概半个小时候,终于在一处皇陵停了下来,高阳公主亲自将祭品摆放整齐,然后开始祭拜,却是告诉其父皇自己的事,以及现在大唐中兴。
而唐晋却是放出自己的神念,开始查看昭陵。以他如今的修为,恐怖浩大的神念,足以轻易覆盖整个昭陵。他很好奇,这昭陵是不是有什么秘密。
“这昭陵是中土一等一的风水宝地,太宗皇帝将此处选为皇陵,也是正常。只是我看这昭陵布局,东西南北各设一门,南曰“朱雀门“,北曰“玄武门“,东曰“青龙门“,西曰“白虎门“,整体形成四象,如同一大阵一般,威严不可侵犯,着实是不可思议。”唐晋心中仿佛有一种感觉,仿佛这里藏着整个中土最大的秘密。
是的,虽然还没有仔细查探,但是唐晋却有一种感觉,这昭陵极为不凡,这四象大阵可是大手笔,虽然没有激活大阵,但是唐晋却仿佛有一种威胁感,以及一种天地压迫的感觉。
这让唐晋恨不得查明这其中的底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