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中,令人窒息的沉默之后,朱棣终于再次开口:“诸位卿家,你们有没有话要问这厮?”
汉王和纪纲又交换个眼色,前者便抢着出班道:“父皇,儿臣有一事不解,要问问周新。”
“问吧。”朱棣点点头。
“周新,本王来问你。”汉王转向周新,沉声问道:“如果你觉着唐云不妥,可不可以上奏朝廷,请皇上定夺呢?”
“回汉王,来不及了。”周新道:“从浦江到京城,连来带回得五天时间,根本来不及禀报。”
“那事后为什么不禀报?”汉王追问道:“你说得如此大义凛然,却将此事瞒下不报,这不是欺君之罪是什么?”
“……”周新无言以对。
“这就有文章了。”汉王身材魁梧,相貌堂堂,还不到三十岁,一身裁剪得体的王袍穿在身上,浑身上下都透着勃勃豪气,与坐在对面,身材肥硕,频频擦汗的兄长,真有天壤之别。也难怪朱棣会如此偏心,换了哪个父母,面对这样两个儿子,都一样偏心。只见他紧紧盯着周新道:“如果你真是忠心的,早就应该像现在这样跟皇上坦白。为何要等到被锦衣卫查出来才肯说?”
这话就险恶了,周新根本没法回答。他能说我之所以不报,是因为我知道皇帝也想郑家去死么?虽然皇帝的本意,肯定是要将郑家灭族。但现在这个局面下,皇帝肯定打死不会承认,唐云也一定不会承认,结果成了一个周新爬不出来的大坑。
果然,周新无言以对。
“还说自己和建文余孽没关系么?”汉王冷声道:“要是真没关系,为什么不敢说?”
“趋利避害,人之本性。”周新这才缓缓道:“臣明知道是死罪,自然能瞒一天是一天了……”
“既然是死罪,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汉王哼一声,转身朝皇帝抱拳道:“父皇,既然此獠已经认罪,那便将其明刑正典,以儆效尤吧!”
“诸位还有谁有话说?”朱棣的面色有些捉摸不定,缓缓问道。
“启奏陛下,臣有话说。”黄淮出班道:“汉王殿下这话有些多余了,周新并未否定自己是死罪,他只是否定了与建文余孽的关系,哪怕皇上要杀他,也恳请去掉这条罪名。”
“……”朱棣冷一声道:“废话。”也不知是说黄淮,还是汉王。
“再者。”黄淮话锋一转道:“周新自己犯法,和他审理的案子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臣恳请皇上审阅他上呈的卷宗,不可因人废事,宽宥了许应先等犯。”
“荒谬,一个罪犯审的案子可信么?此案自然要重审了。”汉王道。
“嗯……”朱棣缓缓点头,望向周新道:“周新,有人告状说,你察觉到锦衣卫要查到你头上,故而铤而走险,私拿朕谕旨派出的锦衣卫缉事人员,又公然抢夺圣旨,行为可谓疯狂至极。这一条,你认不认?”
听了皇上这话,杨荣和杨士奇脸上,都闪过一丝喜意,看来周新成功消除了,对他是建文叛党的怀疑,这才会问杭州的案子。这样一来,局面就有变数了!
果然,纪纲的脸色变得难看极了……
周新朝朱棣叩了个头,沉声道:“回禀皇上,锦衣卫千户许应先,矫旨在杭州一带敲诈勒索,强抢民女,肆意荼毒百姓,民怒如沸,状纸云集,臣身为按察使,掌管一省刑狱,不能不严惩恶吏,解救百姓。”顿一下道:“其实当时,锦衣卫千户朱九,曾经向本官提出,只要我放许应先一马,就不会把逆案扯到我头上,但是微臣拒绝了……”
“哦?”朱棣目光一凛,望向纪纲道:“果有此事?”
“一派胡言!”纪纲一脸气愤道:“回禀皇上,锦衣卫缉查要案,搜查也好、抓人也罢,都是题中之义,怎么能说是敲诈勒索呢?分明是这厮污蔑!”
“是不是敲诈勒索,不是你纪指挥说了算,也不是我周新说了算!”面对着纪纲,周新锋芒毕露,清冷的声音在文华殿上回旋道:“许应先一伙在杭州城不到百日,搜刮的金银玉帛、金票地契,能估算价值的,就高达六百万两!还有那些无法估值的古董字画、玉器明珠……这一切都有据可查,皇上一看便知。”
“除此之外,官差还从千户所后院的荷花池中,起出了十几具尸首,有的还是几天前才沉下去的,面目清晰可辨。经过仵作验尸,每一具尸身生前,都遭到非人的酷刑,这也是他们的死因。”周新追问纪纲道:“请问纪指挥,若不是心里有鬼,干嘛要把人往荷花池里埋,难道不应该知会家属收尸么?”
“一番清查下来,罪证堆积如山,臣具已造册呈给皇上,怎么听起来,皇上似乎并不知情。”见朱棣一脸震惊,周新沉声道。
“罪人的污蔑之言,平白污了圣听。”纪纲哼一声道。
“铁证如山,近在眼前,陛下只需派人查对便可知臣是否在说谎!”周新与纪纲针锋相对。
纪纲被他这番话堵得无话可说,越发恼羞成怒,斥道:“遑论许应先是否有扰民之举,也不是你地方官吏所能随便缉拿的。还有锦衣卫的千户所,你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敢命人查抄,谁给了你熊心豹子胆!还是你受了谁的指使?”
“我奉旨意查办此案,便是钦差!”周新两眼射出了两道犀利的光芒,一字一顿道:“如果说有人给我的胆量,那就是皇上!如果说有人指使我这么干,那也是皇上!”
“朕可没指使你查抄锦衣卫……”听了周新的话,朱棣面色有些怪异,冷冷道:“你的胆子也不是朕给的,是你自己长的。”
“皇上此言甚是。”纪纲忙附和道:“周新一个小小臬司,竟然如此无法无天,连皇上的钦差也敢缉拿,倘若各省都效法于他,皇上的政令如何得行?天下岂不大乱?就凭这一条,也要问他个反叛之罪!”
听了这话,朱棣的脸色又变了变,显然纪纲说到他心坎上了。这位皇帝有着超绝千古的气概,却又极度的缺乏安全感。他对大臣触犯自己的权威十分敏感,为了维护皇权的威严,他不惜血流漂杵。纪纲正是抓住这一点,让朱棣刚刚有些平复的心情,再次愤怒起来。
“不是这个道理!”周新却高声道:“皇上,锦衣卫官员假借皇上名义,在四处行凶作恶,无故查抄良民,毒打无辜,诬陷忠臣,早被天下臣民所指斥,若不及时绳之以法,要大明刑律何用?况且这种劣迹若不及时扫荡,将来锦衣卫使者出京循此旧律,必将更加肆无忌惮,早晚要激起民变,那时恐怕真要天下大乱了!”
几句忠言,掷地有声,朱棣竟然无懈可击,但心中的怒火却越来越旺,杨士奇和杨荣对视一眼,知道不能再沉默下去了,因为周新关键时刻,还是犯了痴症……
杨士奇便迈一步出班道:“启奏皇上,臣有话说。”
“讲。”朱棣冷声道。
“臣对浙江发生了什么,并不清楚,因此没资格评论具体案件。”杨士奇沉声道:“但听圣人言‘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依臣愚见,只要皇上赏罚公正,则百官百姓必然心悦诚服。推而广之,如果周新这个钦差处事是公正的,则也不会损害皇上的权威,反倒是保全了皇上的权威。”顿一下道:“对于锦衣卫的许千户,也是如此。”
此言一出,太子党人心中大点其头,不愧是有智者之名的杨士奇,这话说得太有水平了!处处站在皇上的立场上,这样皇帝才能听得进去,而且并不袒护谁,只是讲道理。这样不偏不倚,皇上才不会反感。但显然,周新是站在道理这边的,而锦衣卫不占理,所以归根结底,他还是在为周新说话……
果然,朱棣听了心情缓和了不少。还是杨士奇这种天子近臣,更了解皇帝的心意,这位永乐皇帝最在乎的,除了臣子的忠心之外,就自己的权威。只有让皇帝觉着,他的权威没受损害,才有缓转的余地。
只是朱棣心机深沉似海,做臣子的根本无法从他脸上,看出一点端倪。只听皇上冷冷道:
“朕国政繁忙,今日已经在这个破案子上,耽搁时间太长。今天且到此为止,把这厮押下去,好生看管。”说罢一挥手,早有锦衣旗校给周新上了刑具,押往狱中去了。
“退朝吧。”朱棣一拂袖子,起身龙行虎步离去。
“臣等恭送陛下。”众臣子行礼恭送,待皇帝走后,才各自起身,离开文华殿。
太子行动不便,两个身强力壮的太监上前,扶着他缓缓起身,往殿门挪步。汉王冷冷看着兄长,半晌才蹦出一句:“当心门槛,那个谁,赶紧把太子背过去。”你当他是好心,他是存心出太子的丑,让人看看这大明朝的储君,连一个门槛也迈不过去。
尽管,皇宫的门槛,非一般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