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大明逆子 > 第八百一十二章 深入民间

大明逆子 第八百一十二章 深入民间

作者:吃货大联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2-16 18:37:15

“这大概就是十室九空吧。”崇祯叹了口气。呈现在自己眼前的大明子民,过得竟是这样的日子。

于废墟中重建家园,这一切到底是谁造的孽。是天灾还是流寇,或者是满清又或者是大明朝廷自己?

崇祯皇帝没有答案,至少这个小村庄呈现给自己的,除了荒凉只有荒凉。

乱世之中,就连村头的一只狗子,看到这群陌生人的时候,也只敢躲得远远的,不停的狂吠着。

大概在这个饥馑的世界里,在这只狗子的眼里。它也知道一群陌生人的威胁,远大于豺狼虎豹。搞不好,自己很可能会成为一锅狗肉汤。

众人进了村子,大概是村里唯一的一只狗子了,在看着这群人的时候,嗷嗷叫着狂吠着。

村民们被惊动了,于是有人从残破的柴房内抱着粗碗走了出来。

流寇已平,这里又是京畿的周边。至少还算得上是太平,此地的百姓虽然只有寥寥几十户。但是看到崇祯皇帝一行十几人的时候,还是有些胆怯。

对方衣着华贵,一看就是地主富商家庭。这些草民们,看了一眼就想往回家躲。

朱慈烺迎上前去:“劳驾,老人家留步。”

朱慈烺的礼貌客气,使得对方放松了警惕。实际上,他们只是看到朱慈烺一行富贵人而自卑胆怯,并不是恐惧。

这些百姓们也知道,自己都是一穷二白。即便是土匪对他们这类人也没有兴趣,身无值钱物,不怕遇到匪。

对方是个中老年男人,他抱着粗碗缓缓地回过头,看到朱慈烺过来之后,还是不自觉的退了一步:“这位公子,可是在叫我么?”

朱慈烺“嗯”了一声:“我们是从京城来的客商,这次想回雄县老家,路过此地多有叨扰。敢问,此地唤做什么村。”

像是这种无名小地方,是地图上是没有标注的。除非在本县县衙里,或许能够找到这个地方标注。即便是朱慈烺一行人,也不知道这是哪里。

那哥看起来苍老无比的男人“哦”了一声,终于彻底放下了警惕:“这里是牛家村,公子只需顺着官道继续西行便是。”

朱慈烺看了眼对方手里的粗碗,碗里的饭菜很丰盛,堆砌满满的一大碗各种颜色的糙米饭。

这是混杂了野菜、红薯秧子还有各种豆类的糙米饭,老人的筷子斜插在碗内。上面,还有一层黄酱。

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这算得上是顶级美食了。

这样的饭菜朱慈烺吃过,红薯秧子杂粮饭嘛。还掺杂了野菜,以及各种能吃的的东西。

这种糙米饭绝对算不上好吃,可能充饥。对于这些百姓们来说,能够吃到这样的东西,确实是天堂了。

尤其是,上面居然还有一层大酱。这是用盐巴和黄豆发酵而成的黄豆酱,味道鲜美不说,最重要的是能够为人体提供必要的盐分。

盐,一直是古代赋税之重。而就是这样的普普通通的食盐,百姓们能够吃得起的并不多。

官盐价格昂贵,百姓们只能铤而走险去买私盐。贩卖私盐也属重罪,买卖私盐也会受到处罚。

可是。官盐的价格根本就不是贫穷老百姓消费得起的。而人体没有盐分的补充,就无法干一些重体力劳动。

甚至于,古代为了争夺食盐而爆发的战争,也不胜枚举。

现在看来,为了盐而打仗非常愚蠢,不过以后的人们看到我们今天为了石油而打仗,也许会有相同的反应。

在现代,石油资源就等于金钱,而古代,盐的地位甚至比石油还高。可谓:一两食盐一两金。在古代,控制了食盐就等于控制了经济命脉。《管子·海王》:“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

盐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是维持社会正常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盐因关乎民生,因此渗透到文明史的各个层面,也受到不同领域专家的重视。

不吃盐浑身乏力,无法从事农业生产,行军打仗更是空谈。

黄帝与炎帝逐鹿中原之战。此战号称“中华第一战”,一开始就是因为争夺山西运城盐池。

比起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贩盐才是最挣钱的行当。以至于这些盐商个个富得流油,在大明朝的盐商更是被那些达官显贵还有皇亲国戚所垄断。

好在,这一切都随着朱慈烺开辟的茶卡盐道而终结。朱慈烺开辟了茶卡盐道,使得青海地区大量的食盐涌入内地。对那些盐商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不仅如此。

朱慈烺还大力鼓励沿海百姓晒盐制盐,现在沿海地区的晒盐技术,都是传自于古人。

海盐的生产过程,就是通过纳潮将海水引入盐滩。不停的日晒风吹,然后浓缩成饱和卤水,接着放入结晶池内结晶产盐。

海盐和盐湖的盐不断的产出,掌握了食盐就掌握了经济命脉。可朱慈烺毅然决然,将食盐的价格给打了下来。

宁可国库的税收少一点,也得给百姓们一个买得起的价格。甚至于,官盐的价格已经和私盐持平的时候,这样就会断了那些私盐贩子的生路。私盐,自然而然的也就会消失了。

不过,官盐价格低廉之后,依旧会有一些官员中饱私囊。他们会在官盐中掺杂沙子泥土之类的东西增加重量,这也是朝廷一直打击的原因。

地方的都察院官员,就是负责严查官盐造假问题。曾经有地方官员大肆掺假,一下子被崇祯处决了三十多人。

朱慈烺对着那老人一拱手:“老人家,我等路过此地口渴,可否讨一口水喝。”

淳朴善良的百姓,是绝不会拒绝一口水的。甚至于,这个老人还有些拘谨,害怕自己家里的脏破,让朱慈烺一行人反感。

“只要诸位不嫌弃小人家里脏就成,诸位请随我来。”

朱慈烺引着崇祯,旁边的骆养性和王承恩扶着崇祯,一起走进了这个残破的院子。

茅屋柴房,院子里显得很是杂乱。令人惊喜的是,居然还有一只老母鸡。鸡窝里,还有一枚鸡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