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大明逆子 > 第九百三十三章 进攻

大明逆子 第九百三十三章 进攻

作者:吃货大联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2-03 23:29:49

建奴杀过来了,这使得盘锦的明军无不大惊失色。他们骨子里,还是有着对清军的恐惧。

想当年,黄台吉的十几万八旗大军,愣是如入无人之境的打到了北京城下。为此,整个大明王朝居然都束手无策。

虽然听说如今的辽东军很厉害,太子爷也很能打。问题是,迄今为止哪怕是朱慈烺也没有与清军进行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大决战。

也就是说,不管明军自己还是清军,双方的势力尚在。尤其是清兵主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耗。

只是黄台吉知道,如今他们满清已经不是大明的对手了。于是他选择了沉默,自黄台吉折返回盛京之后,就再也没有对大明发动过像样的攻势。

顶多,只是派出小股部队佯攻一下。更多的时候,是刺探敌情。主要是想看看,明军的火器威力如何。

等到多尔衮上台,他也没有选择与大明正面决战。而是,先择了相对缓冲的朝鲜。

似乎,多尔衮也知道他欺压朝鲜的话,大明势必会出手。

毕竟朝鲜曾经隶属于大明的藩属国,只是黄台吉时代,他们被迫屈从与满清而已。

在朝鲜人看来,满清不过是茹毛饮血的蛮人。自己归顺与满清,纯属是因为武力。

只有中原正朔的大明,才是堂堂华夏礼仪之邦。而且,儒家学说在朝鲜的昌盛,更能说明他们对于中原文化的仰慕。

满清有什么,匮乏的文化野蛮的历史。还有,落后的制度。这一切的一切,都被朝鲜所鄙夷。

尽管表面上他们屈从与满清,暗地里等到满清使者一走,他们立刻又会恢复使用大明的年号。

多尔衮开始压榨朝鲜,因为满清国内的经济危机,百姓们面临食不果腹的境地。无奈之下,只能打起了朝鲜的主意。

让朝鲜给满清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几乎是抢劫式的逼迫朝鲜缴纳粮草军饷。

不堪重负的朝鲜国内一片混乱,无奈朝鲜国王只好再次求助刚刚崛起的大明王朝。

鉴于朝鲜的示好,明王朝上上下下都以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此时可以乘机对满清用兵,打败了满清,彻底的解决掉辽东之患。然后,朝鲜又会成为大明的藩属国了。

谁能想到,多尔衮竟然出其不意的出现在了明军的大后方,一把火烧了明军的粮草。

眼下,辽阳县八万明军的粮草,只剩下盘锦一地在苦苦支撑了。

多尔衮决定一鼓作气,解决掉盘锦的粮草,然后沿途伏击朱慈烺的神机营大军。彻底的,歼灭明军主力。

营口一战,多尔衮缴获了不少明军的火器。尤其是燧发枪,如此制作精良的燧发枪,他们还是第一次得见。

而且这燧发枪的精密程度,以满清的能力,怕是无法仿制出来。

即便是仿制出来了,铅弹是个重大的问题。还有就是,明军的火药威力巨大。而清军火药的威力,怕是不足明军的三分之一。

黑火药的完美比例配方,乃是出自于朱慈烺。幸好,火药的比例配方他还是记得的。

“传我军令,擅自后退者,格杀勿论!各营守住自己的要塞,一旦发现敌人进攻,就给我狠狠的招呼。”

孔祥鑫也知道,自己的手里都是一群乌合之众。可是,眼下手里无兵可调,只能依靠这支乌合之众御敌了。

慌乱之下的将领们如同无头苍蝇一般,看到孔祥鑫镇定自若的指挥。将士们也逐渐安静了下来,大概他们也知道,自乱阵脚的后果就是送死。

于是,安静下来的将领们,开始听从孔祥鑫的吩咐了。

“找几匹快马,火速去锦州驰援。告诉洪承畴,就说建奴大军摸到了盘锦,十万火急!”

尽管知道也许来不及,可眼下也只有这个办法了。

于是,这支负责运输的三流辎重部队。在自己的防线上,开始了阻击清军的脚步。

还好,即便是三流辎重部队,他们手里使用的,也是大明主力淘汰下来的火器。

在密集火器的加持下,将士们的胆子壮了不小。

三排连射,这个原本平日里训练有素。校场上射击效果相当不错的战术,此刻面对真刀真枪冲上来的敌人的时候,却完全是两回事了。

一排燧发枪射击,只有不到三分之二的枪响。剩下的,要么哑壳要么就是火药装填的方法不对。

而第二梯队的火枪手,更是手忙脚乱的胡乱射击。第三排射完之后,第一排的将士往往都没有准备好。

这个就是演习和实战的区别,谁都知道演习不会死人的。那只不过是,假想敌而已。

可是面对生死存亡的战场,那就完全不一样了。许多人因为过于紧张,完全忘记了平日的操作。

这就给了满清机会,多尔衮深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道理。发动清军,对着盘锦明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杀!烧掉他们的粮草,你们多少大清的功臣,杀!”

清军排山倒海,对着惊慌失措的明军猛打猛冲。当然,清军也不是盲目的冲锋。而是,他们也有了应对燧发枪的武器。

其实满清一直都没有放弃,虽然他们造不出燧发枪。可是,他们一直在研究如何对付燧发枪。

看似三排轮射的燧发枪无懈可击,实际上却也不尽然。首先,燧发枪是有发射间隔的。再者,燧发枪的射程远威力大是不错。可是,只要清军冲进弓箭手的射程之内,弓箭手完全可以与火枪一较高下。

问题是,如何冲到弓箭手的射程之内。这就需要,付出重大的伤亡。

首先,必须找到能够防御燧发枪铅弹的兵器。铁质盾牌,无疑是个最好的选择。

然而现实情况就是,清兵也根本没有能力铸造出来这么多的铁质盾牌。再有就是,铁盾笨重,在战场上使用并不方便。

退而求其次,有一种藤盾,发挥了巨大的功效。

满清的深山老林中有一种葛藤,满清将这种葛藤采回来晾干,然后蒸煮晾晒、捶打、浸泡等等,经过上百道工序,最终编织出来一种质地轻便的滕盾。这种滕盾,中远距离,甚至于可以抵挡燧发枪的冲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