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户将军很快便将消息传给了水师提督赵庸,后者思量片刻后当即传信给各大总兵,召开了第一次水师高层议事。
“沈旺这个价值不菲的消息,你们如何看?”
赵庸坐在主位上,有些疲累地揉着眉心。
他乃是昔年追随太祖高皇帝南征北战,从鄱阳湖到蒙古高原,见证了大明帝国的崛起与扩张,作为硕果仅存的开国将领之一,而今已有七旬高龄,精气神大不如先前。
奈何当今天子手中无人可用,授予他水师提督的高位,赵庸也不得不再次出山,为武德大帝执掌大明水师。
其左右两侧分别是水师参议铁铉与暴昭,而后便是李景隆、瞿能、汤軏、康铎四位水师总兵,但无疑原水师元帅康铎的话语权最大。
毕竟他执掌大明水师多年,经验与资历都不是旁人可以媲美的。
小康康神色凝重地摸着下巴,倒是未曾率先出言,准备听听这几位同僚的想法。
“沈旺乃是当朝皇后的嫡亲堂弟,二人关系一向要好,这消息出自沈旺口中,那么可信度就十分之高了!”
李景隆出言打破了寂静,自顾自地解释道:“遵化铁厂乃是我大明最大的官办炼铁厂,巨大的高炉每天都吞进无数矿石、焦碳、石灰石,炼制出炉时未炒的是生铁,经炒之后为熟铁,厂里还能够冶炼熟铁和铜,另外还有负责炼焦碳的炼焦车间和生产铁器的铸造锻造车间,每天生产出无数的工具、农具、兵器输送到天下各地。”
“当然,最主要的便是兵器,生产的铁器大多供应于燕京兵工厂与京师东厂,用以生产优良军备,如今沈旺提出增加奴隶供应的要求,那定然会有大事发生了。”
李景隆的这番话意思很是简单,遵化铁厂作为最大的官方炼铁厂,主要生产供应于燕京兵工厂与京师东厂的军备制作,如今沈旺需要更多的奴隶,那只能代表着,又要打仗了!
而且绝对不是如同去年出塞北伐那般的战役,因为遵化铁厂这个庞然大物,完全足以应付得过来。
为了去岁北伐,朝廷一次就从遵化铁厂调拨了生铁二十六万多斤,以冶铁能力计算,每座高炉可装矿砂两千余斤,再按出铁三分之一计算,共需要约三百九十炉方能炼出,足以见遵化铁厂规模之大。
然而即便如此宏大的遵化铁厂,也开始着急忙慌,疯狂催购奴隶,这是先前任何战役都未曾发生过的情形!
那就只能代表着一件事,那场命中注定的国运之战,即将来临了!
“许是皇上有意对帖狗用兵,或者说帖狗即将大局来袭!”
帖狗,是大明将士对帖木儿战士的爱称,饱含着对他们无比深沉的热爱,如同当年的“辽狗宋猪”一个道理。
铁铉直接点明了话题,语气之中杀意滔天。
众将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除了帖木儿帝国之外,他们想不出还有其他的地方,值得当今天子如此大动干戈,准备作战。
康铎点了点头,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帖狗来袭是必然的,但不会这么快,苏莱曼刚刚回国,这中间也会有一个时间差,某家以为眼下我水师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在这时间差内尽快攻略征伐南洋诸国!”
“届时朝廷便可倾举国之力应对帖狗,打赢这场国运之战,而我水师亦可从满苏远行向西,由阿拉伯海峡与波斯湾,直接进攻帖木儿本土,如此令其两面受敌,后院起火……”
众将闻言一愣,忍不住鼓起了掌来。
这位康大总兵果然不愧是执掌水师多年的元帅,短时间便制定出了这么一个奇袭计划,让众人佩服不已。
他这个计划并非是无的放矢,反而是大有可为!
帖木儿帝国乃是突厥化的蒙古鞑子,依旧保持着蒙古人游牧作战的生活习俗,保证了帖木儿帝国铁骑强大的战力。
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根本就没有水师,甚至连船只都少得可怜,与大明水师这个庞然大物相比,无异于是云泥之别。
倘若死瘸子帖木儿倾尽全力发起东征,届时水师大军远行,直接杀到他屁股后面,端了他的老巢,那帖狗的下场可想而知!
水师提督赵庸欣慰地点了点头,对康铎感到十分满意。
到底是多年出海远行,见惯了大风大浪,康铎的眼界与能力已经远远超出其余等人多矣,倘若不是因为那些个混账东西,他也不至于经受无妄之灾,被夺了元帅的位置。
一直沉默的汤軏也出言附和道:“我赞成康兄的提议,是应该发动战争了,现如今倭国的流民流寇越来越少,我们抓捕的奴隶也大幅度锐减,许多铁厂都在抱怨,遵化只是其中之一。”
“那沈旺虽然不通兵事,但却是有着大将之才,清楚拿到手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我们开始攻伐南洋诸国,还怕缺少奴隶吗?只要喂饱了那些朝臣,还怕他们会弹劾我们吗?瞻前顾后,不是大将所为!”
“附议!”
“附议!”
李景隆、瞿能、康铎三位总兵率先表态,支持汤軏的请战提议,随即铁铉与暴昭亦是加入其中,这两位文人不知何时,俨然变成了好战分子。
其实对于他们而言,眼下发动战争,堪称完美的选择!
战争便代表着军功,可以加官进爵!
战争也代表着奴隶,可以攫取财富!
在大明水师的无敌战力前,他们根本不用担心会吃了败仗,那为何不发动战争,剿灭那些弹丸小国,为大明开疆拓土呢?
赵庸敲击着桌子思索了良久,终于下定了决心。
“既然如此,那本督就向皇上递一封奏章,请求攻伐南洋诸国,就从小国吕宋开始吧,不愿内附,那就灭国!”
小国吕宋!
听闻这个名字,众人的脸色顿时变得古怪了起来,有些快要憋不住笑了。
如若他们没记错的话,大明那位新晋威猛侯,可真是吕宋人啊!
制定了作战计划,赵庸连夜写了一封奏章,而后小心翼翼地放入了一个密匣当中,随即交由专人直接快马加鞭地送往京师。
这种皇上独创的上奏方式叫做“密折制度”,不经任何机构、人员,直达御前,既快速又保密。
对皇帝而言,可以令他能更直接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宫廷决策效率,也加强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对臣子而言,这便是圣眷浓郁的象征了,毕竟不是所有封疆大吏,都得了这个上密折的特权。
但可怜的赵大提督不知道的是,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了李景隆府中,他正将今日众人议事的情形详细写在了纸上,而后放入了一个黑匣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