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乡试解元刘仕谔不但是官宦世家,自身才华更是力压当代,加之其父的关系,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还是对这个后进之秀颇为期待。
随着最后一名考生走出号舍,内阁大学士兼翰林侍读兼本次会试主考官方孝孺当即下令封卷,随即会同一众陪考官,在贡院大殿至公堂内当场阅卷,以示公平公正公开。
贡院的至公堂,是科举考试的大殿,是决定考生命运的地方,而“至公堂”这一名称,是全国贡院通用的,喻意杜绝科场舞弊,做到绝对公平。
而在至公堂当场阅卷,亦是提醒强调考官阅卷公平公正,取士应当大公无私,如此才能为国家选拔到真正的贤才干吏,才能使考生心服口服。
只不过那贡院里外依旧还是守卫森严,严禁任何人随意走动,一只苍蝇都不准出入。
毕竟科举大考不但对寒窗苦读十几载的书生士子重要,是许多寒门子弟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机会,对大明朝廷更是重要无比。
科举制度,对于一个王朝而言,它不但能为一个王朝的官场源源不断的提供着新鲜的血液,从而让这个王朝能够持续而又有效的统治着整个天下,同时还能替朝廷笼络天下读书人的心,让天下读书人为了权力与抱负尽皆趋之若鹜的为朝廷效力,从而稳固大明朝廷对于天下的统治。
故而每一次会试殿试,对于有司官员都是一场莫大的考验,由不得他们不竭心尽力地全力以赴,唯恐出现任何披露。
而作为此次主考官,方孝孺对于此次会试的三个热门人选,倒也颇有期待,有心检验一下三人的成色,看看他们到底是附庸风雅的虚名之徒,还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
礼部尚书任亨泰、礼部侍郎茹瑺等十余人作为陪考官,自然也要负责阅卷,只不过人与人的悲欢不尽相同。
茹瑺看着坐在主位上的朝堂新贵方孝孺,忍不住在心中叹了一口气。
自从新帝即位,他这个曾经受到先帝亲自夸赞的奉法循吏,臣僚楷模,也顺势被撸掉了兵部尚书的高位,转而来到礼部给任亨泰做副手。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即位撸掉几个不听话的重臣,再将心腹亲近之人安插在要害位置上,这也是历代帝王的一贯作风,但茹瑺这心中要说没有点失落,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上次帖木儿大军入侵岭北行省之事,茹瑺作为文臣却是当众反驳了黄子澄的意见,力谏当时还是太子的天子即刻派出大军支援,结果……
结果就是定远侯王弼与三万儿郎战死燕然山,太孙殿下与宁王殿下当街暴杀黄子澄,此后历经改朝换代,太子与天子不和出镇燕京,燕然山之战也成为了满朝文武心知肚明的一个禁忌。
凡是与燕然山一战相关之人,都成为了当今天子心中那根难以拔除的尖刺,比如说黄子澄,比如说太子殿下,比如说茹瑺自己。
试想一下,当今天子整日看着茹瑺这厮在自己眼前晃悠,难道就不会想起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吗?
亏得当今天子英明神武,清楚茹瑺自身的大才,没有因为私情直接将他罢官去职,赶出朝堂,否则茹某人的仕途就要提前结束了。
此次既然作为陪考官,可以为自己资历簿上又添了一笔,茹瑺还是挺开心的,就是看见方孝孺这个书呆子有些心烦。
当然,茹瑺好歹也是太祖爷看重的名臣,自然不仅是因为看见方孝孺就心烦,而是因为先前他收到了一封太子殿下的密信……
这密信很是简短,甚至有些莫名其妙,茹瑺读罢之后更是一头雾水,当即找到了至交好友秦逵商议对策,岂料后者同样收到了这么一封密信,好像还是批发的那种。
二人合计了半天也是没讨论出个结果来,只是隐约感觉到太子殿下对本次会试颇为看重,却是有些不太明白他的意思。
那位殿下在密信之中厉声质问自己等人是否忘记了为臣初心,是否还记得先帝大恩,将自己等人骂了个狗血喷头,末了告诫了众人一句要做一个刚骨直臣便就此结束。
即便聪慧如秦逵也根本想不明白太子殿下到底是什么意思,遂只能在心中留了个念头,便将此事放到了一边。
众人正安安静静地阅览答卷,一名考官却是突然惊呼出声,引得众人愤怒不已地抬头看去,只见一考官死死盯着眼前的答卷,神色激动到了极点。
当众人看清此人的身份之后,面容之上的怒火尽皆变为了疑惑。
因为他是翰林院的一位老翰林,昔年在故元朝都是翰林的饱学之士,更是多次担任会试考官,按理来说无论阅到了什么样的答卷,都不应该如此失态才对啊?
“破题真是巧妙,老夫腆为考官数年,从未见过如此巧妙清爽的答卷!”
“不!不仅如此!从破题到承题、起讲、入题……到最后束股,全文紧扣‘仁政’主题,且异常流畅,才气逼人,此子这副答卷堪称完美!”
方孝孺:“???”
一众考官:“???”
你娘咧!
你好歹也是位经验丰富的老翰林,能不能矜持一点?
怎地跟个愣头青一样咋咋呼呼的?
我们这还阅不阅了?
但是接下来这位老翰林的做法,就更是令人瞠目结舌了。
众人只见他毫不犹豫地提笔画了一个最上等的圈,而后传递给了下一位考官,后者尚未看完上一份答卷,便接过此卷细看了起来,竟是被惊得起身赞道:“行文流畅,整洁清爽,无一处错漏,且才气逼人啊,此子必成大器!”
方孝孺:“!!!”
一众考官:“!!!”
我尼玛啊!
你俩搁这儿跟我唱双簧呢?
你们好歹也是浸淫儒学经义多年的老翰林,就不能矜持一点嘛!
方孝孺身为此次会试的主考官,忍不住轻咳了两声,以提醒众位考官注意阅卷纪律。
但下一秒,第三位考官同样失态惊呼,众人一脸懵逼地看着他,这卷子现在是彻底阅不下去了。
但这第一场考的经义,是遴选举子最重要的部分,方孝孺只得强忍住心中的怒火,等到那份答卷传阅到自己身前。
终于,他看到了这份答卷,却是同样险些惊呼出声。
“格式,行文,才气,面面俱到,犹如千锤百炼,果真……完美!”
直到亲眼目睹,方孝孺才终于明白,为何那个老翰林会如此失态。
在规定时间之内,其余举子所作的文章都还有着多种多样的疏漏之处,但此子却是能够做到完美,这份才学实在是令人惊叹!
难道这是刘仕谔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