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大明:开局被活埋,洪武求我称帝 > 第64章 恶心,真恶心!

转眼间,便是三天的时间过去了。

这三天的时间里,朱元璋几乎一直和数位大臣,在御书房里研究章程。

这是涉及到大明根基的问题,容不得半点疏忽。

御书房里,添了九个座位。

不仅是六部尚书中的五人,还有四位殿阁大学士,也一同帮忙处理。

殿阁大学士,是在废除宰相制度后,朱元璋一人批阅奏章,处理奏疏,实在是身心疲惫后,于洪武十五年才成立帮忙分担政务的。

在朱元璋手里,这些大学士当然是没有任何权力可言,直到朱棣开内阁于文渊阁,延揽大学士入内阁,才正式有‘内阁’之名。

明世宗嘉靖以后,内阁权力急速发展,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如同以往的丞相,譬如后世的张居正,便是如此。

大臣们就这般在御书房里,奋笔疾书,写出自己的想法,建议,处理细节,各方如何联动。

而朱元璋也没停着,偶尔走动一番到处看看,偶尔便拿着大孙的笔记研究。

饭食就是光禄寺送来解决,在御书房的旁边,另设了几个小床,困了就去睡会。

活脱脱就是再来一次的科举考试,在朱元璋的目光下,几位大臣逐渐由开始的兴奋,变得心中叫苦不已。

三天的时间过去,一个个如同熊猫般的黑眼圈,有些年迈的大臣,甚至起身都有些头昏目眩。

只是在陛下这里,谁要是偷懒。

呵呵,那就准备回去办丧事吧。

在座的五位六部尚书,最多的也不过连任三年。

至于前面的,要么就是被贬了,要么就是人头不保了。

真当朝堂上杀得血流滚滚开玩笑呢。

以朱元璋的习惯,首先就是干领头的,六部尚书是死得最快的那一批。

这三天的时间,对于在御书房的几位大臣来说,相当于人间炼狱。

但是对于其他朝堂上的大臣,那就是等同于难得一次的休沐了。

这三天,可能是朱元璋建国二十五年来,第一次连着三天没有上早朝。

大臣们都是早上去集个合,然后就在太监的宣布下,就散朝了,可别提多轻松了。

这难得一次的假期啊,许多大臣甚至已经开始有时间在南京城里逛逛了。

一些外地调任到京师来的大臣,从来京师第一天上朝开始,就从未好好的看过这京师。

就算是三天的假期,朱元璋也喜欢喊着群臣们开个宴会什么的。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朱元璋手里的权力最高。

群臣们几乎每天都是面对着朱元璋,一点其他的时间都没有,想有点别的心思都难。

不仅在朝堂上每天跟朱元璋一同处理政务,回家后还要受到锦衣卫的监视。

嘿嘿。

京师的官,最为清廉了。

不清廉的,基本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蒋瓛,你去跟大孙对接一下,沿海那边的事情,给咱都处理好了。”

“那些个没良心的,真不是人,连自家人都祸害,有一个算一个,给咱全都处理干净了。”

朱元璋似乎回过神来,此时正好过了三天,就像是生物钟一般,脑海里冒出了大孙的身影。

三天一趟的大孙之行,似乎都成了朱元璋的一种本能。

不过现在看来是走不开了,但是大孙说沿海的事,却是让朱元璋想了起来,便对着蒋瓛吩咐道。

“臣遵旨。”

蒋瓛领命后,立即出宫去找朱公子。

这个时候的朱安,如同心有灵犀一般,正在自己的书房里,仔细查看沿海各势力的情报资料。

“东家,蒋侍卫来了。”老管家禀告道。

老管家姓张,名振中。五十余岁却有七十余岁的样貌,不过现在精气神状态还不错。

年轻的时候是个秀才,家乡造了灾,便成了难民。

朱安给了口饭吃,张老感恩戴德,毛遂自荐的成了朱安这边的管家。

对于这等懂知识的人才,朱安自然是欢迎的,而且张振中此人,对于八股没什么天赋,但是术算方面,却是极为精通。

自三年前朱安守孝的时候,便独自来这京师买了这五进的院子,等候朱安孝期结束到来,相当于提前布局了。

因无儿无女,张振中心中是将朱安看作自己的东家,也是孙子。算得上朱安的心腹。

洪武三年,朱元璋诏定科举法,便是以八股文的形式,不过朱元璋目前的这种应试形式还不算太严重。

到了成化年间后才逐渐形成比较严格固定的八股文格式。

不过即便现在没那般严厉,很多有其他方面天赋的秀才们,也是被扼杀在了摇篮中。

朱安听到蒋瓛的消息,便直接走出去迎接。

“蒋大哥。”朱安抱拳笑着道。

“可当不得朱公子如此称呼,在下只是爷的家将,朱公子是爷的大孙,也是在下的小爷。”

“在下姓蒋,名忠明,朱公子叫我忠明便好。”蒋瓛心中灵机一动,顿时就给自己起了一个蒋忠明的名字。

蒋瓛这个名字肯定是不能说的,在整个京师,谁不知道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的大名,那真就是不想活了。

陛下如今不想公开身份,蒋瓛自然不能透露出自己的真实姓名。

“忠明,好名字,蒋大哥这番过来,是老爷子有什么交代嘛。”

面对蒋瓛的恭敬,朱安并没有太过高傲,依旧称呼蒋大哥,而后直接问道。

这一声‘蒋大哥’,简直让蒋瓛乐开了花,也不纠缠称呼的问道,而是直接说道:

“老爷子如今和陛下,还有诸位大臣们,正在商讨关于高产作物的事情。”

“陛下得知沿海地区的情况后,便将此事全权交给了老爷子。”

“在下这番过来,便是得了老爷子的嘱咐,让我跟朱公子多多了解一下沿海那边的情况。”

“好将这个差事办得干净利索。”

听到蒋瓛这话,朱安眼睛一亮,没想到陛下办事这般迅速,他还琢磨着沿海的事情,会不会拖到明年去呢。

“张老,烦劳去将沿海势力的那些情报拿来给蒋大哥。”朱安对着张老说道。

张老动作利索,很快就将情报了拿了过来。

蒋瓛接过仔细的看了起来。

片刻,脸上一股怒意闪过,喝道:“好胆,这些人不但不感恩陛下阻其倭寇侵犯,还乔装成倭寇强取豪夺,简直是目无法纪,该杀!”

朱安闻言面色上倒是没有太大的波动。

现在那些个走私商贩,海盗。

在早期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是沿海百姓。

只不过当初定下‘海禁’政策的朱元璋,却是没有考虑到这些沿海百姓的生计。

这些被断了谋生出路的百姓,为了生存,在只懂得出海这么一门技术的情况下,他们只能是铤而走险不得已当了海盗。

这些入海为盗的沿海百姓,为了更好的在海上生存,也就出现了与倭寇合流,里应外合,共同袭击沿海地区的现象。

海禁斩断了海外诸国的贸易往来,这些曾经的老百姓们,在尝到贸易的甜头后,便是一发不可收拾。

走私生意的庞大利润,让他们迅速的膨胀起来,形成一股股宗族势力,盘踞沿海,现在俨然是一方霸主。

朱元璋为沿海卫所戍兵,筑福建沿海十六城城,以防倭寇。

而蒋瓛刚刚看到的情报里,这本应该保护大明百姓的十六城,已经有大部分都和倭寇有了暗中的勾结。

对于朱安的情报,蒋瓛自然是没有丝毫怀疑,因此这才怒声喝道。

“不知道老爷子是准备如何对待这些走私商贩。”朱安询问道。

“自然是禀告陛下,派遣锦衣卫直接处理。”蒋瓛毫不犹豫的说道。

听到这话,朱安皱眉问道:“锦衣卫能有多少人过去。”

“这等事情,不过三五十人足以,难不成他们还敢造反不成。”蒋瓛自然的说道。

“万万不可,这等人都成了海盗,还有什么不敢做,区区三五十人,恐怕那是有去无回。”朱安连忙说道。

听到这话,蒋瓛的眼中闪过一丝回忆。

好像当初派到西域去的锦衣卫,也是直接被朱公子的人给绑了。

只是蒋瓛认为,在沿海地区还有多数卫所存在,只需陛下一道旨意,应当无人胆敢反抗。

“朱公子的意思是。”蒋瓛试探着问道。

“应当请老爷子禀明陛下,如此匪患,当以大军剿灭之!”朱安沉声说道,语气之中,带着一丝淡淡的煞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