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 > 第80章 本王又能如何?

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 第80章 本王又能如何?

作者:反游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2-28 22:34:08

李景隆真的慌了。

他可以想象得到,如果不是他和皇大孙有这样的交情,那么他老弟李增枝就是下一个周骥,而他们李家也将是下一个周家。

看了眼李景隆,黄雄英道:“要不是想拉你一把,我也不会跟你说这么多了!”

李景隆闻言,心中的大石头落下了不少,连忙道:“还请黄公子赐教!”

“赐教倒是说不上,我就说说我的看法吧。”

黄雄英淡淡的道:“其实不用查,我也知道像你这样的勋贵,屁股下面没几个是干净的,连我都知道,你以为皇上会不知道吗?”

李景隆一听,又轻轻的给了自己一个嘴巴子。

确实。

老皇爷不想查他们,是因为还没有人捅到老皇爷那里去。

像之前的汪广洋,杨宪,胡惟庸,李善长,再到前不久的周德兴,老皇爷要真想杀起人来,那是眼睛都不眨一下的。

“公子,那我该怎么办?”

李景隆眼巴巴的看着黄雄英。

黄雄英道:“趁事情还没有败露之前,把侵占的田地山林,全都给退回去。”

“退,我全都退!”

李景隆像小鸡啄米似的点头。

“说实话,皇上已经赏赐给你们李家够多的田地了,要再多也是无用,只会落人把柄,埋下祸根,何不把这些年不法得来的地都交给朝廷,这样,非但老皇爷不会怪罪你们李家,还能给你们李家挣得一个好名声,也去了后顾之忧。”

“跟着我,钱财少不了你的,没必要去搞那些见不得光的东西。”

听了黄雄英的话,李景隆连忙道:“我这次回来,立马就让人写折子,将多出来的田地上交朝廷!”

“哎——”

黄雄英轻叹了一声,道:“曹国公,你真是……这种改变老皇爷心中形象的机会,你都不好好把握,将你一片赤诚之心上表上去,还找人帮写?自己写!用心写!懂吗?”

“……是我愚钝了,多谢黄公子提醒!”

李景隆恍然大悟一般,连连点头。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老皇爷这么喜欢他这个大孙了,如今张口闭口都是咱大孙咱大孙的。

正想着,只听黄雄英继续道:

“还有你弟弟李增枝,如若再有下次,就是天皇老子也保不住他,我黄雄英说的!”

声音虽然平淡,但却透露着不容置疑。

李景隆连忙回道:“黄公子放心,这一次回来,我一定严加管教那混蛋,他若敢再犯,不用黄公子动手,我就打死他!”

“嗯。”

黄雄英这才点了点头……

两人说着话,马车便出了应天城。

不想在应天城外的官道上,他们却碰上了一个熟悉的人。

“老爷子!”

黄雄英有些诧异的看着朱元璋:“您怎么来了?”

朱元璋坐在马车上,掀开帘子,对黄雄英笑笑,道:“怎么,咱不能来吗?”

黄雄英笑道:“当然可以,孙儿期盼还来不及呢!”

“听说你去淮安府拿地,咱正好有事,便顺道一起去看看!”朱元璋道。

事实上,淮安府离应天府并不算远,约有一百里路,今日听李景隆汇报说大孙要去一趟淮安府,他便决定要同去一趟。

因为他也想要去淮安的明祖陵看一看。

那里是他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

朱家的祖上居江苏省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

后来为了躲避元末官府的苦役,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就携带全家老小,逃到淮安府泗州、盱眙一带。

盱眙杨家墩有个洼窝,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经常卧于其处,有一次,一个道士路过此处,度了这个地势说,“葬于此处,后代可出天子。”

朱初一把道士的话告诉了朱元璋的父亲朱世珍。

十年后,朱初一病死,朱世珍便如那道士所言,将朱初一葬于此处,半年后,朱世珍妻陈氏便怀上了朱元璋。

后来,朱元璋果真成了真龙天子。

登基后,朱元璋便命太子朱标,带领文武群臣和工匠,到泗州城北杨家墩,开始修建祖陵。

时至今日,祖陵仍在修筑当中,可见其规模之庞大,朱元璋之重视。

而且朱元璋这一次也想回老家去看一看。

“走,出发!”

朱元璋招呼一声,便和黄雄英一起,往淮安府而去……

……

大半天的时间,一队人马也来到了淮安府。

而这个时候天色已黑,黄雄英随着李景隆入住他在这边的府邸,而朱元璋这边则是自己安排。

第二天一早。

黄雄英便带着李景隆去了朱桥镇。

朱桥镇位于淮安府东郊,这里的地下储藏着巨量的盐矿,一直绵延到洪泽湖。

这盐矿,就是对于后世而言,也是一处宝藏。

所以黄雄英无论如何,都要将它买下来。

这一次,黄雄英把这段时间赚来的大明宝钞全部运来了,眼下必须尽快完成交易,不可拖泥带水。

来之前,黄雄英已经做足了准备。

郭氏兄弟用了小半个月的时间,将这里的地块全部调查清楚了,哪一块是谁的,属于什么土地性质等等,全都画在了一张图上。

调查出来发现,这里的土地基本上是被兼并了,大部分属于一个姓沈的家族,其中有一部分还属于李景隆家的,可是李景隆竟是不知道。

而在这当中,不得不提的是,这当中还有一片荒山是齐家的,也就是洪武十七年的进士,如今的兵部主事齐泰家中的。

黄雄英的原则是,不收农田耕地鱼塘等地,只收荒山。

收地进行得非常的顺利。

一来是因为黄雄英所收的地本就是荒山,这些地方在他们的眼中并没有用处,开发起来也是极其的困难,而黄雄英给的价格比市面上高了一些,这让地主也是纳闷,这是哪里来的人傻钱多的败家子?

二来有李景隆的帮忙,作为淮安府唯一的国公,没有人敢不卖他面子。

处理完这些事情不久,老爷子便来了。

在得知黄雄英将这一片的地方都盘下来后,老爷子惊讶得瞪大了眼珠子。

上一次他大孙从江夏候那里薅一块地,也是荒山,他还能理解,毕竟是白嫖的嘛,不要白不要。

可是现在……

怎么跑了一百多公里开外的淮安府来,拿了这么大一块地?

他来之前也知道他大孙要来拿地,但怎么也没有想到,好家伙,竟拿了上千亩的地。

他大孙难不成有喜欢收集荒地的癖好?

看着一脸疑惑的朱元璋,黄雄英笑道:“爷爷,您是不是想问孙儿为什么要跑这么远的地方,拿这么多的地?”

朱元璋也是极聪明的,瞅了一眼黄雄英,道:“这地里有好东西?”

只有这么一个合理的解释了。

黄雄英有几分诧异的点了点头,正色道:“不错,这下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东西,所以孙儿才费了好多心思把这里拿下。”

“什么?”

见黄雄英这个样子,朱元璋愈发的好奇。

黄雄英回道:“盐矿,这下面有着一大片的盐矿,若是全部开采出来,足以够咱大明吃上一千年的!”

“一……一千年?”

朱元璋眼睛瞪得跟铜铃般大,不可思议的看着黄雄英。

黄雄英笑笑,道:“孙儿只是根据这山川地势猜测个大概,具体有多少,要开挖下去才知道,不过储量绝对惊人!”

事实上,这里面的盐矿经过后世探明,储量足有2500亿吨,按大明1亿人,每人每年消耗4斤盐计算,确实足够吃上一千多年。

况且如今的大明还没有1亿人口,约有6500万。

朱元璋好一会才缓过神来,跟他大孙接触了这么久,他当然知道他大孙绝非夸夸其谈之辈。

而且往往在很多时候,他大孙还谦虚了。

所以这下面如果真的有足够大明朝吃上一千年的盐,那将是多么恐怖的财富。

就算是朝廷,恐怕也要眼红吧!

不,不止是眼红!

朱元璋想想都觉得心跳加速,他现在发现,自己这个大孙,可比当年的沈万三还要恐怖,在这个年纪,沈万三估计还在摸爬滚打,而自己大孙则是悄悄摸摸的就拿下了让一份让朝廷都眼红的财富。

如果他不是自己的大孙,那么……

“孩子,拿下这些地以后,你打算怎么办?”朱元璋好奇兼具试探的问道。

黄雄英并没有犹豫,直接回道:“爷爷,我想和朝廷一起开发这盐矿,还请您帮通融一下,我只要一成利,而且只要五年的经营权!”

“什么?!”

朱元璋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黄雄英:“如此巨额的财富,就只要这些?”

黄雄英坚定的点了点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况且孙儿志并不在于钱财,只是要些钱财来做孙儿想做的事情罢了。”

在这个问题上,黄雄英是有过考量的。

赚钱,对于任何一个历史穿越者而言,都不是难事。

而且对于这样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经济薄弱的年代,若是将大量财富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的手上,那绝非是一件好事。

事实上,无论在哪个年代,财富集中和土地兼并是一个道理,当越来越多的财富集中到了少数人的手中,那么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百姓沦为最底层的打工人,成为资本的奴隶,就像是这个年代的佃户一样,没有田地,没有根,不满的情绪会越来越强烈,最终动摇王朝根本。

所以当今的洪武皇帝痛恨敛财的商贾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世的沈万三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赚了无数的银子,但是于民何益,于国家何益?

一个时代的强盛是多方面的,生产力是最根本要素,而商业利益则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但商业本身就存在这诸多不良因素,这也导致了历朝历代重农抑商。

不过真实的历史中,沈万三并不是洪武皇帝杀的,而是被发配云南,最后因为他的女婿顾学文,和一个女子偷情,牵扯到蓝玉案中,致使沈家几乎满门抄斩,导致沈万三郁郁而终。

所以在这个时间点,沈万三还是活着的。

而且此时的他,应该在云南,利用茶马古道重操旧业,继续经商,不得不说沈万三确实是不世出的商业奇才,即使家道中落,被贬云南,依旧能够重获生机……

话说当下,朱元璋听了黄雄英的话,眸中尽是欣慰的神色。

他当然不会想到黄雄英会考虑那么多,但是单单黄雄英在巨大利益面前能够沉得下心来,就已经让他老怀欣慰。

“好大孙,咱的好大孙!”

朱元璋拍了拍黄雄英的肩膀,道:“好了,此事回京师再议吧,走,咱带你去个地方!”

“什么地方?”黄雄英下意识的问道。

“去了你就知道了!”

朱元璋说了一声,便上了马车,黄雄英只得连忙跟上……

……

马车在官道上一路前行。

走了小半天,终于在距离洪泽湖不远的一处巍峨的建筑群前停了下来。

黄雄英随着老爷子下车,一下子被眼前的建筑惊到了。

乍一看,仿佛是一处巨大的宫殿群。

但仔细一看,这里柏树森森,一条笔直宽阔而又长长的神道出现在眼前,神道的两侧是对称的巨大石像,有麒麟,石狮,文臣武将等。

“这是……大明祖陵?!”

黄雄英有些惊愕的看向朱元璋:“爷爷,这是皇家祖陵,岂能说进就进的?”

朱元璋笑笑道:“皇上派咱来察看祖陵的修筑情况,怎么不能进?咱就问你,想不想进去看看?”

“想!”

黄雄英没有丝毫犹豫的回道。

大明祖陵在后世曾没入水中300余载,后来才被重新发掘出来,但是早已没有了往日的气势恢宏。

如今自己有幸到此,怎会不想进去看看?

跟随着朱元璋的脚步,黄雄英穿过了沿着庄严的神道,穿过了外城墙,再过御桥,两边金殿明楼,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十分壮观。

如今明祖陵已经修建了十之**,偶尔能看见一两个守陵的太监。

他们对着朱元璋恭敬行礼,但并没有说什么。

在朱元璋的带领下,两人如入无人之境,不断的深入,最终来到一个高埂处,那里竟是一堆小小的土堆。

土堆和寻常百姓家的墓冢一般,和巍峨的皇陵格格不入。

“这便是老皇爷的祖父。”

朱元璋并没有悲伤,而是语气平缓的向黄雄英介绍着。

黄雄英心中惊讶,如果不是进来,谁能想到一座堪比皇城一般巍峨的陵墓,守卫的竟是一处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墓冢。

正是,昔日百姓冢,今日帝王陵。

朱元璋看了一会,悠悠道:“咱也给老爷子上炷香吧。”

“嗯。”

黄雄英点了点头。

随后便有守陵的太监拿来两炷香,一炷给朱元璋,一炷给黄雄英。

爷爷,咱带咱的大孙雄英来看您了。

咱大孙像咱一样,也是苦命的娃,幸得祖宗在天之灵保佑,咱大孙又回来了。

您当年保佑咱打下这大好江上,如今也请保佑咱的大孙顺利继承江山,保佑咱的大明日月昌明。

朱元璋心中暗暗祈祷着,恭敬的三鞠躬后,将香插在坟前。

黄雄英也跟着一起……

……

北平。

庆寿寺,该寺创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寺内有双塔,故又称双塔寺。

一塔名曰九级海云塔,一塔名曰七级可庵塔。

燕王朱棣站在最高的九级海云塔的顶端,背手眺望。

北平和塞外所有景象尽收眼底。

秋风归来,吹得塔窗口的窗帘猎猎作响,而在下面的塔楼中,传来声声木鱼声以及僧人诵咏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了一起。

“老爷子带皇大孙去了淮安祖陵?”燕王朱棣的声音响起,语气中并没有太多的感情。

在他的身后,正是他的护卫副千户朱能。

朱能躬着身子,回道:“是的,老皇爷微服去了一趟淮安,为的正是此事。”

“嗯。”

朱棣仍旧背负双手站在窗边,看着窗外一会,道:“你先下去吧。”

朱能无声的退下,朱棣却巍然不动,目光遥望着北平更北的千里江山,不知在想些什么。

不知何时,一道轻微的脚步声响起。

一名身穿黑袍的僧人出现在了朱棣的身后,声音悠悠响起:“王爷在想什么呢?”

朱棣并没有回头,好一会后才回道:“本王在想……怎么会有那么诡异的事情呢?明明死了十年的人,偏偏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岂不离奇?”

道衍徐徐道:“王爷以为,那孩子是……假冒的?”

朱棣摇了摇头:“本王并不这么以为,以老爷子的手段,不会查不清楚的,老爷子已经带他去祖陵认祖归宗了,假不了。”

他知道,祖陵乃是他们朱家龙脉之所在,老爷子带皇大孙去那儿,意味颇深啊。

道衍久侍燕王,熟知他的性格,只是微微一笑,也不反驳,过了片刻方道:“此事既已明了,不知王爷将做何打算?”

“呵——”

朱棣苦笑一声,道:“老爷子都已经认可他了,据说此次齐王出征剿寇,便是一少年的建议,看来老爷子已经很信任他了,本王远在北平,还能有什么打算?”

“天意已然如此,本王又能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