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大顺小吏 > 第338章 首辅就这么下台了

大顺小吏 第338章 首辅就这么下台了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0-29 13:03:53

“沈首辅,可惜了啊!”岑国璋长叹一声,“原本以为他借着尊吴抑杨,吴妃诞下皇子这一招,还能咸鱼翻个身。昨天还欣喜如狂,第二天就因为慧星冲日,天降不详,被迫请辞。这人生的大起大落,实在是来得太快了。”

“沈公的结局,在洪、覃入阁之时就已成定局。”王云淡淡地说道。

“沈公不甘心啊。”苏澹在一旁叹息道。

“甘心,谁甘心?老师你会甘心吗?澹然,你会甘心吗?”岑国璋问道,“只是我不明白,沈首辅做得好好的,干嘛要换呢?”

“一朝天子一朝臣。”苏澹说道。

看上去是天降不详,正弘帝不想下罪己诏,只好首辅上去顶雷了。有心人都知道,这只是幌子。

实际上还是有人想让沈平安下!只是现在有了绝佳的理由。

“为什么要一朝天子一朝臣?”岑国璋继续问道。

“更换大臣,是因为他们执行君上的国策不够坚决。”苏澹迟疑地说道。说实话,他对这个问题也满是疑惑。

“我们皇上有什么国策?”岑国璋紧追问道。

苏澹愣了一下,有点明白岑国璋问话里的意思,不过嘴里还在回答着。

“广开财源,清理积欠。”

“那沈首辅有没有明里暗里阻扰了吗?”

苏澹想了想,好像没有。

虽然实事都是在覃北斗在领头办理,但沈平安身为首辅,要是想在中间作梗,上至覃北斗,下到岑国璋、陈如海、李尉等人,都会十分难受。

可是这两三年,沈首辅好像从来没有这么干过。想到这里,苏澹忍不住也嘀咕起来,是啊,沈公首辅做的好好的,没阻拦,不误政,还事事配合,稳定着局面,就因为他是先皇的老臣子,所以就一定要把他换下去?

王云在旁边看出岑国璋的小诡计。

“澹然,你被益之引入套了。他此前总是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沈公在首辅位上做的时间够长了,他不挪位,下面的人怎么好一层层往上挪?”

“哈哈,老师,你真是目光如炬,一语中的。”岑国璋哈哈大笑。

苏澹也明白过来,也是释然一笑。

“沈首辅的事,只是一个引子。我只是在想,我们皇上有没有明确的国策吗?”岑国璋又问道。

“明确的国策?”苏澹好奇地问道。王云在一旁也饶有兴趣地听着。

“就是有没有明确的目标,比如在五年后全国全部丈量田地,实现摊丁入亩,扶植工商,让赋税收入增加多少。然后再按照这个目标,制定具体的执行步骤。比如今年实现这些举措,争取达到什么结果。明年实现那些举措,又达到什么结果。”

“然后每年总结一次,看举措有没有完全被执行,目标达到了多少。积少成多,五年后再看整体规划实现了多少,总体目标达到了多少。”

苏澹眼睛亮了起来,

“益之,你这么一说,内阁做事就能有的放矢,不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下面的人也不会混日子的混日子,瞎折腾的瞎折腾。只是这个五年规划可不好拟定啊。”

“所以要进行详尽地调查。最开始的五年计划,可以一边先把当务之急做好,比如运河疏通、各条干道扩建修葺、新修扩建内河海港码头。因为这些基础的东西,什么时候都可以用得上。”

“另一边,可以利用这五年时间,对全国上下做出详尽的调查。每个县多少田地,出产多少粮食和其它特产。有多少人口,男女老少各占几何,交了多少赋税...有了这些数据,我们才知道哪里富,为什么富。哪里穷,为什么穷...”

听到这里,苏澹激动地站了起来,“依益之所言,这样就可以对症下药。某县产煤,就鼓励多产煤,以煤税贴补山多地少。某县在江河交汇处,朝廷可酌情修建码头,成为上下左右地方的运转枢纽。”

岑国璋眼睛瞪得滚圆,大佬,你是不是穿越的同行啊?只是丧失了记忆?

在旁边一直默默听着的王云突然开口了。

“益之,这里面有个关键问题。你这个庞大的,遍布全国各地的规划,必须有个关键要素去驱动,是什么?”

不愧是老师,一下子抓到了问题的核心点。

“老师,靠度支预算。”

“度支预算?”王云这时才眼睛一亮,捋着胡须连连点头。

苏澹在旁边有些不明白,“怎么靠度支预算?”

“很简单啊。田赋税收,由朝廷统一征收,再统一支出。正如澹然刚才所言,某县要修个码头,凭借它一县之力,修得起来吗?那就由朝廷拨款一部分,招商引资一部分,修起来之后大家分享利润。”

“这就是度支。我们可以根据五年规划的每一年的具体计划,安排下一年的支出。然后户部按这个下拨银子...”

听到这里,苏澹抚掌叫好,“妙!如此一来,每一年或每半年户部和都察院就会核算各个地方的度支,银子花出去了,东西在哪里,总得给出来吧。要不然就要问他个贪赃、失职!这样就能把各县、州、府都管起来了。”

“澹然,没有那么简单的。开始时,各级官员可能还不适应,还会老老实实照着做。等到他们摸清楚套路,就会想出法子来钻空子。我们的官员,在这方面,各个精明得很。”

“益之,这没有关系!以前考稽官吏靠得什么?守、政、才、年,四格。贪、酷、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弱,八法。听上去听严谨的,以奖优惩劣,好督促官吏恪守职责。”

“结果呢?上官往往博宽大之名,每次考稽,只黜退数人,虚应故事,余概优容,而被劾者,又不免是出于私怨被冤抑的。按照益之你的说法,那就是上坟烧报纸,尽在那里糊弄鬼呢!”

苏澹越说越愤慨。

“要是按照益之说的去办,每年的银子给你了,目标也下达了。没做到就是差!顶多再给你一年时间修正弥补。做到了就是合格,超过多少是良,超过多少就是优秀。一目了然,就算各地官吏弄虚作假,它也得有个东西拿出来作假啊。也比现在一团和气,得过且过要强。”

岑国璋看着苏澹,心里淡淡一笑,谁还不是个愤青啊。

“这是以后的事,现在还轮不到我们操心。”苏澹很快就意识到现实所在,苦笑着摇摇头,他开始问起正事来。

“昱明公,益之摆明是要调去陇右平定灵武叛乱。你老,我估摸着是要用安南南北阮争的事,调你去岭南坐镇。这江淮,事情才推行到一半,不能半途而废吧。”

“江淮不能半途而废!”王云斩钉截铁地说道,“我打算让良玉改任江淮布政使,坐镇江淮,兼署漕督。益之的藩台,可以让许奉贤接任。提督一职,我打算让景从云以江淮都司兼任。”

“昱明公如此部署甚好。现在朝廷有求于昱明公和益之,所提要求自无不允。只是良玉兄的顺天府尹,不想做了?”

顺天府尹,那可是个好职位,近在天子脚下,比阶九卿,进可入六部做部堂侍郎,退可出地方任藩台臬司。而且杨瑾在顺天府尹任上,算是做得非常不错。

光是一份南城天桥地区的改造,就可以吃一任了。还有后来的永定河水利、北运河疏通等政绩,不负王门务实第一的名声。

岑国璋哈哈大笑,“良玉师兄这两年,做得憋屈。还是到地方上松口气吧。”

王云也忍不住叹了口气,“是啊,良玉这些日子在京师周旋各派,确实劳神费心了。”

这时,潘士元进来禀告道:“昱明公,大人,澹然先生,有人求见大人。”

“谁?”

“扬泰通判肖慕颜。说是有要事禀告。”

“此等无耻小人,我不想见。先走了。”王云当即起身离开。苏澹正好要向他请教些东西,也跟着出去了。

岑国璋苦笑两声,摇了摇头,对潘士元道:“叫他进来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