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会变的,这是有根据的,当然,狗改不了吃屎,也是有根据的,曾经有人针对人是不是会改变开展过辩论,其实说到底,这些人就是闲的。
人是不是会变,因人而异啊,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极端的。
女人也分很多种,有些人看似坚强,其实内心是柔弱的,有些人外表看着柔弱,可内心却是坚硬如铁。
杨浩算是品出来了,方百花就属于那种外刚内柔的那种,而且是很缺乏安全感的那种,就算是睡在这里,也会在午夜被一个噩梦惊醒。
是的,经过了喂奶事件,那天晚上,杨浩睡在了那里,别说什么军纪什么的,杨侯爷才不理会那些,只是儿子就睡在一旁,虽然睡得很沉,可还是没有抹开面子干点没羞没臊的事情的。
算着日子,觉得方腊应该已经到了临安府,杨浩才懒洋洋的兵发临安府。
按说,换了别人,营中将士早就该发牢骚了,还好,这里没有,也不能有,就算是有,也不能传出来。
当然,这样贻误战机的事情要是传到了朝堂上,会怎么样?明白的人是都明白的。
朱勔终于知道了内幕,登时被惊得目瞪口呆,怎么也没想到,这杨浩竟然有个儿子,还是他娘的方腊的亲妹妹方百花生的。
老东西怎么也没想明白过来,这杨浩是怎么和方百花搅合到一起的,连子嗣都有了,这不是通敌是什么啊。
加上知道了杨浩是等了好几日才发兵临安府的,朱勔收拢了熊熊的八卦之心,连忙亲手书写了一封书信,让心腹之人快马呈送汴京城太师府。
只不过放下了笔,朱勔又开始神游了,满脑子都是杨浩是怎么和方百花弄到一起的,莫非那方腊的妹子真的是天姿国色不成?
属实不应该啊,这江南有什么美女,我朱勔会不知道?嘶……要细细的研究一下了。
但不管怎么说,杨浩还是发兵了,大军汇合了刘延庆,将苏州府一带扫荡了干净,南下直奔苏州府而去。
朱勔很聪明,意识到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方腊被打怂了,最主力的那些人基本都被杨浩打没了,那么……
论接盘,谁比我朱勔强?
一纸书信,极快的进了汴京城,到了蔡京的手里,蔡京看后也惊讶了,惊讶的不是杨浩这么快就把方腊打的没有还手之力,和朱勔一样,他也没想到的是杨浩竟然和方腊之妹方百花有苟且之事,连儿子都有了,这……
只不过这一次啊,蔡京学了个乖,让蔡翛安排了御史台的一个年轻御史,借着余深和冯熙载都在一起的时候,将这事报给了余深,炮仗脾气的冯熙载直接炸了。
要说冯熙载原本没那么轻易就被利用的,只不过冯熙载的脑子里想的都是朝堂之事,杨浩和方百花有了勾结,谁知道会不会被方腊劝降呢,要是这杨浩也造反了呢?谁能挡住这个征南讨北的家伙。
说眼睛里不容沙子,就是说的冯熙载这种人,在那年轻御史的嘴里一再的求证之后,老家伙看着余深:“此事关系重大,本官当禀告官家,至于其他事……容后再议。”
话里的意思很明显,我以大局为重,但是不是我不明白你们的意思,等这事过了再说。
冯熙载急匆匆的见了赵佶,消息就是这么直接传递了上去,赵佶露出了一个和朱勔蔡京一样的表情,良久……
才闭上嘴巴,犹豫了一下问道:“爱卿,此事可已经查明?”
冯熙载信誓旦旦的点头:“官家,此事可问一下常州府官员,定然可知,不过,依臣之见,方腊已经是苟延残喘,刘延庆便可剿灭,此时应当招那杨浩回来,一问便知。”
“这……”
说到让杨浩回京,赵佶是有些犹豫的,他明白前方战场上离了杨浩不行的,自己的儿子虽然是挂名招讨使,但有几斤几两心知肚明,真的要杨浩回来?万一那刘延庆镇不住方腊呢?万一方腊再死灰复燃呢?怎么办?
特么的到时候你冯熙载去平叛吗?
“且不急,来人那,去传太傅来见朕。”
冯熙载急了:“官家,此事不容忽视,若是那杨浩真的有通敌之罪,得知了什么风声,怕是会做一些不利于朝廷之事,臣以为,还是急招他回京的好,做好万全的准备。”
这完全的准备是什么,赵佶明白的很,见冯熙载说的斩钉截铁的样子,皱起了眉头,说实话,他挺喜欢杨浩的,虽然之前比较纨绔,但是这一年多以来,看看人家都干了什么事,从大辽手里抢回来七州之地,还平定了河北叛乱,换了你们谁家的小子行?
只是这事涉及到了谋反的事情,老赵家人在这方面是十分敏感的,犹豫了再三,点了点头:“也罢,这事就不要声张了,下旨意,招杨浩回京,嗯……让康王也回来了,令朱勔统管江南战事,想那方腊也翻不起什么波浪了。”
“官家英明,臣领旨。”
再次南下的杨浩行军速度不快,用了几天的时间才到达赤岸口,扎下大营,威慑临安府。
合兵过来的刘延庆到了这里,才知道杨浩有了个儿子,也才知道,杨浩的这位如夫人,或者说是妾室竟然是方腊的妹妹。
若是一再隐瞒,这事刘延庆还真的有些诟病的,但是人家杨浩压根儿没想隐瞒,就这一点,刘延庆是真心佩服的。
要是按照吴用和卢俊义的想法,是将方百花藏起来是最好的,他们都明白,这件事爆出来,后果是什么样子,但是杨浩很坚决的否定了这个提议。
“我杨浩的女人,就是要光明正大的,作为一个男人,连特么自己的女人都不能给一个身份,都不能保护好,你们也配称男人?”
时代不同,价值观完全不同,饶是如此说,这个时代的人也不会理解杨浩的想法,只能是在心里暗叹,自己的老大是个傻子啊。
终于,朱勔来了,到了营中,腆着笑脸:“京中来了旨意,请康王殿下,镇北侯杨浩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