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杨浩不收拾他们,而是有的时候这锅汤里还是需要几条泥鳅的,越是有对立,有竞争,这样才会更有动力吧,再说了,就算是清理了他们,就能确保不会还有别人吗?
建炎七年的秋天,宫中发生了一件大事,贵妃姜醉媚坠湖而亡,连同她生下的那个女娃娃一起。
民政院越发的强大了起来,也更加的有作用了起来,在民政院的主导下,第一份民间报纸出现了,杨时不再担任阁老,反而领了这总编的职位。
郑居中退了,赵构很够意思,加封郡王衔儿,荣归故里,颐养天年。
从打赵构开始冷落了姜醉媚之后,她就有些疯癫,似乎发生这一切都那么的合理,但杨浩知道,皇宫中有着一个能屈能伸的皇后是多么的可怕。
一个时代的来临,最初的成长必然是野蛮的,在野蛮生长之后,朝廷才会出手理清枝叶,去掉那些腐烂的,不按照规矩生长的,留下的自然就是好的。
两千艘宝船,带去的军事力量是十分庞大的,如果法兰西这些地方敢于抗争,那么他们将面临毁灭性的打击,这一点红衣大主教哈德森十分的明白,法兰西的特使巴尔维伦也很清楚。
这一次杨浩把杨浔和耶律普速完都打发出去了,建炎七年的杨浔也算是长大成人了,他到是兴奋的,只是方百花这一次真的哭成了泪人了,要不是肚子里又有了,估摸是不会放这个亲儿子儿媳离开的。
大宋境内,汴京城通往析津府这个北部都城,以及通往建康府的高速路都修了出来,清一水的平坦的混凝土路,随着橡胶的出现,轮胎这种东西也成了应运而生的产物。
建炎七年,大宋和塞尔柱帝国的战争全面爆发,耶律大石展现了优秀的指挥官的优点,和塞尔柱帝国打了一个有来有回,消息传回汴京城,赵构大怒,那些逃亡过去的突厥人竟然还敢如此猖狂,这能行吗?
令岳飞领安西都护大将军,出大军五万,加西夏领五万大军,出西域以助耶律大石。
建炎三年大船队的出发,标志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大宋朝廷发布了最新的决策,民间可以自发组织船队去探索大海,至于探索到什么程度,还是这些人最后成了海贼什么的,暂时是不会管的。
在杨浩的主导下,一切都是在飞速发展着,还是那句老话,匠人们不是不够聪明,只是缺乏方向,方向有了,一切都会快起来。
玉秀真人不能再真人了,不过她也没有帝姬的名分,公孙胜现身说法,什么道君有警示之类的扯了半天,大家笑笑,能说啥?
狗屁的警示啊,他娘的当初估摸着就是为了今天吧,杨浩那狗东西玩了好大一个局。
也许这是经过了赵构的默认的吧,虽然早就料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但那孩子毕竟是无罪的啊。
同年冬,太后韦氏病倒了……
大宋国运越来越好,这宫中却是成了多事之秋,几年里,后宫到是出了几个公主,可就是没有儿子啊,到底为何,只有知情人明白。
整件事,杨浩都选择了不参与,也没法参与,相反的是自己却是子嗣众多,不管是哪个女人,都很争气,各有所出,杨家也真的算是开枝散叶了,老杨戬泉下有知,估计是乐得合不拢嘴的。
杨家院子里,杨浔不在家中了,杨桢终于成了老大了,气势十足,身边跟着一群小豪横,耀武扬威,还别说,这厮脑子聪明的厉害,虽然杨浩是亲自调教的,但也会跟着杨时学习一些四书五经的,不需要多看,一遍就懂,记忆力强的一批,正应了他圣人转世的身份。
赵福金还俗了,不还是不行了,肚子大了,而且有些事别说杨府了,外面人都知道了,再不给人家一个名分就真的过分了。
赵构也真是讲究,到底还是让赵福金以帝姬的礼仪嫁进了杨家,各种赏赐多不胜数,时间上省略了很多,没办法,肚子都那么大了,再磨蹭都生了。
终归算是得偿所愿吧,以杨浩的功绩来说,没人挑理,也没人敢挑理,私底下的闲话就闲话去吧,谁管?
嘴长在别人身上,人家爱说什么说什么,这是不能限制的自由,当然,过度诋毁肯定是不行的,会有人出面制裁的,不要当北院,皇城司和开封府是摆设啊。
韦太后病重,安道全的全新医疗手段都用上了,然而终究是没挺过建炎九年,建炎九年冬,韦太后溘然长逝。
那天杨浩站在雪中,不免有些迷惘,历史上长寿的赵佶和韦太后都这么早就挂了?这感觉太诡异了。
为什么在金人的控制下他们能活得长久,反倒是养尊处优了就早死了,难不成真的是在困境中才有求生的**吗?
人的生命啊,终究是个研究不透的东西,也或许就是这样吧。
转过年来,赵构的身体状况也越发的不好了起来,时而就会头痛欲裂,时而昏昏沉沉,这一次不只是安道全用心了,杨浩也上心了。
细想这一生,和赵构的相遇或许是个必然,陪着他成长起来,有过隔阂,但不算很厉害,最起码在自己的眼里,这个赵构不是史上的那个赵构,他硬气了,也明大义了,一起笑过,哭过,也累过,感情是在的。
身体会不好,也知道是累的,别人可以说赵构可能是贪恋皇权,很多事都要亲自过问,虽然没有真的做到事必躬亲,但也是累的不轻。
人啊在极度疲劳之下,没猝死的都是好的了。
深夜的皇宫中,杨浩没有离开,赵构少有的很有精神。
这是他给杨浩的特权,夜宿宫中,当然是不能去后宫的,权臣这样的待遇还是可以有的,史上得到这样权利的人也不在少数。
能得到这种权利的自然是皇帝最信得过的人,事实证明,杨浩做的一切都是对的,看着大宋帝国蒸蒸日上的状态,赵构很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听信邢秉懿的话,而不是信了自己的老娘和姜醉媚的话。
“杨浩啊,听说神机营快要把自己会跑的车子造出来了?”虽说是有了精神,可眉眼间依旧看的出疲惫,赵构裹着大氅,望着外面的风雪淡淡的说着。
杨浩就坐在一边:“是啊,如果不出意外,再有三五个月就应该可以看到了。”
“朕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了啊。”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的自嘲,还有一丝悲凉,杨浩一怔,随后说道:“官家洪福齐天,怎么会看不到呢?”
“呵呵。”赵构笑了:“杨浩啊,你就别安慰朕了,朕的状况朕自己知道。”
这一幕和当初赵佶十分的相似,不禁让人有些神伤。
“你也不要难过,朕会努力的,总要看到这神奇的物事才好,杨浩啊,你与朕君臣这么多年,说是君臣,却如同手足一般,你为了这大宋操劳日久,朕是念着的,到了现如今,你也要替朕完成最后的心愿啊。”
杨浩抬头:“官家有何心愿?臣定会全力以赴的。”
“那就好。”赵构笑了,看着远处黑暗的夜空,缓缓的闭上了双眼。
是累了,呼吸逐渐的平稳,杨浩这才招来内侍,将赵构移到了龙床之上。
赵构到底有什么心愿没说,杨浩也没有多想,或许是确实累了,明天再问便是,被内侍带领着到了偏殿他休息的地方,空荡荡的,到颇有些不习惯。
是有两个侍女侍候着,不过杨浩不敢多想,宫中的侍女那名义上可都是赵官家的女人,虽然私底下或许有何侍卫私通的,但自己不能这么干,那就真的显得太没品了。
杨浩不喜欢睡觉太过亮堂,侍女也是将那灯烛都熄灭了的,睡到午夜,惊觉身边多了一具柔软透香的酮体……
“谁?”
一个熟悉的声音轻柔的飘来:“官家密旨,河间郡王最好还是遵旨吧。”
那一刻,杨浩终于明白了赵构最后的心愿是什么,怎么也没想到这荒唐的事情会落到自己头上,跟没想到自己会沦为工具人。
而最担心的是自己在天亮后能否走出这皇宫……
荒唐吗?就觉得真的荒唐,世人都说宫中乱,果然不假,真的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这是官家最后的心愿,你当知道该如何做的。”
第二日,杨浩走出了宫城,赵构没有留他,也没有五百刀斧手。
宫中,赵构看着邢秉懿笑了:“或许你是对的吧?”
“臣妾谢官家成全。”
那天邢秉懿哭了,哭的很厉害,一直到哭着睡着了,赵构一直陪着她,脸上都是宠溺。
原本还要三个月才能完工的事情,被提前了,一个月后,第一架机车头终于出现了,神机营是日赶夜赶,只为了这一天,第一条铺设的铁路就在汴京城东郊。
朝中文武在内阁的带领下都到场,想要看看这自己会跑的车是个什么样子,赵构越发的虚弱,但还是来了,这也算是个心愿吧,用他的话说,等下去了,也好和祖宗们谈起。
那鸣笛之声十分的响亮,让众人都有些惊慌,看着蒸汽弥漫,车头终于缓缓的动了起来,金铁交鸣中,赵构笑了,很开心的拉着杨浩:“杨浩,动了,动了,真的动了,哈哈,朕心甚慰。”
是啊,终于动起来了,这才是真正的工业大时代来临了吧。
赵构亲自做出决定,举国之力,铺设北通析津府,南到福州的铁路,要让大宋南北贯通起来。
这或许是多年后才会完成,但这是必须做的,总有一天,相信这铁路会遍布大宋每一个城市,每一个角落。
又一月,宫中传来喜讯,皇后娘娘终于有了身孕,赵构已经虚弱到这个程度,皇后娘娘还能有身孕也是奇了,但不管怎么说,就是有了。
那一天,宫中急讯,传河间郡王杨浩及内阁辅政大臣入宫。
见到赵构的时候,他已经起不来了,众人也多有心理准备,这便是临终托孤了吧。
杨浩是被单独传唤进去的,赵构看着他努力的笑了。
“知道那日朕为何如此安排吗?”
杨浩摇头,不发一言,眼中全然是不舍。
赵构继续说:“朕知道你不会篡了我赵氏天下,但终究是不放心,这样的话,你便会尽心尽力的辅政了吧,也不会容许他人欺负这孤儿寡母的,对吗?”
杨浩点头:“官家放心,臣此生绝不负官家。”
终是没有看到大宋真正的成为称霸全球的帝国,赵构撒手而去,留下遗诏,皇后邢秉懿腹中之子,若是男子接任皇位,若是女子,则由赵氏宗族中择选一德行高尚之人继承皇位,择选权交给内阁。
扩内阁为七人,杨浩再次入阁,加辅国王,为太子太傅。
那一年,邢秉懿不负众望,生下一子,名为赵眘,也是那一年,景王赵杞犯上作乱,兵败被擒,发配琼南,路上暴毙而亡。
还是那一年,大航海家柴进和李俊回来了,他们说,我们脚下真的是个球,只要朝着一个方向一直走,就一定会回到原地的。
赵眘成年之时,杨浩已经老了,朝中大权已经移交给了杨桢,辅国王正是退隐,带着妻儿老小,一家上百余口离开了中原之地,在海上,已经杨帆美洲的杨浔来接他们了……
同样已经老了的邢秉懿说:“你可以不走的。”
杨浩笑了:“不走的话,大家都尴尬,不是吗?”
到时候了,也就该走了……
因为害怕,而停止探索,这是另一种的固步自封,是不可取的,人类社会的进步靠的就是不断的探索。
有些事是天注定的事情,谁也没办法,杨浩也没辙,弄死了刘传武,让一些事沉寂到深水之中,这算是够意思了,还能做什么。
朝中已经开始有些大臣建议过继一个赵氏亲族的子嗣过来继承皇位了,只不过赵构选择了听而不闻,就是不发表任何的意见,或许他还心存侥幸吧。
宗泽成了首辅阁老,李纲也步入了正轨,赵杞依旧活跃在文华阁中,他的那些人也都在朝,诸如罗汝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