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大唐:开局被送入洞房 > 第592章 碾压式的战争

大唐:开局被送入洞房 第592章 碾压式的战争

作者:难成一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7-25 04:01:54

这场因为语言不通而发生的大战,着实令人有些啼笑皆非。

在倭国船只主动挑衅后,大唐舰队上的水师顿时就怒了,并且在第一时间做好了战斗准备。

这些船虽然是商船,但上面都装有投石车。

本来这些船是宋明时期的船,武器应该是火枪以及火炮,但以现在大唐的科技手段,造出这些东西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萧煜就让工匠们将火炮改成了投石车。

虽然是商船的作用,但上面还是配有战船的设备。

而每艘船上都有五架投石车,六艘船总共三十架,在姜岩一声令下后,巨石全部装好。

而这时候,底下类似于倭国将领的不明生物也是怒吼一声,所有倭国船只上的倭国人全都举起武器,然后警惕的看着六艘巨舰。

砰!砰!砰!

投石车发出一声声怒吼,紧接着巨石便直接砸向了海面,当即便有十几艘倭国船只被巨石给砸的粉碎,而上面的人也是立刻魂归西天。

其余倭国船只立刻停在海面,然后满脸惊惧的看着海面上的断臂残肢。

这是倭国第一次正面与大唐作战,现在他们才明白,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天朝上国,原来如此恐怖。

所有倭国人呆立在船上,也不知该怎么办。

跑似乎有些丢人,因为这里可是他们的地盘,要是后退的话,就算回去之后,恐怕也免不了一个剖腹自尽的下场。

剖腹…一想到要拿着一把生锈的菜刀在肚子上划来划去,他们就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这想想就很痛啊!

所以,哪怕他们心里很害怕,却也不敢后退,因为退回去之后,他们可能会遭受更加严酷的惩罚。

沉默半晌过后,投石车终于装好,第二轮轰炸开始,巨石再次从天而降,无情地朝着船只倾泻而去。

海面上浪花滚滚,而那些船只在巨石的轰炸之下,就跟普通的小木板似的,在海面上摇曳几下后,才不甘心的四分五裂。

除了船只炸裂的声音外,其中还夹杂着倭国人绝望的惨叫声。

碾压式的战争,就这样在这片海面上,无情的开始了。

长安,萧府。

不知不觉,回到长安已经半个月了。

最近萧煜是很无聊的,李治在朝堂上和文官们似乎形成了一种平衡,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而每次的朝会,总是死气沉沉,大家都成了没有感情的机器,按例早朝,而后散朝回家。

萧煜倒是挺享受这种状态,反正他知道,这种平衡是维持不了多久的,当双方因为某一件事产生分歧后,那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然后矛盾就会因此爆发。

当然,这些目前都跟萧煜无关,皇帝和大臣之间的利益斗争,还轮不到他来插手,除非他承认自己是长孙无忌一方的人。

在朝堂形势紧张而又微妙的形势下,萧煜却整日待在萧府中,闲着没事逗弄着两个小家伙。

在他眼中,家就是最后的港湾,至于朝堂的那些风风雨雨,关他什么事呢?

另外就是,大唐两位宰相杜如晦和房玄龄就跟约好了似的,一前一后,在半个月内相继离世。

为此,李治罢朝一个月,所有政事暂由三省处理。

之后,房玄龄被追赠为太尉,谥曰文诏,陪葬昭陵,而李治又命褚遂良为玄龄公墓刻“房玄龄碑”。

碑文二千余字,其中最为知名的一句话是:“道光守器长琴振音,方嗣虞风仙管流声。”

除了追赠房玄龄外,房家的两位公子也是显贵无比,立授其子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房遗则为中散大夫。

至于杜如晦,则谥曰成,赠司空。

两位宰相去世,除了让其他老臣有些伤心之外,更多的却是嗅到了机会。

之前两人是尚书省和中书省的一把手,在朝堂上位高权重,可以牵制一下长孙无忌。

而如今两人去世,那长孙无忌可就真的是朝堂第一人了!

而在这个时候,西征阿拉伯帝国的程咬金等人也传回了消息。

他们跨过西域,来到了阿拉伯帝国边境,八万唐军分成两股,一股对付阿拉伯士兵,另一股则是应付西突厥。

双方交战不分上下,阿拉伯帝国有地形优势,而大唐则是有武器优势。

至于西突厥…就完全是来打酱油的,大唐这边仅派出两万人,就将他们给堵在家门口出不来。

目前战争还处于胶着状态,君臣也没指望区区几万唐军就攻下阿拉伯帝国,那也是不现实的事情。

毕竟阿拉伯帝国在军事上面丝毫不比大唐弱,而这次之所以出兵,只不过是想告诉阿拉伯帝国,咱大唐不是吃素的,你要打架的话,我随时奉陪到底!

随后,君臣商议了一下,便决定停止进攻,这次给阿拉伯帝国一个教训就行,没必要再打下去,再耗下去,对大唐没什么好处。

当然,撤退归撤退,该有的排面还是得有,李治还下了一道令,唐军撤退之时,还是得安排人潜入阿拉伯帝国,然后严密监视其的一举一动,避免出现被偷袭的下场。

就这样,平静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几个月,很快就到了永徽三年…

永徽三年的第一次大朝会终于召开。

太极殿上,萧煜很是低调的站在朝班里,准备混过这次的朝会。

自从李治和文官们闹僵后,萧煜在朝堂上不说话,就连尚书省那边,他都很少去述职。

现在长孙无忌风头正盛,而萧煜一直没有明确自己的态度,想必他也不会欢迎一个不受自己控制的人跑去分割他的权利。

而现在,两人表面上还是其乐融融,见面时一个“长孙伯伯”,一个“萧贤侄”,叫的那叫一个亲热。

很多大臣甚至都在觉得,萧煜应该已经和长孙无忌搅和到了一起,所以两人才能如此平静。

但是萧煜却清楚,这种平静维持不了多久,他们的立场不同,总有一天,会伴随着某一件事而爆发矛盾。

各大臣各自出来上奏着自己的事情,现在距离李二去世才几年,所以很多制度都延续就贞观时期的遗风,国中尚无大事发生,就是一些鸡毛蒜皮都小事而已。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吴王李恪不知为何,已经在长安逗留了几年,本来吊唁完李二之后,他就应该回到封地,但是现在却还在长安。

所以有不少御史弹劾,希望李治下令,将李恪赶回封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