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傍晚,沈默在郑家蹭饭,郑开复没有拒绝,沈默正式见到了温柔贤惠的师娘郑柳氏。
说是蹭饭,其实鸡鸭鱼肉什么的都是沈默掏钱买的,而且故意买多,老师清廉,家里清贫,吃不完的肉可以留着第二天吃。
乘老师不注意的时候,他偷偷塞给师娘郑柳氏五十两银子,说是初次登门跪访老师,忘了带礼物,五十两银子当是给老师买茶叶什么的礼钱,他不敢多给,给多了,师娘郑柳氏未必会收。
郑柳氏知道丈夫的这个学生是沈家子弟,家里富裕,而且挺会赚钱的,倒也不客气,吃饭的时候一个劲的给沈默挟肉,让老郑看得都有点吃味。
当晚,郑开复在书房提笔挥毫,书写奏折,把发生水灾的原因经过与损失一一写明,笔默着重于灾后安置灾民的详细经过,以工代赈的办法是沈默提出,他和主簿项荣、县尉张楚共同商量相关的实施细节,总之人人有功。
郑开复是越写越兴奋,他虽不是当代大文豪,但功底着实很不错,写得一手好文章,加之兴奋的刺激,超水平发挥,把这本奏折写得花团锦秀,妙笔生花,连他自个都看得有几分得意。
奏折的最后建议朝廷全帝国推广施行以工代赈的救灾之法,奖赏献策的大功臣,同时弹劾怀安县令杨化成玩忽职守等罪名。
沈默也在书房里整理赈灾之法,他不是挥毫疾书,而是一笔一划的写,书写的速度比郑开复要慢了好几倍,没办法,谁让他的毛笔字烂,实在见不得人,无奈下只能听从碧玉和绿柳的建议,练写楷书,字不要求多好看,龙飞凤舞的有性格,只要工整就行。
萧红羽陪侍一旁掌灯磨墨,偶尔倒茶,动作轻柔,生怕打扰到沈默,都说认真的男人最有魅力,这话半点不假,而且古今通用。
在她眼中,全神贯注执笔挥毫的沈默表情严肃认真,幽幽灯光映照下,整个人似乎散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让她看得秋波迷醉,这个英俊潇洒,才华横溢,温柔体贴,几近完美的男人就是她相公,将来不知道有多少女人眼红妒忌恨,呵呵。
回想两人结识的过程,到如今的恩爱甜蜜,一时间不免心驰神荡,俏面隐现一抹绯红,小心头砰砰狂跳,气息也变得有点紊乱,那种让她迷醉的感觉瞬间在心底涌动。
萧红羽突然不安的扭了扭身子,满是潮红的俏面现出几分忸怩羞赧与紧张的神态,含春凤眸不安的瞟了沈默几眼,见他一直在全神贯注执笔书写,这才偷偷的喘了一口大气,说出来可羞死人了,她竟然在刚才胡思乱想的一瞬间湿了。
“怎么啦,身子不舒服?”沈默打了个哈欠,放下笔,见她神态异样,柔声问道。
“啊……没……没有……”心里有鬼的萧红羽被吓得一哆嗦,差点摔倒。
“困了,安歇吧。”沈默以为她困了,明天还要早起,他也困了,干脆不写了,反正有的是时间,也不急这一时半会。
“嗯。”萧红羽拼命点头,乘着背转身子的时候偷偷拍了拍高耸的酥胸,长长的喘了一大口气,差点被吓死。
沈默很困,很快就睡着了,萧红羽象一只温顺的小猫咪卷缩在他怀里,虽然感觉很温暖很幸福,但她却难以入眠,心里一直在不停的询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坏女人?
第二天一早,沈默吃过早饭后,带着萧红羽、文博心和十名家丁前往县衙,今天他要带人前往被洪水淹过的村庄察看,需要县尉张楚调派一点人手配合,另外还需要二三十个民夫劳力随行。
张楚问都没问一下,当即把手下几个最精干的老捕快叫来,让他们听从沈默的指挥,再调派一个二十人队的青壮县兵随行护卫,另调二十个青壮劳力随队,听候沈默的差遣。
县令郑开复要在县衙坐镇,主持大局,县尉张楚要负责维持县里的治安工作,也脱不开身,主簿项荣自靠奋勇,愿意随沈默一行进入灾区视察,了解详细情况。
听闻沈六郎君和主簿大人要深入灾区视察了解详细情况,受灾的各村村正都从村里抽调两名较为机灵的年青小伙子充当向导,让沈默的视察队伍多到接近百人之数。
出发之前,沈默做了一些准备,所有人带足干粮清水雨具寝具等物,还有锄头、绳索、布巾什么的东东,准备好之后,队伍在百姓和灾民的默默祝福下,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县城距离受灾区域有二十几里远,以沈默的性格,是不可能靠两条腿走到灾区的,他和萧红羽、文博心挤一辆马车,主簿项荣骑乘高头大马,其他人步行护卫二十几辆满载各种物资的牛车。
这二十几辆牛车里头,有十辆装载的是消毒用的生石灰粉,是郑开复按沈默所说的办法,临时匆匆忙忙烧制的,勉强凑够十来车,郑开复的好奇心与学习心很强,不耻下问,沈默不得不告诉他石灰的其他功用。
上塘村是最靠近受灾区域的村庄,沈默一行人抵达上塘村后,安营扎寨,卸下各种物资,明显是把上塘村当作进入灾区的前进基地了。
老百姓本就淳朴好客,加上有主簿项荣这么大的官员出面,有二十几个捕快县兵押阵,再加上沈默等人不仅没有滋扰村民,还掏钱购买鸡鸭干菜粮食等物,岂有不欢迎的道理,村正为此还专门安排了十几个青壮专门帮忙。
一行人安扎好临时营寨,埋锅造饭,吃饱后略作休息,除了留一些人看守营地外,其他人在向导的带领下,开始进入灾区。
洪水滔天,所经之处,所有生物植物都被摧毁,但在当天就退了,留下的是它肆虐之后痕迹,低洼处还有积水,一些鱼也被困在积水里,上塘村的村民捕捞了不少大鱼小鱼,也算是喜获小丰收。
原先的道路已被泥沙覆盖,入眼处尽是泥沙,只有当地的村民才知道道路的大致方向,好在上塘村的村民进入灾区边缘捕捞低洼处的鱼,满是厚厚一层没至脚踝的泥沙地面上留有一长串的脚印,跟着这些脚印走,基本不会走错路。
沈默站在灾区边缘,看看脚下的烂泥沙,犹豫了一下,还是咬咬牙,坚定的迈出步伐,踩着没至脚踝的烂泥沙,一步步朝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