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其他 > 大中国史 > 第九章 古代社会的经济组织

大中国史 第九章 古代社会的经济组织

作者:吕思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1-11-02 09:14:44

第一节 清朝的先世

肃慎族的源起,已见第三篇第五章第一节。从金朝迁都内地以后,它的本土,久已冷落了。却到明朝的末年,而有满洲人兴起。

满洲人的建号曰清,在公元1636年(明毅宗崇祯九年。清大宗天聪十年,即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在这一年以前,明人总当他国号满洲。清朝人自己,则说满洲二字,是种族之名,附会“曼殊”的音译(《满洲源流考》卷一“满洲本部族名。以国书考之,‘满洲’本作‘满珠’,二字皆平读。我朝光启东土,每岁西藏献丹书,皆称曼殊师利大皇帝。《翻译名义》曰:曼殊,华言妙吉祥也……当时鸿号肇称,实本诸此”。这话固然没人相信他)。明人也只当他就以种族之名为国名——前此实在未有国名——罢了,谁知据日本稻叶君山所考据(《清朝全史》):则清朝人当建号曰清以前,实曾自号其国为金,见于朝鲜人的记载,和东三省的古刻的很多。现在沈阳城的抚近门,俗呼大东门,门上一块匾额,是清初的旧东西(从前曾经在外面加上一块新匾额,后来新的破了,旧的才再发现出来),旁款还写着“大金崇德某年立”。这件事,竟是证据确凿,可毋庸更加考证了。至于“满洲”二字,据朝鲜人的记载,实系“最大酋长”之称,明人初译为“满住”,后来才误作“满洲”。清初对明人,自称我满住云云,实系说我大酋云云。明人却误以为自称其国家,就误以这两字为这种人的国名。到后来,清朝人也就将错就错地承认。这件事,详见于稻叶君山的《清朝全史》(中华书局有译本)和近人所著《心史史料》。总而言之,是件很明白的事情,竟可毋庸疑虑的。

清朝王室的缘起,据清朝人所自述,是:

长白……山之东,有布库里山。山下有池,曰布勒瑚里。相传有天女三:长恩古伦,次正古伦,次佛古伦,浴于池。浴毕,有神鹊,衔朱果,置季女衣。季女含口中,忽已入腹,遂有身……寻产一男……及长,母告以吞朱果有身之故。因令之曰:汝以爱新觉罗为姓,名布库里雍顺。天生汝以定乱国,其往治之……与小乘之,母遂凌空去。子乘顺流下,至河步,登岸。折柳枝及蒿为坐具,端坐其上。是时其地有三姓,争为雄长,日构兵相仇杀……有取水河步者,见而异之。归语众……迎至家。三姓共议……以女百里妻之……奉为贝勒……居长白山东俄汉惠之野(一作鄂谟辉)俄朵理城(一作鄂多理),国号满洲,是为开基之始。越数世,不善抚其众,国人叛……族被戕。有幼子,名范察(一作樊察),遁于荒野。国人追之,会有神鹊止其首,追者遥望……疑为枯木,中道而返。范察获免,隐其身以终……数传至肇祖原皇帝,讳都督孟特穆……计诱先世仇人之后四十余人至苏克苏浒河虎栏哈达山下赫图阿拉……诛其半以雪祖仇,执其半以索旧业;既得,遂释之。于是肇祖居赫图阿拉地(王氏《东华录》卷一。王氏所根据的,是《清实录》)。

其肇祖以后的世次则如下:

据稻叶氏所考据,则前述的一段神话,其中毫无事实。清朝的祖先,实在是明朝的建州女真。明初对于女真地方,所设的卫如下。

一、建州卫。建州是渤海行政区域之名(属率宾府,见《唐书·渤海传》),《元一统志》谓之故建州,地在今兴京附近。

二、海西卫。后来扈伦四部之地。

三、野人卫。今吉黑二省的极东。

明初对于东北,疆理所至甚远。《明会典》(卷一〇九):永乐七年,“设奴儿干都司于黑龙江口”。清朝曹廷杰的《西伯利亚东偏纪要》(延杰以光绪十一年,奉命视察西伯利亚东偏)说:“庙尔(黑龙江附近的市)以上二百五十余里,混同江东岸特林地方,有两座碑,都系明朝所立。一刻《敕建永宁寺记》,一刻《宣德六年重建永宁寺记》,均系太监亦失哈述征服奴儿干和海中苦夷的事情。”苦夷,就是如今的库页。可见如今的东海滨省和库页岛,当时亦在辖境之内。东南一带,铁岭卫的属地,亦到如今朝鲜的咸兴附近。

建州卫的建设,据《皇明宝训》:事在永乐元年,其指挥使名阿哈出(后以从军有功,赐姓名曰李思诚。子释家奴,永乐八年,赐姓名曰李显忠。十年,始就建州居住。后以为朝鲜所迫,南徙婆猪江。英宗正统三年,又徙灶突山东南浑河上。婆猪江,《明史·朝鲜传》作泼猪江,就是如今的佟家江。灶突山,大概就是呼援哈达的意译,在兴京之西)。建州左卫,则据《明史》,设于永乐十年。而《实录》又有“十四年二月,赐建州左卫指挥使猛哥帖木儿宴”一条,按朝鲜李氏的《龙飞御天歌(颂李朝开国之辞)注》,有一段道:

东北一道,本肇基之地也,畏威怀德久矣。野人酋长,远至移兰豆漫,皆来服事……如女真则斡朵黑豆漫夹温猛哥帖木儿火儿阿豆漫古论阿哈出,托温豆漫高卜儿阏……

《元史·地理志》“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所属合兰府水达达等路,土地旷阔,人民散居。元初,设军民万户府五,镇抚北边。一曰桃温(如今宁安东北的屯河),一曰胡里改(呼尔哈的异译。呼尔哈,也是河名,在如今的宁安),一曰斡朵怜,一曰脱斡怜,一曰孛苦江”。斡朵里,就是斡朵怜,火儿阿,就是胡里改,托温,就是桃温的异译。“移兰豆漫”,原注义为“三万户”;则夹温猛可帖木儿,古论阿哈出,高卜儿阏,实在是元朝斡朵怜,胡里改,桃温三路的万户。夹温,古论,原注是猛哥帖木儿和阿哈出的姓。这个猛哥帖木儿和阿哈出,就是明朝建州左卫和建州卫的指挥使,无待赘言。

猛哥帖木儿,似乎就是“孟特穆”三字的异译。“都督”则清人称其酋长之名;明人授以指挥使的,女真部族中,都称之为都督,《皇明实录》所载,不乏其例。然则俄朵里城,也一定就是斡朵里的异译了(其地当在后来的三姓附近。所以《清实录》说雍顺往定三姓之乱。三姓在长白山北,不在其东。《清实录》的东字,怕是错误的。布库里雍顺的事情,大约是凭空捏造的,并没有神话的价值)。

据《龙飞御天歌注》,猛哥帖木儿姓夹温。然朝鲜《东国舆地胜览》,会宁都护府条下,说“斡朵里童猛哥帖木儿,乘虚入居之”,则猛哥帖木儿又姓童。又肇祖二子,充善,褚宴,《明史》作董山,童仓(见下节),董童也似乎是姓。《明实录》:“万历十七年,九月,辛未,以建州夷酋童奴儿哈赤为都督佥事”,则太祖亦姓童。《东夷考略》又说奴儿哈赤姓佟。佟童音近,而佟是辽东大族,似乎是夷人不知文字,误书作童的。夹温,有人说是“斡准”二字的转音,而又互倒。“斡准”,就是“爱新”,也就是《金史》安出虎水的“安出”。然则清室之先,似乎是爱新氏而佟姓,和金朝的王室,金氏而完颜姓,是一样的(参看第三篇第五章第一节。本章所述,都据稻叶氏的《清朝全史》和近人的《心史史料》。所引各书,也都是据稻叶氏的书转引的)。

第二节 建州女真的盛衰

猛哥帖木儿,其初臣服朝鲜。朝鲜太祖,授以万户之职(世宗又升为上将)。公元1410年(永乐八年,朝鲜太宗十年),女真寇朝鲜的孔州(在会宁府河谷),朝鲜弃其地。后二年,明朝即于其地设立建州左卫(朝鲜大骇。前四九五年,才把会宁建为都护府,设兵守之)。公元1433年(宣宗宣德八年)冬,猛哥帖木儿为七姓野人所杀,并杀其子阿古(《明实录》)。子童仓(褚宴二字,是仓字的合音。童字是姓),弟凡察,挟卫印亡入朝鲜(何乔远《名山藏》)。据《明实录》,正统三年,童仓奏中,称凡察为“叔都督”。五年,又有“勃谕建州左卫都督”之文,则凡察似曾袭职为左卫指挥使(这个凡察,自然就是《清实录》的范察。据《清实录》,则其人当在肇祖以前。但是清朝当太祖以前,并无文字;世系事迹,仅凭口碑传述,自然不能没有错误)。然而董山(充善的对音)实在是应当袭职的人,明廷初则另铸新印给董山,命他嗣为建州卫指挥。后来又诏凡察把旧印还董山,缴还新印(夺其承袭)。凡察不听,乃分左卫置右卫,使董山以新印为左卫指挥使,凡察以旧印为右卫指挥使(这是姑息调停之策)。凡察死于公元1446至公元1450年之间(稻叶氏说),右卫情形如何,无可考证。董山则正统时,曾煽动北虏入寇。景泰中,巡抚王翱,遣使招谕,乃稍还所掠(黄道周《建夷考》。王翱之名,据《明史·列传》)。后来董山要求明廷,以一身兼三卫都督。又开抚顺关,许其互市(见《清朝全史》,大约是根据《明实录》的)。后又纠诸夷盗边。公元1466年(宪宗成化二年),都督武忠,前往招谕。檄调董山到广宁,把他杀掉(《建夷考》)。乃命赵辅以兵五万出抚顺,屠虎城(亦作古城)。朝鲜也从鸭绿江会兵,攻破兀弥府(在佟家江流域。《明史·朝鲜传》讹为九弥府),杀建州都督李满住(当系建州卫的指挥)及其子古纳哈出(《朝鲜史》)。先是奴儿干都司,于公元1438年(正统三年),退设于铁岭卫。建州左卫的地方,亦亡于朝鲜。明筑边墙,从山海关到开原,尽失今新民一带的沃地(这也是弃“朵颜三卫”的结果,参看前书第二节)。成化初年,又从开原到抚顺,转抵连山关都筑长栅。这一役以后,明朝拓地三百余里,直到如今凤城县的凤凰山,兵威又为之一振。

董山死后,建州部族,拥其子脱罗(《清实录》的妥罗),欲为之报仇。明朝赦之,许袭指挥使职。然脱罗仍纠海西兀者前卫犯边。公元1479年(成化十五年),再遣兵讨之,无功。然久之,脱罗也就无声无臭了。脱罗死在哪一年,无可考。据《清实录》,兴祖之名,亦冠以“都督”二字,则似乎袭为指挥使的,不是脱罗的儿子,而是脱罗的侄儿子。然兴祖亦绝无事迹可见。稻叶氏说:“建州左卫的统绪,实在到董山而中绝。以后入据左卫的,是另一部酋。”《心史史料》则据稻叶氏书载正德年间,建州左卫都指挥兀升哈(“兀升”是“爱新”的对音,“哈”是满洲语人之义)要求升职的一表,说“这就是兴祖。当时请求升职,或者明朝许了他,所以亦称为都督。这时候,女真人视明朝官职,想必甚重。所以特为他起谥,而且谥之曰兴”。这两说,也无从定其是非。总而言之:从董山凡察死后,建州左右卫都衰,而海西强盛。

第三节 海西女真的南迁

然而这所谓海西者,其部族,并不是明初的海西女真,却反是明初的野人女真。其部族,明人称为忽喇温,清人则译作扈伦。本居黑龙江支流忽喇温河流域。正统时,南迁,逐前此的海西女真,而占其地。其部落共分为四,便是:

叶赫 其酋长姓土默特,当系蒙古分支。所居城,在今吉林西南三里山上。

哈达 居松花江流域,距开原四百余里。

辉发 在今辉发河流域。

乌拉 在松花江右岸。

这四部,约占今吉林省吉林、滨江两道,和奉天洮昌道的一部。叶赫、哈达,尤为强盛。叶赫酋祝巩革,强盛于弘治正德之间。后为哈达酋万汗出(王台)所杀。其子仰家奴,逞家奴,徙居开原东北镇北关附近,日图报仇。而王台死后,四子相争(长虎儿罕,次互商〈《清实录》作岱善〉,次猛骨孛罗,次康古陆),势颇积弱,叶赫攻之甚急。公元1583年,李成梁出兵,讨诛仰家奴和逞家奴。那林孛罗(《清实录》作纳林布录)继为叶赫部酋,仍攻击哈达。公元1586年,亦为成梁所擒,久乃释之。自此叶赫哈达,皆服属于明。明人称哈达为南关,叶赫为北关,靠着他西捍蒙古,东拒建州。然而两部当此时,实在都已积弱不振了。

当公元1557年之后,建州右卫的都指挥使王杲亦强。其根据地,在今宽甸附近。又有一个王兀堂,也是女真部酋,居婆猪江流域。都频岁犯边。公元1573年,李成梁移险山六堡于宽甸等处(本在辽阳东二百余里)。1574年,出兵攻破王杲。王杲逃奔王台,王台执而献之,为李成梁所杀。公元1579年,王兀堂亦为李成梁所破,从此衰微不振。而王杲之子阿台,欲为父报仇,附叶赫以攻哈达。李成梁出兵讨诛阿台,并杀清太祖的祖父叫场他失。按《清实录》说:

苏克苏浒河部图伦城,有尼堪外兰者,阴构明宁远伯李成梁,引兵攻古勒城主阿太章京……阿太章京妻,乃礼敦。女景祖闻警,恐女孙被陷,偕显祖往救。城中人杀阿太章京以降……尼堪外兰复构明兵,并害景祖显祖。

阿太,即阿台。其死,见于《明史·李成梁传》。说:“火攻古勒寨,射死阿台。”《成梁传》又说:“杲部遂灭”,则建州右卫,实亡于此时。叫场,即觉昌安之对音。他失,即塔克世之对音。稻叶氏说:“据明人记录:叫场他失,实在是引导着李成梁去攻占埒城的。又一书说:叫场要说阿台归顺,亲人古哷嚼城。阿台不从,而且把他拘留起来。围城既急,他失因父在城中,思往救护,军中误杀之。叫场也烧死城内。”稻叶氏又说:“《清实录》没有说太祖的母亲是什么人;只说显祖的大福金喜塔喇氏,是阿古都督的女儿;阿古都督是什么人,又不说起。今可断言便是王杲;所以太祖的妻兄纳林布禄,说太祖是王杲之裔。”

第四节 清太祖的兴起

清太祖初年,其势极弱。《清实录》说:

明害景祖、显祖,上闻之,大恸。往诘明边吏……明遣使谢曰:非有意也,误耳。乃归二祖丧;与敕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按:这话是错误的,据《明实录》则万历十七年,才授太祖以都督佥事)。上谓使臣曰:害我祖父者,尼堪外兰所构也;必执以与我,乃已。明使臣曰:前因误杀,故与敕书马匹,又与都督敕书;事已毕,今复过求,我将助尼堪外兰,筑城于甲版(一作嘉班),令为尔满洲国主矣。国人信之,皆归尼堪外兰。上同族宁古塔诸祖子孙,亦欲害上以归尼堪外兰。尼堪外兰又迫上往谢。上曰:尔吾父部下人也,构明兵害我祖父,憾不能手刃汝,岂反从汝偷生?人能百岁不死乎?

按《清实录》述景祖兄弟六人分居的情形说:德世库居觉尔察地,刘阐居阿哈河洛地,索长阿居阿洛噶善地,包朗阿居屋麻剌地,宝实居章申地;唯景祖居赫图阿喇,为先世累传之故城。余五子各就居地筑五城,距赫图阿喇,近者约五里,远者约二十里,称为宁古塔贝勒(“宁古”,译言六;“塔”,译言个)。兄弟六人,所占的地方,不过如今兴京一县(与后来吉林的宁古塔〈今之宁安〉无涉)。当时建州左卫的衰微,可想而知。却是太祖初年,连这“宁古塔诸祖子孙”,还要分崩离析;其情形,就真岌岌可危了。

然而太祖毕竟是个人杰。公元1583年,居然以遗甲十三副,攻破尼堪外兰。尼堪外兰奔鄂勒珲(在如今龙江西南),筑城居之。公元1586年,太祖再攻尼堪外兰。尼堪外兰奔明边,明人非但不加保护,反将他执付太祖。并许岁赐银八百两,蟒缎十五匹;开抚顺、清河、宽甸、叆阳四关互市。从此爱新氏就势成坐大了。

据《清实录》所载,当时女真部落的形势如下(扈伦四部,为海西卫地,已见前。满洲长白山,都是建州卫地。东海部则野人卫地):

大凡民族的强盛,总是从统一同族起的。清太祖之兴,也是如此。太祖从起兵攻尼堪外兰以后,就尽力于统一同族。至公元1588年,而满洲五部皆服。公元1593年,扈伦四部,长白山二部(珠舍哩、讷殷。鸭绿江先已归服)和蒙古的科尔沁、锡伯、卦勒察九国,连兵三万来伐,太祖大败之,遂灭珠舍哩、讷殷。公元1597年,灭辉发。这时候,哈达酋那林孛罗,仍与叶赫酋互商互攻。公元1599年,太祖与叶赫攻灭哈达。于是明亡其南关。而公元1605年,巡抚赵楫,又奏弃险山六堡之地。宽甸平野,尽为女真射猎之区。满洲的形势,就更强盛了(乌拉灭于公元1617年,东海部则到清太宗时才收服)。

然而这时候,清太祖对于明朝,表面还颇为恭顺(公元1615年,明朝责令太祖退出开原之地,太祖还听令的)。公元1616年,突然以七大恨告天,起兵伐明,陷抚顺,围清河,两方就公然开了战衅了。

第五节 辽东西的战争

清太祖的攻明,是出于明朝人之不意的,所以颇为手忙脚乱。就用杨镐做经略,发兵二十万,分四路以伐清。三路皆败,清太祖遂陷开原、铁岭,灭叶赫。明朝用熊廷弼为经略,招集散亡,分守城堡;别选精兵为游徼,形势渐固。熹宗立,又代以袁应泰。应泰长于吏事,而非将才。这时候,蒙古大饥,诸部都入塞乞食。应泰说不急招抚,一定要为敌人所用,于是招降了许多蒙古人,分布辽沈。却又驾驭无方,诸蒙人都奸淫掳掠,无所不为。居民大怨,多有潜通满洲的。公元1621年,清人陷辽沈,应泰死之。辽河以东大小诸卫城七十余,一时俱下,辽西大震。清太祖从赫图阿拉移居辽阳。后五年,又移都沈阳。

辽沈既陷,明朝再起用熊廷弼。建“三方布置”之策:以陆军守广宁,海军驻天津登莱,而经略居山海关节制之。而广宁巡抚王化贞,为大学士叶向高、兵部尚书陈鹤鸣所信任,言无不听,廷弼拥经略虚号,麾下并无一兵。这时候,有辽阳都司毛文龙,渡海到皮岛(如今大孤山西南的海洋岛),编岛民为兵。暗通清镇江堡(在凤城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军人,袭杀其守将。化贞遂张皇以奇捷入告。从八月到十一月,共出兵五次,都无功。公元1622年,清兵陷西平堡(在广宁县境。东距辽河二十里),化贞遣将救之,大败。仓皇走入关。清兵遂陷义州,城堡降者四十余。诏逮廷弼、化贞俱论死。以王在晋为经略。

先是兵部主事袁崇焕,尝单骑出关,察看形势,扬言“与我兵马钱粮,我一人足以守之”,朝臣颇壮其论。及是,崇焕监军关外。王在晋要退守山海关,崇焕要守宁远。大学士孙承宗,亲往察看,以崇焕之议为是。于是罢王在晋,以孙承宗代为经略。承宗使崇焕筑宁远城,拓地二百余里。旋又分守锦州、大小凌河、松山、杏山诸要隘,拓地又二百余里。辽西之地,几于全复。

公元1625年,魏忠贤之党,排去孙承宗,代以高。性恇怯,尽撤关外守备入关。袁崇焕誓以死守宁远,不去。1626年,清太祖大举攻宁远。崇焕死守,太祖也猛攻。崇焕发西洋大炮,“一发决血渠数里。再进再却,围遂解”。《清实录》说:“太祖谓诸贝勒曰:予自二十五岁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何独宁远一城不能下邪?不怿者累日。”据朝鲜使者在城中所见,则说太祖这一役,实在身负重伤(见《清朝全史》第十二节)。这一年七月里,太祖就死了。

太宗立,公元1627年,五月,大举攻锦州、宁远,又不克。这一次,明朝人称为“宁锦大捷”,战绩也一定很有可称的。不过现在,总不能尽知其真相罢了(这时候,锦州的总兵,是赵率教)。

宁锦捷后,魏忠贤又使其党劾袁崇焕不救锦州为暮气。于是罢袁崇焕,代以王之臣。旋熹宗崩,毅宗立,再起袁崇焕。这时候,毛文龙据皮岛,颇为骄纵。崇焕自己往诛之,而抚定其兵。毅宗表面上虽不说什么,心上却有点怪他“专杀”。公元1629年,清兵从喜峰口入,陷遵化,逼京城。崇焕入援,和清兵战,胜负未分。清太宗纵反间计,毅宗先已有了疑心,就把袁祟焕下狱杀掉。清兵攻山海关,不克。破永平(如今河北的卢龙县)、迁安、滦州,留兵守之而还。明孙承宗踵而攻之,四城皆复。这时候,明朝对于辽西,兵力还厚。太宗乃以其间征服朝鲜。毛文龙的死,其部将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等走登州。公元1631年,清人攻大凌河。登莱巡抚孙元派有德等前去救援,走到半路上,粮尽了,士卒造反,劫有德等回据登州。后为官军所围,九成死。有德和仲明,逃到旅顺,给总兵黄龙杀败。有德、仲明降清,引清兵还攻旅顺,黄龙械尽自杀。广鹿岛(今图作光禄岛)副将尚可喜降(公元1633年)。公元1637年,清兵遂陷皮岛。于是明人在海上的势力也消灭,再不能牵制清人了。其在陆路上:则一面绕过山海关,从长城北口进兵,以蹂躏畿辅山东(公元1636年、公元1638年、公元1640年三年,都大举深入),一面攻击辽西。公元1641年,清太宗大举攻锦州。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兵十三万往援。战于松山,大败。1642年,松山破,承畴被擒,锦州亦陷。于是关外重镇,只有一个宁远了。然而明朝死守着山海关,清朝到底还不敢深入。而明朝人又有“开门揖盗”之举,这四百余州的山河,就又要请女真人来管理三百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