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玄幻 > 反穿越调查局之先秦卷 > 第三百六十二章 天道循环

“什么?你们要走?去,去哪里?”刘裕一脸蒙圈,盯着赵亮不解的问道。

赵亮微微一笑“兄弟,你别着急,听我慢慢跟你解释。”

他指了指站在旁边的陶思源“我们两个人呢,都看透了大晋王朝的昏暗。不论是会稽王司马道子,还是北府的谢煥刘牢之,甚至包括咱们一路护送回来的南郡公桓玄,这些高门世族统统都是一丘之貉,心里只想着自己的权势地位,根本不会顾念天下苍生。所以,我们不想再给他们卖命了。”

陶思源也点了点头“我和赵兄商量好了,今后就效仿谢公那样,归隐山林。如果缘分够的话,就干脆跟着晨曦姑娘加入道门,好好修身养性。”

“陶将军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刘裕险些傻掉“你还打算要出家?你不娶钟秀小姐了吗?!”

陶思源闻言,脸上不禁露出一丝真挚而又痛苦难舍的神情,可语气却仍旧坚定道“唉,我一个寒门子弟,仅仅凭借着那点所谓的军功,就打算迎娶钟秀,实在是有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感觉。尽管谢玄大统领已经点头,钟秀也愿意,可是谢家子弟当中,以及乌衣巷的那些望族门阀,仍旧有不少人在暗地里非议此事。所以我觉得,这样也不会给钟秀带来幸福。”

刘裕怒道“扯淡!堂堂七尺男儿,怕什么流言蜚语?只管勇敢的去做去闯便好啦!”

赵亮怕他太过激动,连忙在一旁劝解道“兄弟,你先不要着急,听我把话讲完。思源也并非是胆小怕事、临阵脱逃的人,他这样决绝,恐怕比咱们任何人都痛苦。但是你反过来好好想想,自从大晋推行九品中正制到现在,凡事皆以门第论高低,何时真的给寻常老百姓机会了?就比如你吧,淝水之战立下大功,不一样只能做个不入流的百夫长?现而今虽然当上果毅将军,可是在那些豪门望族眼里,又算得了什么呢?”

他顿了顿,接着又道“你之前听说过‘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道理吧?众口所责,虽坚如铁石之物,亦告熔化;毁谤不止,令人难以生存,终究躲不过惨遭毁灭的结局。眼下谢玄还在世,自然无人敢轻易造次。可是一旦大统领撒手归西,但凡有一两个宵小之辈,跑到谢煥那里嚼舌头根,恐怕陶思源和谢钟秀也没有好日子过。甚至,这或许还会成为谢家的笑柄,被司马道子之流反手利用。”

听他这么一说,身为东晋当代人的刘裕,自然感触更深,一时间无法再直言反驳。不过,陶思源到底娶不娶谢钟秀,刘裕并不是特别关心,他更在意的是赵亮的去留。

只听刘裕沉声道“大哥,就算陶将军有难言之隐,可是你却没必要也避世隐居啊!北府上下的兄弟们,都对你抱有厚望,还指着跟随你一起建功立业呢!尤其是眼下,谢大统领的病情一日不如一日,万一有那么一天,刘牢之等人势必还会在军中掀起波澜。到那个时候,除了你,还有谁能挽救咱们堂堂北府?”

“你!”赵亮拍拍刘裕的肩膀,不容置疑的说道“还有你!或者说,只有你,才够资格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千万要记住我的话,将来改变北府的格局,乃至改变整个大晋门阀统治的格局,这副重担最终要落在你的肩上。”

刘裕被他忽悠的一愣一愣的,顿时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赵亮怕这个耿直的家伙兀自纠缠不放,于是继续道“我之所以去意已决,除了因为不想再趟这浑水之外,还有谢安大人的指点。他老人家擅长相术,上次见面的时候便察觉出我命中自有定数,实在不宜久留北府军中,否则会遇到凶险劫难。不信的话,你问晨曦。”

晨曦配合的微微颔首“谢公确实是这么说的。他之前特意嘱咐我转告赵兄,待救出所有应救之人后,便速速离去,迟恐不及。”

刘裕见晨曦说的有鼻子有眼,不由得信了几分,懊恼的挠了挠头道“非得要如此才行吗?能否另寻破解之法?”

“嗨,费那个劲干嘛?”赵亮笑道“我又不是贪恋富贵权势之人,一走了之岂不最好?有句话怎么说来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嘛。”

“唉,那好吧,既然大哥决定效仿名士高节,小弟再苦苦相劝倒显得庸俗了。”刘裕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个时代,凡是有大本事、大才华的人,往往都喜欢用隐世不出的方法证明自己的高风亮节,所以在刘裕看来,赵亮的举动也还算是比较好理解。

赵亮见终于说服了刘裕,赶忙交代后面的安排,免得因为自己突然离去,给历史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兄弟,我跟陶思源一起隐居避世,率领北府弟兄们返回京口

的任务,就要靠你一个人完成了。这里有两封书信,都是晨曦姑娘代我们写的,里面清清楚楚的讲明了我们二人的心志,无论是给谢煥看,还是给谢钟秀看,或者给北府其他将军们看,都能解释明白。”

说着,他把两封信递给了刘裕,接着道“明天一早,咱们就启程出发,等走到半路的时候,我和晨曦、陶思源,以及杨帆张磊便悄悄离开队伍。这样既能保证安全,又不显山不露水,省得引起别的麻烦。”

刘裕若有所思的看了看手里的书信,然后把它们小心翼翼的收入怀中,点头道“明白啦,大哥,我全听您的吩咐。”

翌日清晨,两千五百名北府精兵,跨上战马,舒展旌旗,整整齐齐的列队在石城城外,准备开拔上路,返回阔别已久京口大营。

南郡公桓玄亲自率领一众手下,将赵亮等人送出城门。这个时候,他已经听说赵亮打算归隐林泉的决定,心中不禁感到有些五味杂陈。

说实话,桓玄之前还真如赵亮所猜测的那样,差点动了要剪除他这位北府新星的念头。

这也难怪。所谓大争之世,往往都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人才,始终是各方势力最为宝贵、拼命抢夺的资源。

像赵亮这样有勇有谋,文武双全的英雄,如果不能为桓玄所用,就迟早有可能成为劲敌。与其等到那个时候像司马道子一样头疼,还不如趁现在痛下狠手,以绝后患。

不过好在赵亮提前有了防范之心,在那晚打跑了建康军杀手团之后,便立马调遣三百精锐入城保护,否则说不准还真就让桓玄恶向胆边生,顺带一并给收拾了。

为此,桓玄还兀自懊恼了好一阵子,感觉自己错失良机,等于一不小心放跑了未来一个强大的对手。

但是,现在赵亮亲口说出即将退隐的想法,内心矛盾的桓玄又立刻涌起了另外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他在城门外勒住缰绳,感慨道“长史大人,桓某从小长在豪门之家,自诩阅人无数,也听父辈们点评过不少天下的英才。但是,像大人你这样的英雄人物,却是从未遇到。如今听你说要避世归隐,实在是……唉,实在是令人扼腕啊。”

赵亮微微一笑“南郡公言重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没几年。堂堂华夏大地,群雄逐鹿竞起,实在是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此去一别,今生恐怕再无相见之日,所以在下有句话想要奉劝南郡公,不知当讲不当讲。”

“大人敬请指教,桓某洗耳恭听。”

“权势固然诱人,仇恨固然弥久,但终究只是过眼云烟。唯一值得敬畏的,是天道循环、民心向背。望南郡公来日大权在握之时,还要好自为之。”

说罢,赵亮朗声一笑,与桓玄等人说了声告辞,然后催动胯下坐骑,追着已然起行的北府大军,逐渐远去。

望着赵亮那慢慢变得模糊的背影,桓玄心中不禁怅然若失。在乍起的萧瑟秋风中,他端坐马上,兀自出神,嘴里却始终喃喃念道着“权势诱人,仇恨弥久,天道循环,民心向背……”

据《晋书列传第三十四章》原文记载道子寻拜侍中、太傅,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四人,崇异之仪,备尽盛典。其骠骑将军僚佐文武,即配太傅府。加元显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征讨大都督、十八州诸军事、仪同三司,加黄钺,班剑二十人,以伐桓玄,竟以牢之为前锋。

将桓玄放虎归山,可谓是司马道子一生中最大的失策。然而,当时的他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

赵亮成功护送桓玄回归荆州,并且挫败了甘仲平的袭击,只是令司马道子懊恼了很短的一段时间,然后,他便将一向都不怎么看得起的南郡公暂时抛诸脑后了。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位会稽王的目光,始终都聚焦在了离建康更近的北府兵身上。

当谢玄谢安相继去世之后,司马道子再次玩起了自己最为擅长的权谋手段,轻而易举拿掉了眼高手低的谢煥,同时成功分化压制北府各派系的将领,最终改由刘牢之代为执掌所有兵权。

自那之后,司马道子顺理成章的认为万事大吉,以一种高枕无忧的心态,开始了骄奢淫逸的生活,也日渐放松了对于荆州方向的防范。

直到公元年,司马道子的儿子,时年二十岁的司马元显察觉情况不对,才遂以骠骑大将军、都督十八州诸军事的身份,兴兵讨伐已经暗中发展壮大,甚至严重威胁司马皇族地位的南郡公桓玄。

此役,建康军与北府军联手,水陆合计十七万兵马,大小战舰两千四百余艘,并任命征西将

军、北府大统领刘牢之为前锋都督,逆流而上,向桓玄的荆州军发动进攻。

桓玄不惧强敌来犯,亲自披挂迎战,在姑孰击败并俘虏了朝廷大将司马尚之,同时指挥庞大的水师舰队封锁长江,成功阻断朝廷联军的粮道。

眼看掌握了整个战场的主动权,桓玄又派遣亲信荀雯作为密使,潜入敌营策反刘牢之。

著名的墙头草刘牢之,在大军粮草断绝和桓玄许以厚利的双重因素作用下,再次展现出其首鼠两端、投机反复的风格,于阵前倒戈,投靠在了桓玄旗下,并掉过头来对司马元显发动突然袭击。

由于猝不及防,本身又缺乏足够的指挥能力,年轻的司马元显终究不是桓玄的对手,大军一溃千里,最后竟然还把东晋都城建康也丢在了荆州军的手中。

桓玄率领大军入城之后,雷霆霹雳般的接掌了朝堂大权,并且直接派兵抓捕了司马元显,以谋逆罪将其处死。

而对于自己的老对手——会稽王司马道子,桓玄表面上保持了起码的礼遇,可是心中却始终没有忘记当年对方在酒宴上羞辱父亲桓温和自己的仇恨。没过多久,他便找个借口把司马道子流放到了安成郡,并暗中指使御史杜竹林,用毒酒害死了这位年仅三十九的会稽王。

“墙头草”刘牢之同样也没能得到好下场。桓玄在顺利执掌朝堂后,明升暗降的剥夺了他一切兵权,改任其为征东将军兼会稽太守。眼看着部下日渐离散,加官进爵的好梦完全落空,刘牢之悔恨难当,最终选择用自缢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相较刘牢之悲惨结局而言,同样身为北府将领的刘裕,却走上了另外一条人生轨迹。

司马元显讨伐桓玄的时候,刘裕当时正随同刘牢之率领的北府兵,在前线与荆州军对峙。主将突然倒戈投降,他作为部下无可奈何,只好跟着一起改旗易帜。

不过,在一众投降过来的北府将军之中,刘裕是唯一一个真正受到了桓玄青睐重视的人。

这其中的原因也非常简单,他是当初追随赵亮,护送桓玄平安返回荆州的大功臣之一。

所以,在年轻的南郡公看来,刘裕不仅是自己的恩人和朋友,也是北府军中唯一可以信赖的将领。于是,桓玄连续几次给刘裕晋升官职,并且将越来越多的兵力交给他来指挥。

刘裕也不负桓玄的期望,为朝廷相继平定了孙恩和卢循借助五斗米道所发动的平民叛乱,在军中的地位日渐鼎盛。

公元年冬,刚刚掌权一年时间的桓玄,受不住权力的诱惑,心中萌生了跟他父亲桓温一样的念头,打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皇帝而代之。

对于此事,他的做法可比其父要直截了当多了。

桓玄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接威逼晋安帝司马德宗禅位,并建立了“桓楚”政权,自封君主登基。

对于这场突如其来却又在意料之中的政变篡位,忠于皇室的各路人马纷纷起兵讨伐,刘裕便是其中一个。由于北府兵的战斗力最强,而他个人的声望也极高,所以无论是豪门望族,还寒门布衣,都纷纷推举他来担任讨桓盟主。

于是,刘裕汇集东晋各地军队,向篡位者发起了挑战。经过连番苦斗,桓玄终究不敌刘裕,于公元年战败身死,年仅三十六岁。

这也正应了赵亮当初奉劝他的那句话“权势诱人,仇恨弥久,天道循环,民心向背。”

而击败了桓玄的刘裕,则成为了朝廷的新星。

在那之后,他又率兵为东晋南征北战、开疆扩土,连续攻灭南燕、征服谯蜀、震慑仇池、荡平荆扬、北亡前秦,不仅彻底结束了东晋长期以来地方割据的局面,真正统一了整个南方,甚至还兵峰直指长安,险些收复北方失地。

公元年,出身寒门却深得朝野民心的刘裕,决定取代腐朽不堪的司马氏,降封晋恭帝司马德文为零陵王,灭亡东晋,立国号为“宋”,正式开启中国历史上的南朝时期,并一举改变了几百年来一直由豪门望族统治天下的陈旧规则。

当初讨伐篡位者的大英雄,到后来自己又成了篡位者,想想也颇有些讽刺的意味,不过,这也同样印证了大哥赵亮的那番“神预言”,果然天道循环,诚不我欺。

就在南方政权上演着“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片乱纷纷”的时候,昏暗派掌门晨曦,独自一人,来到了门派的发祥地——终南山。

在那里,这个美丽而又聪慧的姑娘,凭借着心中那份坚定信念,再次为“身许昏暗,心向光明”续写了新的注脚,也给后世留下了一段心驰神往的江湖传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