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风起南洋1784 > 第415章 五德终始,叶大明王的天命

东莞县城,象征着叶大明王的褐底金日月旗,已经高高飘扬起来了!

在升龙城称王改制后,叶开就不用那杆白底黑字的叶字大旗,而是用起了褐底金日月旗,加上复兴陆军的红底金日月旗和海军的蓝底金日月旗,现在的叶开阵营中,已经有了三面金日月认旗了。

为什么会用与金色相接近的褐色,其实是有原因的,按照五德相生相克的说法,大明是火德,尚朱色,那么根据汉家朝廷五德相生的说法来推理,火生土,下一个取代大明的汉人王朝,就应该是土德尚黄、褐等色。

有些搞笑的是,历史上听了狗屁不通的牛金星等人瞎扯的李闯王进了北京,竟然以为自己要依五德相克之说,水克火,以为他是水德,这种错误就不说了,还莫名其妙的尚蓝色,连颜色都弄错了,完全是在瞎搞!

而在关外的满清早有准备,他们满清是外族入主中原,所以才不能用五德相生,必须要用五德相克。

水克火,所以黄台吉改国号为清,改女真人为满洲人,尚青色,还特意把满洲的洲,弄成了三点水这个洲。

所以按照这套神神怪怪的战国人阴阳家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李闯王连自己该是什么德,尚什么颜色都没搞清楚,所以才坐不稳江山,而满清早有准备,水克火,所以就能入主北京一统天下。

于是叶开称王建制后,就宣称自己是土德,因为他起兵北伐是驱逐满清,不能相生只能相克,明王用土德克满清的水德。

而前明又是火德,火正好生土,又含汉家皇朝五德相生之意,所以叶大明王的这个小朝廷就是土德。

但土德所尚的颜色就比较让人头疼了,它尚黄、褐等色,这叶大王总不能打出一杆黄底金日月旗吧?

这时候的金色远没有后世那么闪亮,要是黄底金日月的话,看着那就是一片黄了,所以只能选了颜色稍暗一些的褐色。

至于官服的颜色,一想到土黄色的朝服,土黄色的锦衣卫飞鱼服,叶大明王就打了个寒颤,他不准备换了,就按明朝的来算了,红红紫紫的多好看。

可别小看这一条五德相生相克的说法,虽然自北宋以来,五德终始说就开始衰微,但到了如今,仍然非常有市场的!

想想历史上的太平天国和义和拳戴什么头巾就明白了,特别是太平天国,从洪教主到杨东王,乃至下面的小兵卒,都是黄袍黄衣黄头巾,那就是尚土德所规定了的。

原东莞县衙,东莞县城中一票本地士绅如员头山何家,桥头陈家等,以及躲在县衙后堂床下藏着,被拉出来之后又要寻死觅活殉了大清,结果连划破手指都不敢的东莞知县彭人杰,都聚集在一起听范贵适胡吹这套五德终始说。

虽然在叶开看来,这套学说完全都是扯淡,这是那邹衍为了迎合秦始皇一统天下,消除六国贵族反抗之心而做的,但县衙中的东莞士绅和知县彭人杰,还是听的一愣一愣的。

范贵适本来就是交趾大儒,这些年又在义信大学中涨了不少见识,隐隐还真有了几分大儒的气派!

明明叶开手下就三几万人,结果硬是被范贵适吹的是天降明王,暗合五德五行之说,是天上降下来驱逐鞑虏,再造华夏的千古一帝!

“这么说来,这大清果然是气数将尽?这百五十年的国运,就要到头了?”

何家族长何耘砸吧着嘴小心翼翼的问道,这要在以前,不用多久,就是昨天以前,何耘何老头就绝对不敢相信自己竟然敢说这样的话。

“那是自然,这胡无百年运,蒙元那么大的疆域,不过九十八年就被洪武大帝逐走,正好暗合了胡无百年运之说!

这满洲人当初有高人指点,得益于五德终始说,多了五十年国运,已然是邀天之幸,难不成还能有二百年国运?那还不乱套了?

所以当年蒙元九十八年时,天降洪武大帝行驱逐鞑虏之事,而今满清享国百五十年,就有明王天降,把他们逐回鲜卑荒原去!”

“这...还真是如此,先生果然大才,这...我....!”

何耘何老头听见范贵适这么一说,越想越是这么回事,兴奋的直搓手,想要说点什么,又总觉得还有些下不了决心。

“何翁还在犹豫什么?你们员头山何家之先祖,乃是跟随洪武大帝起兵驱逐蒙元,兴复中华之东莞伯何真何忠靖公,当年有人劝他学赵佗自立为南越王,何忠靖公都坚决不肯,何等的深明大义?

如今天降明王行洪武大帝旧事,何翁正好举家相随啊!难道何家后人就不想再得一个东莞伯的爵位,去追寻先人壮举,光宗耀祖吗?”

一听到东莞伯何真这个何家最耀眼先祖的名字,何耘身后几个何家后起之秀都激动了!

这个时代的广东武德充沛,再过十几年广东十虎都要出来了,铁桥三,苏灿,黄麒英、黄飞鸿父子,拳师民团多如牛毛。

而且东莞这里是土客械斗的中心点,围绕着东莞与香山争议极大的万顷沙田,两个县哪个月不打死几个人?

是以这个地方人人习武,哪怕就是诗礼传家的士绅家族,族人读书的时候都要练些拳脚,养一些民团打手之类的,不这样的话,你连家族产业都保不住!

所以这里的读书人到还真有点汉唐雄儒,习君子六艺的味道了。

“好!福儿,寿儿,咱们回家散尽家产,招募壮士,我何家在这地方还有几分薄面,愿招募东莞一地的壮士为明王前驱!”

何耘终于下决心了,他一拍大腿,不干就不干,干就全族青壮一起上!

“那好!范某立即为何翁引见明王,明王麾下十万精兵,又有何翁这样的本地豪杰相助,广州指日可下,全粤指日可下,等到兴复华夏,何翁家不知道几人封爵,几人为相!何其风光!”

一听还可以晋见明王,旁边的陈家族长也激动了,何家有人,他们陈家也是丁壮上千,还控制着万顷沙田民团的大家族,虽然没有何忠靖公那样著名的先祖,但他也想弄个伯爵当当!

“范先生,还有我等,我道滘叶氏,也出自叶氏南阳堂,乃是明王本宗,我愿意献白米千担充作军资,家中丁壮三百皆为好汉子,请先生为我引见明王!”

陈家家主还没说话,卫兵从县衙外带来了一个身强体壮,声如洪钟的大汉,他急切的看着范贵适!

这一来,所有人都心动了,既然是天降明王,五德终始合该明王驱逐鞑虏得天下,那还不赶紧的?

“可是。。。可是。。彭某也想追随明王,但奈何家小还在江西庐陵,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人群中,东莞彭知县竟然也有些焦急的要襄赞一二。

“啊?”不但何耘和陈家、叶家的族长傻了眼,连范贵适都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明王虽然打破了虎门要塞群和东莞县城,但上上下下都没想过现在会有满清的七品县令投靠,范贵适还在心里盘算着一会如何忽悠他呢,这彭知县就自己表态了!

看着众人都诧异的看着他,彭知县大头一摆,“诸位都能投靠明王,彭某一个附监生出身,花了万两白银才买到一个实缺知县,还没回本呢,东莞县就丢了!

这就算满清朝廷不杀我,放债的人也得砍死我,而且我这种附监生,做个知县也就到头了,要是投靠了明王,难道就没个知府、道台的官运,我为啥不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