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本周3更完成,双休日还有更新以弥补前段时间所欠,谢谢诸位。
渤海湾西北角,一片风平浪静,北海舰队正在进行日常训练,在旗舰北海号周围,是一批巡洋舰和驱逐舰在四处游曳,不时根据旗舰指挥变换阵型,如果此时能够坐飞机从空中望下去,赫然就会发现这些军舰绝不是杂乱无章地摆设,相反,却是一个以航母为核心的环形圈,号称“圆形防御阵”。当然,一般人是没法靠近舰队的,别说一般飞机和轮船不行,就是列强的军用飞机和军舰,也不敢在大大咧咧到渤海来撒野,谁不知道渤海湾是中国防卫最严实的地方?周围一圈儿的海空军基地,只要一发现异常,那真就是关门打狗出不来了。
在连续打赢中日、中俄两场战争后,各国对中国的军事实力刮目相看,连带着行事也小心起来,以往无论是在沿江还是沿海各口岸都能看到恣意妄为的外**舰,但后来随着欧战爆发,各国都将军舰抽调了回去,欧战结束以后也没有恢复到以前的“盛况”,即便重新部署的这些,一般也只是去青岛、上海、广州等几个特别重要的城市转悠,再也不复从前横冲直撞的嚣张劲。现在中国可不是任人随意揉捏的软柿子了,虽然海军还不是几个主要强国的对手,但压倒各国在遣华舰队却是绰绰有余的,更不必说中国还有一支在远东称雄的潜艇部队——托了德国人的福,中国潜艇部队无论是技术还是吨位数量都是远东霸主,。
当然,中国人没有战列舰,从各种迹象来看,短时间内也造不出战列舰,这就充分证明了中国海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是防御力量而不具备进攻实力,各国还感受不到特别巨大的压力。因此,对中国提出的废弃各国在华特殊利益的谈判要求,各国既不明确拒绝,也不肯断然放弃,只有一个字“拖”。所以,很多时候“舰队派”的急躁为高层所充分了解,他们实在是太想证明自己了。
“北海”号舰桥里,北海军区副司令兼北海号舰长沈鸿烈一脸凝重,眉头紧锁,一望便可知满腹心事。他不是那种喜怒不形于色的老派军官,虽然肩上已经扛着将军的金星,但从刚刚40岁的年龄来说,却是不折不扣的年轻英锐。他旁边站着的,是北海军区航空兵长官陈英昊上校,年纪比沈鸿烈还要小上一圈。
“训练情况怎么样?整套战术有多少纰漏?”
“问题还是很多……”陈英昊叹了口气,“飞行员对飞机的掌握程度还不够,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各编队间的协同与沟通还存在很多问题,时间度把控困难,容易为敌人各个击破。”
沈鸿烈微微笑道:“不着急,还有时间,我是怕战术思路上有重大缺陷,如果只是细节上的问题,多训练几个月就行了。”
“战术思路是可行的……在目前的装备条件下,这几乎是最完善的方案了,但愿训练科目能够快一点完成。”
战列舰已成了中国海军的拦路虎,为了应对战列舰的威胁,航母派拿出了十二万分的劲头来,渤海湾里操演的,就是由沈鸿烈等人耗光无数脑细胞所琢磨出来的新战术,当然,最基本的前提就是“9年试”这种战机终于成熟了。
得益于700匹马力的大功率发动机、优异的机体材料与设计,“9年试”成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种绰号“鹫”的战机被演变出各种型号,成为航空兵中当之无愧的新锐战机。其中,鹫式舰上攻击型的更是能力让人大吃一惊:这种单翼、全金属的飞机在携带一枚250公斤航弹起飞后,其实用升限、最大平飞速度依然可以媲美于原来空军主力战斗机“鹰”式,换而言之,倘若投弹以后,就能全面压制双翼型的“鹰”式了。于是,一直在苦苦思考压制战列舰的航母派,依托这种飞机的性能,研制了一种崭新的战术,代号多面手。
按照多面手战术,一场标准的进攻应该包括如下步骤:
1、先由侦察机发现敌舰队大致方位并通报,然后保持战场监视;
2、首先起飞4个编队,包括16架鱼雷攻击机,各携带800公斤鱼雷一条(弹径450MM),称第二梯队;
3、在鱼雷机起飞后,起飞6个编队共计24架攻击机,各携带250公斤炸弹一枚,起飞后排成紧密队形,称第一梯队;
4、如有必要,起飞2个战斗机编队,共计8架战斗机,第三梯队。
鱼雷机虽然起飞早,但因为速度慢,在飞出去一段距离后就会被攻击机赶上,随后第一、第二两个梯队赶往作战海域。按照规定,先由第一梯队从较高空进入,对目标军舰实现水平覆盖轰炸,不强调准确性,只强调覆盖率,能击中对方最好,不能击中对方也能迫使对方改向,打乱敌舰队阵型。与此同时,利用敌舰队阵型打乱后的混乱局面,雷击机从低空杀入并投放鱼雷,此时,已完成投弹的攻击机在恢复灵活性后,要最大限度地保持对敌舰甲板压力,利用大口径航空机枪扫射各防空炮位和高射机枪,为雷击机吸引注意力和火力,如果攻击对象是航母,则由攻击机(包括第三梯队的战斗机)提供掩护,防止对方战斗机攻击本方雷击机……在雷击机完成进攻后,再由攻击机掩护雷击机撤退。
当然,这是对付大吨位重量级主力舰的方案,如果仅仅是巡洋舰、驱逐舰这样的小虾米,直接就是小编队作战了。整套战术当然是清晰明了的,但空中多达几十架飞机,相互间的协同却成了障碍,雷击机投放的鱼雷自然足以对战列舰构成威胁,不过雷击机速度慢、目标大,容易成为靶子,没有攻击机的牵扯配合,单独靠雷击机发起进攻,怎么着看起来都像是自杀式的举动——现在不是山东之战时的光景了,那时候各国对防空根本还是一脸懵懂,现在各国早就有了从高射炮到对空机枪一整套完整的防空方案,中国在进步不假,列强的应对和吸收能力也颇为不弱。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现在北海号等一干军舰演练的,除了多面手计划,再者就是利用自己的攻击机群来演练舰队防空。严格说起来,多面手战术和圆形防御阵都不是沈鸿烈率先提出来的,秦时竹在私下提点过他好几次,但真正能把这种想法设计成方案和战术,别且在实际中加以运用的,却是沈鸿烈等人的功劳。从这个意义上说,沈鸿烈头顶中国航母派“领袖”的头衔,还真不是虚名。
“已经很不错了,进度比咱们预计的都快。”沈鸿烈拍拍陈英昊的肩膀,“别看现在这么笨拙,毕竟才练了3个月,更何况,靶船不是多次被你们命中了么……”
陈英昊摇摇头:“靶船这件事不能不当真也不能太当真,靶船是个活靶子,即没有机动能力,又没有主动防御能力,自然一炸一个准——敌人的舰队可不会乖乖等着我们挨炸的,不然,为啥对付自己舰队这么吃力?”
“那是因为圆形防御阵的关系。”沈鸿烈笑笑,“一想到这茬,我就能想起以前那个笑话,某人既夸自己的矛锋利,又夸自己的盾结实,旁人说,他们两个碰一下到底谁厉害呢?”
陈英昊也被逗乐了,沈鸿烈是个很随和的人,别看当了少将副司令,照样经常和下面人开玩笑,就是在基层的水兵面前,也保持了这个本色,根本没有一点“不苟言笑”的官架子,着实让那些最讲阶级和资历的“老派海军”感觉不爽。也因为如此,那些军中的年轻俊秀才这么拥戴他,沈鸿烈在北海舰队中威望之高,远远超过了舰队派和航母派的区别。
“不过……”陈英昊沉吟了半天,“咱们这么大动干戈地用大机群编队对付主力舰,保险是保险了,但力量太过于薄弱……一旦战斗爆发,一艘航母只能支持一次这样的突击,即便能确保干沉对方一艘主力舰,也不见得能改变战场局面。理论上可以在飞机返航后进行第二波次攻击,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机群要补给油料、弹药,根本抽不出时间来发动二次进攻,而纵观各国主力舰编队,哪个不是4-6艘联合成舰队的,击沉一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力量对比。”
“这就是我发愁的事情。”沈鸿烈望着远处说道,“要想确保飞机的攻击力度,只能增加投入兵力,一次投入40架飞机太少了,要是有400架飞机一起杀过去,你说会怎么样?”
“400架飞机?”陈英昊被这个疯狂的念头吓了一大跳,转念一想又觉得很有道理:40架飞机只能对付1-2艘军舰,400架那就是可以对付整支舰队了。到时候黑压压的一大片,还不让敌人肝胆欲裂?(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