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国势 > 【第035章】 中国潜力

国势 【第035章】 中国潜力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2-15 08:59:33

Ps:这几天很忙,最近章节写的也很累,速度快不起来,请诸位了解。最近书评区有些争论很激烈,希望这一章能够回答某些疑惑。

中美有关海军军备采购的谈判陷入了僵局。谁都没想到,起初认为最不会出现问题的吨位却把事情卡得死死地。在拆解其他军舰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如果能保留4艘列克星敦级战巡用于对外出售,对美国当然是多面讨好。一则可以保留大量的工作机会,这是劳工阶层所期待的;二则可以通过建造获取美国急需的战巡建造经验,中国海军当了美国海军的试验品;三则可以为工商界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怎么看都是极为有利可图的事情,而中国人既有愿望,又有支付能力,更为美国人所欣赏。可是,更为重要的日美谈判却卡在了日本必须拥有对华舰队主力舰吨位2倍这条上,在日本已接受10:6的前提下,海军部认为可以答应日本人这条,白宫认为也可以,但夏海燕来了以后,却从工商界传出了反对的声音。

本来中日海军比例和美国工商界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但北方集团介入以后,情况就发生了重大变故。学术基金设立后,夏海燕马不停蹄地拜访了各大财团,初步达成了接近10亿美元的采购计划,但有个前提条件,必须让各大财团对白宫施加压力,务必通过对华4艘军舰的军售和有关海军吨位份额。中国人的理由当然是充分而合理的,北方集团之所以有这么大规模的采购规模与销售市场,无非是国家信用提供的特殊待遇。用某些美国政治观察家的观点来说,北方集团是由中国政府支持,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代替政府履行经济、金融、产业政策的特殊“国策财团”,是一个“与国家政权高度共生”的企业——控制这个企业命脉的核心人员,同时也是控制中国的关键人物,说得再直接一点,“控制、经营国家政权”俨然也是这个财团“业务范围”的一部分。中国社会制度,当然是资本主义的,但更是一种国家集权的资本主义,以北方集团为例,“它将政权、军权、财权、工业生产力、科技创新力与文化影响力全面融合在了一起”,是“中国特色的寡头政治”,是中国近代政治集团继湘系、淮系、北洋系之后的“最新发展和最高境界”。

在自由派经济学家和知识分子眼中,这当然是深恶痛绝的“独裁恶政”,但在美国财团眼中,却是他们心驰神往的理想境界,夏海燕一提出来,各财团掌门人都是拍着胸脯答应,将“极力促成这一要求成为现实”。

财团的声音先是让海军部头疼不已,后来白宫也不胜其烦,哈定总统迫于方方面面的暗流,不得不召开了沟通会。

“先生们,中国人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他们要4艘战巡,同时,他们还不肯放弃国内已下水和建造的几艘小吨位主力舰,为此他们要求获得与法国、意大利一样的主力舰配额。”哈定总统敲着桌子,“本来这件事没有中国人说话的份,但现在国内各个方面都提出了劝告与要求,某些趾高气扬的‘大人物’还直接发来电报,要求我们重新考虑中国人的要求……”

休斯国务卿点头道:“不错。中国人已通过正式渠道提出这项要求了,就军舰合同购买本身,双方不存在原则分歧。现在的阻力就在于配额上面,为了压迫日本在其他方面让步,我们已原则上答应了日本人对华拥有2倍优势的条件——答应了日本人的要求,就不能满足中国人的要求,答应了中国人的要求,就无法满足日本人的条件。当然,还有一种选择,就是让中国人获得1.75的比例,日本人获得3.5的比例,这样中日的条件都符合了。”

“最后一种绝不是我们的选择。”海军部长立刻斩钉截铁地拒绝了。

自然,还有一种选择,即中国放弃、中止国内正在建造的小吨位主力舰,但这个要求肯定会被断然拒绝——那样的话,在美国交付战巡之前,中国就没有可用的一线战舰了。

“先生们,你们要考虑我的难处。”哈定的脸色有点儿迟疑,但还是说了出来,“之所以要慎重考虑中国人的要求。绝不是我害怕中国人或者某些‘大人物’的威胁,而是关系到我们的利益……听说,各大财团已与中国达成了接近10亿美元的合同,可以创造上百万个就业岗位,这对缓解战后美国经济过剩有很大好处……”

“这些中国佬究竟从哪里弄来这么多钱?”休斯感慨地说道,“按照我们某些经济学家的观点,在德国资产大采购后,中国人应该已‘用光了他们身上可供投资的最后一个铜板’,但现在看来,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对中国的经济潜力,不仅白宫好奇,各国政界、金融界都十分关注,本来各大美国财团不对本次中国采购抱有太大希望。但北方集团2000万美元的学术基金和4艘战巡的需求一提出来,各家马上知道自己远远低估了中国人的潜力。中国人从英法买了几十亿的东西,现在隐隐约约又说了10亿美元的采购清单。对一直为战后市场萎缩而忧心忡忡的美国工商界而言,不啻于一针强心针。

北方集团的声音其实就是中国政府不方便直接说出来的声音,对夏海燕提出的吨位要求,各财团当然都是听明白了的——这是这笔大单子的前提条件,他们也相信中国人不会开空头支票。令人好奇地是,4艘军舰,再加上10亿美元的采购额,中国人是怎么样做到的?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公开的,所有国债的销售、结转也可以查到记录,中国政府虽然拥有巨大的流动性,但资产负债表却非常难看的,主权债务(对内、对外总和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好几倍),远远颠覆传统经济观念,如果是西方国家发生这种事情,货币估计早就雪崩似地贬值了,也确实有金融财团押注华元贬值,光是美国国内的某些犹太金融集团就悄悄投入了几亿美元的资金,希望能做空中国。

但是,华元的币值不仅没有因为重压而降低,甚至在中国提出德国资产购买计划后还升值了7%,这从各个公开的渠道来研究都是解释不通的。这个问题,美国人看不懂,英法同样看不懂,就连中国政府高层,也有很多人看不懂。中国到底有多少潜力?

能回答这个问题的,除“国策集团”北方集团外,没有人能够说明白,但即便在北方集团内部,通过层层叠叠的股权稀释与架构整合,各产业中心、各事业部、各子公司早就形成了密如蛛网的体系,一般人根本难以得知全局,而上市股份流通与保留股份的交叉持股,再加上各类期权、优先股、可转债、一揽子股权挂钩票据等金融衍生产品的运作,其内部体系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北方集团的潜力远比账目上或者证券交易所公布的要大得多,因为,北方集团作为上市机构,很多数据是透明的,多少还可以凭借这些公开发表的资料进行顺藤摸瓜,但辽阳控股作为北方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却是一个不公开的公司,甚至根本就是一个黑洞,所有北方系高层都清楚,公开的账目走北方集团、私密的账目走辽阳控股,夏老板身上,有着太多太多的秘密了。

辽阳控股在德国马克贷款上当然是大大占了便宜的,前后十几年功夫,一共弄回来的贷款差不多有10几亿华元之多,中间历年以产品形式支付的利息和本金加起来还不到2亿,到马克变成一地儿废纸的时候,辽阳控股光这一项就发了近10亿的财。但更重要的是,凭借这批投入,北方集团启动了从辽阳扩散至全国的工业化进程,20年发展获得的丰厚回报足以再造两个集团。

这仅仅是北方集团在一般性行业获得的经营利润,在创新型行业,北方集团通过技术、专利、许可证等方式获得的收益亦尤为可观,光是西班牙流感特效药一节,就赚得盆满钵满。更让人恐惧的是在资本运作与投机领域,如果说日俄战争时期的物资炒卖与1911橡皮股票风波中的运作还是小打小闹的话,到1914年中日金融生死战、伦敦期货市场则辽阳控股完全是控场主力了。这些秘密战线的收益,当然不会纳入北方集团的损益表。

有入自然有出,辽阳控股在包括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支出、腾龙社(包括后来的国安系统)等方面都有大笔金钱投入,相反,耗资更为巨大的1914年中日之战和中俄北方之战因为已属于国战范畴,所有开支都是由国家财政支出的,北方集团无非提供了一个过手的渠道——第二财政部的效应正是源出于此。

到1922年年底,辽阳控股净资产超过百亿华元,核心是北方集团内外(比如人民银行就不属于北方集团)的股权投资,另外还拥有30几个亿的流动资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