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外十里亭处,刘广平、宋子轩、裴有文、张叔夜带领金城上千官吏迎接赵谌一行到来。
亭子里面,刘广平、宋子轩、裴有文、张叔夜捧着茶相对而坐,面色各异。
刘广平时不时用眼角余光看一眼裴有文,后者看似一脸沉着,但眼睛深处有着浓浓的担忧。
“裴有文做的事情恐怕让王爷极为不喜,后果难料,我还是敬而远之,儒家相争之事还是不要参与得好。”刘广平暗忖不已,却已经下定了决心。
宋子轩没有去看裴有文,但他此时心中想的事情同样与裴有文这些天做的事情有关。
他作为监察司使,其实是有权力干预裴有文对金城第一位国士、兰山书院物理学院的院长、墨家神锯的发明者钟少坤的精神和迫害的,但他一直保持旁观和沉默,这与他向来公正无私、铁面无私的人设性格其实是不相符的。
宋子轩这次反常,却与裴有文本身没有任何关系,事实上他在赵谌麾下就是一个孤臣,任何人对他都是敬而远之、暗自忌惮乃至怨恨不已。
宋子轩之所以旁观,是因为他本身也是正统的儒家出身,虽然是横渠派,与裴有文的理学派不是一个儒家学派,但他对于儒家必须是朝廷或者说是一个政体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没有任何怀疑。
而在金城,因为格物之道对军事、民事、农事和商事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在金城王的大力推动之下,格物研究院和武器研究司、兰山书院在格物之道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员都加封官位不说,专利宴请奖励已经在金城极为成熟,形成一种制度。
再加上《金城快报》还大力宣扬格物之道有贡献的人功绩,甚至赵谌制定了国士这种最高荣誉,还将第一位国士的至高荣誉给了醉心于格物研究的兰山书院物理学院的院长、墨家神锯的发明者钟少坤。
这些事情累积起来,就将格物之道的地位提升到了极高的地步,甚至隐隐与儒家地位抗衡,乃至超越。
特别是第一位国士竟然不是金城唯一的大儒、兰山书院的山长裴有文,而是给了裴有文下属的一个分院的院长钟少坤,这一下子就让很多人生出一种格物之道隐隐压过儒家的感觉。
而随着一些善于揣摩赵谌心思的投机者在金城快报发表一些言论之后,本身便对第一位国士竟然不是自己而对钟少坤心生嫉妒之心的裴有文产生了极大的刺激。
而钟少坤虽然是赵谌亲封的第一国士,但毕竟只是裴有文下属的的一个分院长,且专心于研究,虽然已经是从五品的高位,但对于官场之争和儒家学派之争毫无心思和防备,从而被裴有文稍用手段,便从精神和心理上给予了极大的打击,乃至让其一病不起。
张叔夜对裴有文做的事情自然也是知道的,但是他对此嗤之以鼻,因为他别的不清楚,格物之道对军队战力的提升他是亲身经历且看在眼中的。
他深知格物之道在自家王爷心中的地位,至于那个钟少坤具体弄出来的那个墨家神锯有什么作用他虽然不清楚,但是他只知道一个道理——自从自家王爷在汴京城横空出世之后,这三年多以来做的任何事情都没有错过,而且是那种走一步,看三步,乃至看很多步的高瞻远瞩。
所以,相比刘广平只是猜测裴有文恐怕要倒霉,张叔夜已经认定了裴有文这次做的事情严重违背了自家王爷的想法,甚至是触犯了王爷的逆鳞。
不过,裴有文毕竟是大儒,在金城教育事业发展和兰山书院的建立贡献不小,而且是赵谌扭转大肆杀害文官带来不良影响的重要标杆,所以张叔夜猜测自家王爷对裴有文的处罚也不会太过激烈。
……
……
“王爷,刘广平、宋子轩、张叔夜、裴有文四位大人带领金城文武官吏在城外十里亭相迎。”距离十里亭还有十里左右,赵谌一行上万人以不紧不慢的速度浩浩荡荡往金城行去,马车中除了赵谌之外,还有两个女人,说话的是前几天在半路上被赵谌提前派回的小诗。
另外一个女人是经过几天好吃好喝滋润,精神焕发、气质显得越加知性美的李清照。
李清照一边竖起耳朵听着小诗和赵谌说话,一边用赵谌给她的望远镜,透过马车窗户,观察道路两边的整齐的农田,以及田间地头的巨大风力水车。
此时已经是冬天,田地里面自然什么都没有,风力水车也是停摆的,远没有夏秋时候那般惊人场景,但这也足以让李清照感到震撼,特别是看到那些用红砖青瓦修建和规划的整齐的小镇,是大宋别的村镇绝对看不到的场景。
当然,真正让李清照心中感慨的还是这一路上遇到的金城百姓表现出来的精气神,那种发自内心的对眼前生活的珍惜和憧憬,清晰的表露在几乎每一个她看到的金城百姓身上,这是大宋其他地方百姓绝不会有的。
而且,她已经知道,不管是红砖青瓦,还是那些整齐结实的水泥路,亦或是那些巨大的风力水车,都是格物之道的结果。
这也让她对赵谌给她安排的重任越加有信心,也更加有成就感了。
赵谌听了小诗的汇报之后,看了一眼不知看到了什么发出一声轻微惊叹的李清照,又扭过头来,对小诗问道:“裴有文打算怎么给本王解释,或者说他打算怎么说服本王?”
很清楚自家王爷是什么想法的小诗脸上带着淡淡的讥讽之意,道:“王爷,裴有文带着一群人,耗费了一个多月时间,写了一篇足足有四万多字的文章,妄图用这篇文章说服王爷。”
赵谌一脸无语的摇了摇头,道:“传令下去,等一会儿在十里亭不做停留,直接进城。”
马车外面杜成孝的声音传进来道:“王爷,要不要派个人给刘大人、张太尉、宋大人和裴大人说一声。”
赵谌道:“给他们说一声也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