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都市 > 贾如的自我救赎 > 第204章 DC超人

贾如的自我救赎 第204章 DC超人

作者:李天庸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1-07-08 04:21:04

你见过哪些让人瞠目结舌的神逻辑?

答:比起现代新闻里,各种刷新眼球的“神逻辑”,古人的一些“神逻辑”,有时不但同样震撼,甚至还会缩影一个时代的兴衰。典型的,就是下面这几桩。

一、欧阳修:

臣又见枢密使狄青出自行伍,遂掌枢密,始初议者已为不可。今三四年间,外虽未见过失,而不幸有得军情之名。且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

说起古人那些“惊艳”的“神逻辑”,怎少得了宋朝“大文豪”欧阳修?

宋仁宗皇祐年间,战功卓著的名将狄青风光就任枢密使。这在“重文轻武”的北宋王朝,一下成了爆炸新闻,连汴京城的老百姓都奔走相告。每当狄青上街,都是“小民辄聚观”,以至于“雍马足不得行”。可这“意外走红”,也让朝廷里的一群文臣们气红了眼,各种骂声汹涌扑来。著名的“大宋文豪”欧阳修,也跟着凑热闹,趁着汴京闹水灾的当口,写就奇文《上仁宗论水灾》,打着“水灾”旗号,抛出一通怪论:

“臣又见枢密使狄青出自行伍,遂掌枢密,始初议者已为不可。今三四年间,外虽未见过失,而不幸有得军情之名。且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

这篇“论水灾”的中心思想,就是大宋闹水灾,全是“狄青当枢密使”惹得祸。那狄青究竟错在哪呢?欧阳修这番话更说得明明白白:狄青是军人出身,却做到了枢密使的岗位上,虽然这三四年没犯过错。可他是个武将啊,坐到这个岗位上,那就“岂是国家之利”,简直就是国家的祸害啊。

就因是武将,就算没犯错,也是“祸害”,这算什么神逻辑?

能让欧阳修得出如此“神逻辑”,难道是因为狄青太坏?恰恰相反,作为当年范仲淹一手提拔的爱将,苦大兵出身的狄青,不但以廉洁奉公著称,每逢战事更有勇有谋,其“裹创而行”的武勇,“与士卒同饥寒劳苦”的带兵风格,都堪称中国古代军人里的楷模。那南征北战的赫赫武功,更打出了大宋百年少见的国威军威,甚至明清诸多野史小说里,都将他看成“文曲星下凡”。这么一位大英雄,怎么在欧阳修的神逻辑里,就成了祸害?

其实,就是在狄青就任枢密使后,类似的这种疯狂攻击,简直一天也没少。有些文臣为了污蔑狄青,各种怪力乱神都使出来。有人谣传狄青家的狗长了角,有人宣扬狄青家的宅子有“帝王之相”。欧阳修的这番“神逻辑”,还算其中比较“科学”的,却也给了狄青重重一击。背负污名的狄青,也只能黯然贬官而去,一年后在陈州郁郁而终。这样一位战无不胜的铁汉,没有倒在战场上,却倒在了欧阳修们的“神逻辑”下。

可笑的是,今天还有人说,欧阳修们的“神逻辑”,是吸取了晚唐五代“武将祸国”的教训,是“为国家负责”。但问题是,当宋仁宗年间文恬武嬉成风,边关许多武将都只能“皆望空发箭”时,这些“名臣”怎么都失语了?当接下来北宋武备废弛加剧,高遵裕等“有背景”的武将们恃宠而骄,战场上“胡作”时,甚至当北宋晚期,宋辽宋夏边境的将军,全是纨绔膏粱子弟扎堆,每日“唯是饮食宴乐”时,那些“名臣”们,依然在失语。

唯独一代良将狄青荣任枢密使时,“名臣”们这才“责任感大爆发”,各种“神逻辑”层出不穷。与其说“为国为民”,不如说,是怕狄青的发迹,动了自家奶酪。狄青郁郁而终了,“名臣”们的自家奶酪保住了,于是到了靖康年间时,大宋只剩下一群马都不会骑,出征要抱着马肚子的“名将”,一群黄河岸边听到战鼓声就吓得逃跑,被金人当羔羊追杀的“禁军”——不会再有下一个狄青出来,为大宋朝力挽狂澜了!

二、朱元璋:

为官者既受朝廷重禄,尚无餍足,不肯为民造福,专一贪赃坏法,亡家果可怨乎?

这段话的意思是,作为官员,拿着朝廷的高工资,如果还不知足,只想着贪赃枉法,就算是家破人亡,甚至全家灭门,都怨不得任何人了。

这话本身没毛病,但看看说话人——明太祖朱元璋,那就真叫多少“历史票友”连呼“神逻辑”了:你朱元璋还好意思说官员“既受朝廷重禄”?朱元璋在位时一个出名的槽点,就是官员俸禄太低。这事儿不但明朝年间常有人吐槽,明朝亡国后,顾炎武等明朝遗老们,也不停抱怨“明朝工资低”。可在朱元璋看来,朕哪里工资低了?分明是高薪养廉好吧。

就是在朱元璋亲自编写的《醒贪简要录》里,朱元璋就好好给官员算了一笔账:明朝正一品官员的年俸,是1044石禄米。这笔“年薪”意味着什么?意味着57个农民耕种873亩农田,一年勤扒苦做后,还有走来回一万多里路舂米,才将将挣出这些年。每一粒米都是民脂民膏,以朱元璋的话说“如此筋骨劳苦,方得许多粮米”。就这还抱怨工资低,要脸不?

而如果再参考明初的社会经济水平,就知这“工资”到底低不低。且不说一品官员的“年薪”,明朝正九品官员的年俸(每年61石),就相当于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一个普通地主家庭一年的纯收入。放在明代各阶层里,那是标准的“有钱人”。何况这“年俸”,也只是官员收入的一部分,另外还有“优免”:只要是官员,就可以免除大量徭役赋税,发展到明朝中后期,免个上千亩赋税都是常事。

而比起后人津津乐道的,朱元璋各种“大杀贪官”的血雨腥风来,常被很多“票友”无视的,却是朱元璋对清官们的优厚福利:明朝每三年一次的考核里,只要官员能够造福一方,不但会在京城赐宴,事迹布告天下,也会得到优厚的钱钞赏赐。《明史》《明实录》里都记载了大量朱元璋对清官“遣使以钞”“赐钞”的场景——“想要廉洁,先要人吃饱饭”的道理,他其实很懂。

所以,一手发高薪,一手严打贪官,经过三十年铁腕治理,明王朝终于一扫元末年间的贪风,出现了“吏治澄清者百余年”的好景象。明初的一个多世纪里,官员“守令畏法”也成了常态。明朝能从元末的废墟里高速崛起,缔造“宇内富庶”的盛世。这“为官者既受朝廷重禄”的“神逻辑”,就是重要原因。

至于晚明年间“前明多富家”,官员们凭着特权兼并土地,**到不可收拾的局面,原因当然很多,但“朱元璋工资低”的事儿,显然不是原因。倒是那“不肯为民造福,专一贪赃坏法,亡家果可怨乎”的“神逻辑”,至今依然值得太多人回味警醒。

三、刘锡鸿:

我国朝乾隆之世,非有火车也,然而廪溢库充,民丰物阜,鞭挞直及五印度,西洋亦效贡而称臣。

晚清年间,中国封闭的大门被打开,洋务派的有识之士们忙着自强求富,一群“清流”们也形成了顽固派,抱团反对一切变革。特别是19世纪下半叶,新兴的铁路行业已在全世界铺开,近代中国“修铁路”的呼声也大起。谁知刚“起势”,一群顽固派们就玩命开骂,骂得最积极的,就是这位刘锡鸿大人。

不过,虽说晚清“顽固派”们“金句频频”,诸如“同文馆导致旱灾”“铁路破坏风水”“电线杆破坏中国阳气”之类的神论,足以与“5g信号传播瘟疫病毒”之类的“名言”媲美。但那些晚清顽固派,大多都是一辈子没出过国门的老学究,说几句“名言”不稀罕。但这位刘锡鸿大人不同,人家曾作为副使出使英德等国,亲眼见识过近代文明,还发表过不少感慨,深知铁路的好处。可纵是这样,面对大清“修不修”铁路的问题,他照样抛出“神逻辑”:

“我国朝乾隆之世,非有火车也,然而廪溢库充,民丰物阜,鞭挞直及五印度,西洋亦效贡而称臣。”

这话的意思是说,乾隆年间时,咱们也没有铁路,可照样国富兵器,还引得各国“朝贡”。足以证明铁路这玩意,没有任何好处,不能不修。

以今天的眼光看,刘锡鸿这“神逻辑”,简直“神”到让人发指:乾隆年间大清没铁路,那以后就永远不用修?请问您依然生活在乾隆年代?但他真这么反智?其实,在英德呆了多年的刘锡鸿,很知道铁路的好处,就连他这抛出“神逻辑”的奏折里,都承认火车“行速者一昼夜三千里”,“乃叹火车是西洋利器”。但就算再好,乾隆没修过,咱也不能修!

其实,如此玩命反对,哪里是因为对乾隆“感情深”?铁路一旦修好,促进的是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冲击的是小农经济,损害的正是刘锡鸿为代表的,这些晚清旧官僚士大夫的利益。既然关乎自家腰包,再好的事儿也要反对。实在不占理,就搬出乾隆来“撑场”。还别说,这招真好使,原本一切就绪的晚清清江浦铁路工程,就这么被刘锡鸿给搅合黄了。

这一通“神逻辑”你背后的来龙去脉,也足以让人看清,近代史上某些“义正辞严”的“清流”们,背后自私的嘴脸。

这样“乱搅合”的神逻辑,其实就是清末“顽固派”的生动缩影,他们类似拖后腿的事儿,当然也不止这一桩。看过这样的可笑表演,就知道那个落后挨打的近代中国,想前进一点都有多难?那个时代负重前行的先行者们,当年顶着多大压力,该有多么可敬。

参考资料:罗家祥《欧阳修与狄青之死》、张立胜《晚清守旧派官僚集团研究》、乐小鱼《“靖康之耻”全是因为**?八十万禁军不能打还真是个体制问题》、陈梧桐《洪武皇帝大传》、万琪《明朝官员俸禄探析》、王玉华《晚清顽固派思想文化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