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都市 > 贾如的自我救赎 > 第31章 店家

贾如的自我救赎 第31章 店家

作者:李天庸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1-07-08 04:21:04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2019年也已经接近尾声,不少地方都迎来了第一场雪,大家都非常开心,不过开心归开心,突然一阵冷风吹来,还是让人忍不住想快点躲进温暖的屋子里,要么吹空调要么开暖气,南方人甚是喜欢烤火,实在不行裹紧棉袄也能过。

那么问题来了,棉花是在宋朝之后才在中国广泛种植并且为人所用的(宋之前并未普及),没有棉袄、棉被之前,古人在冬天又是如何御寒的呢?

第1种方式,用芦花、茅草、杨柳絮等填充被子。在《遵生八笺》里有这样一句话“深秋采芦花,装入布被中”,可见芦花常常被古人用来填充被子,但这种被子质量特别差,“败絮其中”里的“败絮”就是说这些“破”填充物。

这里我们可以先看看杜甫是怎么写的,“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布做的被子盖了许多年,又冷又硬,跟盖着铁似的,孩子睡觉踢被子、床头屋顶还漏雨,这场景光是想想都“冷死人”,可见引进棉花之前许多人都盖的是布被子。

但是这些是穷人家的被子,古代的富人家是特别会享受生活的,其实棉被根本入不了他们的眼,爱看古装剧的朋友肯定知道,古代富贵人家特别喜欢狩猎,狩猎就会得到很多动物,比如小型动物兔子,先把它们的毛皮完整剥离下来做成围脖等小件物品,再将兔肉烹饪食用,大型动物如老虎,常被拿来当作地毯、毛毯,主人踩着觉得特别霸气。

至于被子的填充物,就用鹅毛、鸭毛、羊毛等等,绝对比棉被要轻巧暖和得多,所以富人家冬天根本不怕冷。

第2种方式,烤火。说起中国烤火的历史和讲究,那可就非常多了,比如火炕、火盆、熏炉(红炉)、手炉(火笼)、脚炉(汤婆子、锡夫人),是样样俱全,而且很多发明至今沿用。

听说你还没准备好礼物?京东美妆满499减150,立即查看!广告

京东

立即下载

特别是这个脚炉“汤婆子”,它一般由锡或者铜制成椭球状或南瓜状的瓶子,上方开口带有帽子,热水就从口子里灌进去,睡觉之前放进被子里,跟热水袋有点像。在古代,“汤婆子”甚至还会作为婚嫁的礼品,质量好工艺棒的“汤婆子”还会被传给下一代人。

第3种方式,筑火墙。“火墙”是利用炉灶的烟气通过立砖砌成的空心短墙采暖的设备,其实跟“火坑”有异曲同工之妙,由炉膛、火墙体和烟囱3部分构成。

在汉代皇宫里就出现了由火墙构成的“温室殿”,师傅们把花椒树的花朵捣碎弄成泥,然后涂在墙壁上,正是因为古人知道花椒可以抗寒保暖,并不是随便找它作为材料。加上捣碎后的泥颜色呈现粉色,具有芳香的味道,还防蛀虫可以保护木质结构的宫殿,住在这种宫殿里对人的身体是很好的,这个宫殿也叫做“椒房殿”。

最后一种方式就是吃热食,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就知道吃东西可以抗寒,而且冬天吃的食物要用炭火类的烤着吃,吃的东西也得是热性的,比如羊肉、狗肉、萝卜等等,吃完再喝一口酒,整个人都暖了。

当然了,这一切的取暖方式都建立在有钱的基础上,贫困的老百姓可不能享受,就连烤火,都不见得有足够的木柴或是炭火,对贫困的老百姓来说,冬天是非常残忍的,每年冬天冻死的人也不在少数。

如今我国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家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很少有人担心冬天会被冻死了,已经是十分幸运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