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小说里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那些笔下的人物都很具有典型性,比如:祥林嫂。这些人物的命运多多少少带有一些悲剧色彩或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并且能够让读者观后产生深深的思考。
众所周知,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是具有典型意义的,麻木、冷漠、嘲讽、庸俗,而这些东西也是导致主人公命运走向悲剧的推手,然而在我们年纪尚小的时候,往往不能明白作者这样安排剧情的深意。
年少之时,曾经读过鲁迅的小说《祝福》,那个时候还不能理解伟大的文学家烘云托月的创作手法,而是将关注点都放在那个叫祥林嫂的女人身上。不仅因为她是小说里的中心人物,最为重要是祥林嫂那让人难以忘怀的沉痛命运。
那时,我们去哀叹勤劳而又坚韧的祥林嫂命运的不幸和悲惨,也讨厌她的迷信无知与惹人厌烦,甚至逢人便诉说着自己的遭遇与苦难,将自己儿子被狼叼走的事情,四处哭诉以求同情。
我们对祥林嫂复杂的感情,简而言之一句话,那便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是真的将错归于祥林嫂身上的时候,又觉得于心不忍,毕竟像这样无知又不幸的妇女在旧的社会背景下能够活下去便已经是何等艰难。
其实祥林嫂曾经反抗过,只不过后来的结果却并不美好。在她第一次逃离自己的婆家后,她在鲁四爷家做长工曾得到过一段舒心安详的生活,主人家虽芥蒂她是一个寡妇,却也是见她手脚灵快很是喜欢,只是后来的祥林嫂逃不过被婆家当作商品卖出去的可悲命运。
被婆家当作商品卖出去的时候,祥林嫂也曾激烈地反抗,但好在这一次“她交了个好运”,这个男人是不错的,她在命运的安抚下慢慢地顺从。后来,祥林嫂更是生了一个大胖儿子,就连卫婆子都忍不住说一句她有福气。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祥林嫂的命运在这里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他的丈夫染上风寒断送了性命,他的儿子也让山上的狼给衔走了。等到祥林嫂找到人的时候,他的儿子血淋淋躺在草窝里,五脏六腑都被狼吃了。
走投无路的祥林嫂再一次回到了鲁镇,她涕泗横流地向别人诉说着自己儿子的悲惨故事,引来了一些慈悲太太们的哀叹流泪。她原先的主人也因她那让人听了心痛欲裂的故事留下了她。
共情不能长久,当祥林嫂三番五次、一而再再而三地讲诉着她儿子的不幸时,就连最慈悲地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了。于是,这一切都开始变了。
鲁四爷开始嫌弃祥林嫂是死了两回丈夫的寡妇,认为她是不祥的,并不让她来插手祝福祭祀的事情。鲁家四婶也不满祥林嫂现在的表现大不如前,“手脚不灵,记性不好,死尸似的脸上整日没有笑容。”
镇上的其他人也对她冷冰冰的,不再像以前那样悲悯同情。最后将祥林嫂逼向悬崖边缘的是一个叫柳妈的帮工。柳妈告诉祥林嫂,你死后是要下地狱的,你有两个丈夫,到时候阎王爷会把你分成两半。
祥林嫂怕极了,柳妈便给祥林嫂出谋划策,让她土地庙里捐一条门槛,给千人踏,万人跨,这才赎了一世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当祥林嫂忍受着身边人对她的嘲讽冷漠与庸俗的调侃时,她终于攒够了钱,去土地庙买下了一条门槛。
当她满怀希望地觉得自己已经不再是晦气的人时,镇上的人却并没有因此对她有任何的变化,鲁家的人依然嫌弃她的不洁之身和伤风败俗,而镇上的其他人更是对她变本加厉地冷嘲热讽。
直到最后,祥林嫂被鲁四爷赶出家门,成了乞丐,最后在“我”含糊其辞的致命一击下,惨死雪地。祥林嫂何其悲哀的一生就这样草草地结束了,可是镇上的人却并没有丝毫愧疚,甚至骂她是一个谬种。
年长再读祥林嫂,恍然已是书中人
以前看书总是觉得故事情节有趣,现在才明白书中的人物早已照进现实的悲哀。后来,年长之后再读祥林嫂,这一次关注的焦点却是她四周的看客。那些看客冷漠无情,麻木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