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人民自古重视封建礼教。从最初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也是为了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文化而创办儒学,祠堂也就是祭祀祖先的地方。纵观历史,中国人民对于种族,家族观念是比较强烈的。
皇位的继承也是嫡长子继承制度,一般情况下,只有皇帝的亲生儿子才能继承皇位。古代,大家族联姻也是讲究门当户对,血统纯正。
祠堂开始于汉代,祠堂也是宗教文化中的一种,祠堂也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其中“孝”包含内容较多,也形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孝亲敬长的优良文化传统。对现代文明也起到促进作用。
一般都是南方的祠堂多,北方的祠堂少。为什么南方人注重祠堂,而北方人不太注重祠堂文化?以下就是我列举的原因。
首先,南北方文化差异较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北方地形多以山脉,森林,平原荒地为主。多养牲畜维持生活,特别是内蒙古地区多以放牧为主。北方气候较干旱,北方人性格豪爽,大大咧咧。
所以,北方文化以游牧文化为主,北方人对生和死看得比较淡。一般人去世后,会直接下葬于土地中,不会建造祠堂等进行祭拜,一般都是直接去坟墓所在地进行祭拜。
北方人对死者非常尊重,会进行土葬,水葬等方式,让死者安息。埋葬死者时,地点一般选在列祖列宗坟墓处,也讲究家族,但没有建立祠堂的必要。
因为北方人觉得死者的肉身不在了,这个人不存在了,没有入土为安的概念。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北方人宗族观念还是比较淡薄。
南方地形以平原为主,濒临海洋,大江大河纵横交错。南方水土好养人,南方人多温柔,内敛。他们不会像北方人那样豪放,他们更多的是南方人独有的柔美。南方人非常重视祠堂文化,注重宗教家族观念。
他们对于死者也非常的尊重,每年的清明或者其他时间,会去祠堂对祖先和自己家族死去的人进行祭拜。古时候的南方,皇帝更是注重宗教与血缘家族观念,保留了许多中原正统文化。所以,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南方人依旧重视祠堂祭祀。
其次,古代社会稳定形式不同。北方人多以游牧民族为主,大多数性情豪爽,而北方也是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地区。少数民族统一其他民族,大多数是通过战争进行统一,社会局势动荡不安,人们流动性比较大,不会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
因此,宗教文化统一不到一起。历史上也发生过著名的北民南迁事件。当时北方战乱太多,许多百姓逃离到了南方,而南方社会较稳定,不易发生战乱,南方远离政治中心,有任何战争,对于南方的影响是最小的。
所以,南方人居住稳定,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居住地,为祠堂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南方人有着浓厚的宗教文化,也跟战争少有关。
战争少不用为换住所而发愁,居住条件稳定,家庭关系稳定,因此会重视宗教文化。而北方人一直都在躲避战乱,居无定所,所以不会传承宗教文化其中的祠堂文化。
再次,礼仪教育的接受不同。北方大多数是以游牧民族为主,居无定所,逐草而生,北方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家,只有随着季节草地更替的住所。所以,更多的时间,北方人都是在奔波劳累,没有时间接受礼仪的教育与教化。
在性格上,北方人大多都是粗犷豪爽的性格为主,每天都在思考自己如何继续生存的问题,没有时间注重礼仪与教化,没有对礼仪教育过多的重视。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