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马开合。
到十五岁,一直是安皖宣城一个偏远山沟里一户人家的独子,父母双全,他们养活的了我,却供不起我念书。初中辍学,一直帮衬着家里农活,日子不好,但不坏。
九八年,发洪水,田淹了,村毁了,人也遭了灾,独独我嘎爸(爸爸)遭了“祸”。他得了大肚子病(血吸虫病的俗称),什么都不懂的村里人怕传染,拦着当时哭哭喊喊的嘎妈和我,把他隔离去别地儿。
等水退下来,他的死活没人知道。
只知道住了十五年的房子,像碰碎的鸡蛋,木头瓦片碎了一地,自己的枕头、被子,甚至是把柴刀全给冲走了。
无依无靠,无处睡觉,我嘎妈带着我回到她娘家,里面没有血浓于水的温暖,只有舅舅舅妈如洪水般的奚落冷眼。
熬了三个月,我嘎妈终于经娘家人撮合,改嫁了,讨来的彩礼钱全让姥姥给舅舅盖新房。而我,一分没有,平白无故,嘎妈就这样离我远去。因为嫁的男人不愿意我认他爹,说是十五了,养的生怕养成一头白眼狼。
于是十五岁那年,我,无父无母。
那个时候,洪涝把村里各户的家、地都给“吞”了。他们自己的家都没了,谁会有心思顾及我这个无家可归的?
那个时候,我除了我自己,什么都没有了。会的,除了认一筐字,识一地粮,别的什么都不懂。幸亏天无绝人之路,那会儿撞上黔贵打工回来的俩同乡,他们要招工。
那个时候,村里往城市务工,没人熟人压根找不到门路。运气好,他们相中了我,还愿意包我车票钱。印象很深,那一次我跪下了,泪流满面有没有不清楚,但泣不成声是铁定的,因为出发那天,我的嗓子还沙哑着。
一路上,我以为他们是好人,做什么都麻利乖巧,就想和他们交上干亲,结果到了站,竟真的实现了。有一刹那,我感觉,一块伤心的心田终于浇上高兴的泪水。
他们给我办了一张假的身份证,许我认那个年长剽悍的叫“表舅”,对我一直挺照顾有佳的年青让我唤他“表哥”。双手接身份证那一刻,我无比地爱他们,因为他们给了我一个家,同样,我无比地恨我嘎妈,因为她夺了我一个家。
接下来,“表舅”和“表哥”用好几辆大巴的路程,把我从黔贵火车站带到了一座矿场里,给矿长介绍的时候他们谎称我十八岁,我信任他们,木讷地点头称是。矿长看我是标准的农村娃,试了几下很有力气,合格留用了,给的工钱不高,两百,但包吃住。
我满心欢喜,还没等领第一个月的工钱,就掰着指头,盘算着该给“表哥”、“表舅”买点啥。可没过五天,呜呜警笛响着,突然来了一群警察,他们好十几人围追堵截,竟把表哥表舅逮捕了,说他们是什么“矿洞诈骗谋杀案”的嫌疑人,还将我带回了警局调查录口供。
那个时候,我才明白,面慈的不一定心真善。就像他们,他们招供说,居然想隔段时间把我杀了,谎称矿难找矿长讨一笔抚恤金。呵呵,我的命挺值钱的,能从厂里讨到一两万。
就这样,我幸运地躲过命劫,留下了性命,可就是那两百块包吃住的饭碗丢了,原因是矿场停工整顿,禁止雇童工。
失了业,一个安皖的人在黔贵的土地上,人生地不熟,沦落成一个流浪的小乞丐。所幸扒垃圾堆、偷鸡摸狗没干多久,又有一家煤矿厂暗地里重开起来,广纳群“贤”,招了我“屈才”当背煤童。
发一个竹篓,里面能装大约一百斤的煤炭球。订这些煤球的都在五十里、一百里开外的乡下村庄,那边的山里,家家户户都以种烟烤烟发财,所以这煤球隔三差五就要,少不得拖延。
也耽误不得,因为煤球堆在一块会自燃,能烧的竹篓滚烫滚烫像着了火。
一开始跑,煤粉容易吸到嘴里、鼻子里,惹得我咳嗽流泪,后来习惯了,也就能顶着灰头黑脸,不要命地跑。
借这个,我挣了钱,一趟几十里山路,一趟五毛钱。
一天下来,我能挣6块,够买几块面包,对付着肚子吃完还能剩一两块,那时候,我梦想能趁热吃一碗三四块的螺蛳粉。
可是始终都吃不到,因为有时候太饿了,可能前些时候攒的也都搭进去了,也就凑不足钱买一被褥,买一衣服,买一裤子,买一鞋子,什么都买不起,冻也就挨不住。
黔贵的冬天,对于单薄衣服的自己,真冷。
尽管在桥墩下,烤了火,我又找了很多干秸秆垫着,但冬天一来,还是瑟瑟发抖着被冻醒。可实在没有棉絮被子,也买不起,更不会做梦想着有人送我,咋办?
偷。
虽然土地教会了我敦厚,可皮糙肉厚一样经不住生存的鞭打。
何况,天寒了我,人冷了我,我又何必拿我冻坏的脸贴他们热屁股呢?偷呗,不偷我会死,他们被偷却冷不死。
于是,我有了被子,有了棉袄,有了棉裤,还能换着袜子穿。再然后,我十六岁第一次换了一双新鞋,据说还是大品牌,叫回力。
再到后来,瘦的跟麻杆似的我,黑的跟煤炭似的我,竟然硬生生撑到了十七,而且在深山老林里,幸运地找到了一座灶君庙——
庙里的墙塌了一截,其它几面的墙皮也掉了,露出斑驳的砖块色。稳坐中央的灶君神像,它上面的屋顶裂了一道长长的缝,阴天时就老往里飘风灌雨。
但跟桥墩一比,肯定只好不差。
终于,我不用再睡桥墩了。我打算住这儿,花了半天的时间偷了一户人家一口正煮着菜汤的锅,捡了一些破烂,铺了一地的秸秆棉絮,吃睡在这,有了一个家的样子。
很久很久,以背煤为生,靠偷窃为活,偷生,就是为能苟且地活着。多活一天,就多一天不让阎王爷派牛头马面捆了我下地府,因为我的罪,注定要走十八层的好几层。
不清楚是不是应了“坏人活千年”的话,也不清楚是不是灶王爷看我可怜,迟迟阻止阎王爷来收了我,总之让我活到了遇上我师傅。
打那以后,灶君庙这个家我才别了,从此四海又成了我的家。
之后,等等,我为什么会想起这些,我不是在和离三他们三个吃饭吗?
喝多了酒微醺的马开合回过神,直起驼着的背,他呆滞的双眼又闪烁有神。他记起来了,他自己是因为听见了久别的“煤”,才陷入了这沉沉的回忆。
“……4月15日,国、家发改委调整了南方、华东、华中、华北4个区域电网的电价,电价总水平平均提高了2.2分。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解决电力企业成本增支问题,调动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那2.2分钱究竟能否有效调整煤电双方的心理平衡呢?有请专家……”
此时,一台搁在木桌上的16寸彩电,里面正播着“煤电之争”的专题报道。
然而,小饭馆里消费的升斗小民对此毫无兴趣,他们中的一人实在听不下去,放下筷子,冲忙活的老板娘直嚷嚷:“哎,老板娘!我说你把遥控板又放哪啦!给我换一个频道,那个……那个《大汉天子》就快播了。”
“先看这个,这个要紧。”旁边一桌有一个中年人驳了一句。
“要紧,要紧有啥用!你看了以后,电价就不涨啦?”那人朝中年人瞥了一眼,一把抢过老板娘递来的遥控器。他一边换台,一边大大咧咧说,“官府说涨,它就会涨,咱们老百姓能咋办?就受着呗,难道还能去大门口去苦去闹求别涨!”
人很多就是这样,情愿活得糊里糊涂,不明不白。他们觉得,就算问清楚了为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该涨的总该涨,该跌的总该跌,自己茶米油盐的生活反正一样过得不好。反倒是因为知道的太多,那种没有希望的无力感,只会使生活也变得不舒服。
中年人瘪瘪嘴说:“那听听总没错,至少国家涨的合理,多交钱的时候我也舒坦些。”
“合理咋啦!合理我掏钱也不舒坦,还不如多看会儿电视去去火。”那人把频道摁到教育3台,王刚扮演的主父偃随即出现在清晰的画面中。
他们得过且过,凑合着活,比起为什么生活这么紧巴,为什么挣的钱少花的钱多,兴许还不如问明白电视剧里男主角为什么会喜欢女主角。至于煤价的涨,他们,就和千百年前的老祖宗,一样承受着。
“开合,你发呆想什么呢?”李天甲嚼着几粒花生米,凝视着他。
“没……没什么,来,四哥,我们走一个。”马开合噙着泪跟李天甲碰了一杯,但那份心底沉痛的话,清醒的他却不会往气氛轻快的酒桌上说。
搁下酒杯,啤酒喝入肠胃里时,眼泪便从眼眶里夺目而出。他止不住在想,到底那狂飙增涨的煤价里,掩藏着多少像他这样童年的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