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九)圜土即谪作
《周官》大司寇:“以圜土聚教罢民。凡害人者,寘之圜土而施职事焉,以明刑耻之。其能改过,反于中国,不齿三年。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司圜:“掌收教罢民。凡害人者,弗使冠饰而加明刑焉。任之以事而收教之。能改者,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虽出,三年不齿。”云反于中国,则是圜土在边竟也。《墨子·尚贤下》:“昔者傅说,居北海之洲,圜土之上,衣褐带索,庸筑乎傅岩之城。”云北海之洲者,古以夷、蛮、戎、狄为四海,语增以为真滨海,乃以其所居之地为洲,此不足信,然其在边竟则实矣。《正月》之诗曰:“民之无辜,并其臣仆。”《毛传》曰:“古者有罪,不入于刑,则役之圜土,以为臣仆。”即《周官》之制也。《管子·揆度》:“力足,游荡不作,老者谯之,当壮者遣之边戍。”《史记·商君列传》:“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游荡不作,即所谓罢民。乱化之民,则商君比之害人者尔。古征戍亦役之一,秦汉时用兵多,乃变谪作为谪戍耳。然亦非始皇所创也,圜土即谪作也。而晁错乃以是深罪始皇,若以为始作俑者,非其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