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其他 > 咪咕公版·读史札记 > (六二三)生日

咪咕公版·读史札记 (六二三)生日

作者:吕思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1-12-18 15:34:07

(六二三)生日

生日称庆,古无有也。《隋书·高祖纪》,仁寿三年四月癸卯诏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但风树不静,严敬莫追,霜露既降,感思空切。六月十三日是朕生日,宜令海内为武元皇帝、元明皇后断屠。”是为帝王诏旨自言生日之始,然尚出于追念劬劳之意,未曾令人称庆也。《旧唐书·玄宗纪》,开元十七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燕百寮于花萼楼下。百寮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王公已下献镜及承露囊,天下诸州咸令燕乐,休暇三日,仍编为令。从之。”则群以宴乐为务,绝无感怆之意矣。《新唐书·礼乐志》述其事,谓其“君臣共为荒乐,当时流俗多传其事以为盛。其后巨盗起,陷两京,自此天下用兵不息,而离宫苑囿,遂以荒堙。独其余声遗曲传人间,闻者为之悲凉感动”,岂不哀哉!然自肃宗已后,皆以生日为节,惟德宗不立节,然王虔休犹作《继天诞圣乐》以进,固知其端一开,其流不易塞也。《旧唐书·职官志》礼部,“凡千秋节御楼设九部之乐,百官袴褶陪位”。《礼乐志》又曰:“帝幸骊山,杨贵妃生日,命小部张乐长生殿,因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方进荔枝,因名曰《荔枝香》。”《旧唐书·睿宗诸子传》:“(玄宗)每年至宪生日,必幸其宅,移时宴乐。”则相与为荒嬉者,又不独一千秋节矣。

《旧唐书·韦绶传》:“穆宗即位,以师友之恩,召为尚书右丞兼集贤院学士。绶以七月六日是穆宗载诞节,请以是日百官诣光顺门贺太后,然后上皇帝寿。时政道颇僻,敕出,人不敢议。久之,宰相奏古无生日称贺之仪,其事终寝。”《新唐书·唐临传》:孙绍,中宗时为太常博士。“四时及列帝诞日,遣使者诣陵如事生,绍以为非礼,引正谊固争。”是生日唐时人固皆知其非礼也,特莫能诤耳。夫古无是礼者,何也?古无历日,安知生日。臧荣绪以宣尼庚子生,是日陈五经而拜之,失尊圣之道矣。然宣尼庚子生,犹有书传可据也。武宗初即位,即以二月十五日为玄元皇帝降生日,立为降圣节,则矫诬甚矣。

所恶于生日称庆者,何也?曰:为其多费也。《旧唐书·文宗纪》:“开成二年九月史无九月字,然八月壬辰朔,其月不得有甲申。甲申诏曰:庆成节朕之生辰,天下锡宴,庶同欢泰。不欲屠宰,用表好生,非是信尚空门,将希无妄之福。恐中外臣庶,不谕朕怀,广置斋筵,大集僧众,非独凋耗物力,兼恐致惑生灵。自今宴会蔬食,任陈脯醢,永为常例。”观此,知广置斋筵,费转大于陈脯醢者也。“又敕:庆成节,宜令京兆尹准上巳、重阳例,于曲江会文武百寮,延英奉觞宜权停。”盖自甘露变后,帝居常忽忽不怿,见《新唐书·李训传》。故有此敕。然曲江之会,自此又成故事矣。《纪》于是年及三年四年皆书之。《新唐书·赵隐传》:隐以咸通末辅政,“懿宗诞日宴慈恩寺,隐侍母以安舆临观”。可见燕集之盛。《旧唐书·哀帝纪》:帝以八月丙午即位,“甲寅,中书奏:皇帝九月三日降诞,请以其日为乾和节。从之。丁巳,敕:乾和节方在哀疚,其内道场宜停。庚申,敕:乾和节文武百寮诸军诸使诸道进奏官准故事于寺观设斋,不得宰杀,只许酒果脯醢。辛酉,敕:三月二十三日嘉会节。伏以大行皇帝仙驾上升,灵山将卜,神既游于天际,节宜辍于人间。准故事,嘉会节宜停”。是时唐已朝不保夕,而旬日之间,因此降敕者四焉,岂不哀哉!梁太祖生日曰大明节,开平二年,百官设斋于相国寺。三年,帝御文明殿,设斋僧道,召宰臣、翰林学士预之。后唐明宗生日曰应圣节,百寮于敬爱寺设斋。晋高祖生日曰天和节,宴近臣于广政殿。周太祖生日曰永寿节,广顺二年七月丙辰,诏内外臣寮,每遇永寿节旧设斋供,今后中书门下与文武百官共设一斋,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已下共设一斋,枢密使内诸司使已下共设一斋,其余前任职员及诸司职掌更不得开设道场及设斋。皆见《旧五代史·本纪》,饮食若流,万舞翼翼,谓之何哉?

休假例为三日,自唐至五代无变。《旧五代史·梁太祖纪》:开平元年五月“辛巳,有司奏以降诞之日为大明节,休假前后各一日”。《末帝纪》:乾化三年三月,“文武百官上言,请以九月十二日帝降诞日为明圣节,休假三日,从之”。《唐明宗纪》:天成元年六月,“中书奏请以九月九日皇帝降诞曰为应圣节,休假三日,从之”。降圣节本休假一日,《旧唐书·武宗纪》。《薛史·后唐·明宗纪》:天成三年正月,中书上言:“旧制遇二月十五日为圣祖降圣节,应休假三日,准会昌元年二月敕休假一日,请准近敕。从之。”则未尝有三日之制也。《末帝纪》:清泰二年正月乙已,“中书门下奏:遇千春节,凡刑狱公事奏覆,候次月施行。今后请重系者即候次月,轻系者即节前奏覆决遣。从之”。《晋高祖纪》:天福六年“二月辛卯诏天下郡县,不得以天和节禁屠宰,辄滞刑狱”。则其废事,又有出于休假之外者矣。

《旧唐书·崔日用传》:玄宗拜日用吏部尚书,“日用尝采《毛诗·大雅、小雅》二十篇及司马相如《封禅书》,因上生日表上之,以申规讽,并述告成之事。”《韦执谊传》:“德宗载诞日,皇太子献佛像。”生日进献,其初盖不过如此而已。乃后遂有大相径庭者。《新唐书·常衮传》言:代宗时,“天子诞日,诸道争以侈丽奉献,不则为老子、浮屠解祷事。衮以为:汉文帝还千里马不用,晋武帝焚雉头裘,宋高祖碎琥珀枕,是三主者,非有聪明大圣以致治安,谨身率下而已。今诸道馈献,皆淫侈不急,而节度使、刺史非能男耕而女织者,类出于民,是敛怨以媚上也,请皆还之”。然《食货志》言:帝生日、端午,于四方贡献至数千万者,加以恩泽。则岂徒不能还之而已!《旧唐书·齐映传》:映以贞元二年拜平章事,三年正月贬夔州,又转衡州,七年授桂管观察使,又改洪州刺史、江西观察使。“映常以顷为相辅,无大过而罢,冀其复入用,乃掊敛贡奉,及大为金银器以希旨。先是,银瓶高者五尺余,李兼为江西观察使,乃进六尺者,至是,因帝诞日、端午,映为瓶高八尺者以献。”《卢征传》:“贞元八年春同州刺史阙,特诏用征,数岁转华州剌史。征冀复入用,深结托中贵,厚遗之。故事:同、华以近地人贫,每正、至、端午、降诞,所献甚薄;征遂竭其财赋,每有所进献,辄加常数,人不堪命。”盖踵事增华,遂成风气矣。《新唐书·郑珣瑜传》:“为河南尹,未入境,会德宗生日,尹当献马,吏欲前取印白珣瑜视事,且纳贽;珣瑜徐曰:未到官而遽事献礼欤?不听。”盖吏之务求自媚如此。《旧五代史·梁太祖纪》:开平元年大明节,内外臣寮各以奇货良马上寿;二年,诸道节度、刺史各进献鞍马、银器、绫帛以祝寿;三年,诸道节度、刺史及内外诸司使咸有进献。此岂能男耕女织欤?又《袁象先传》云:“梁祖领四镇,统兵十万,威震天下。关东藩守,皆其将吏,方面补授,由其保荐,四方舆金辇璧,骏奔结辙,纳赂于其庭,如是者十余年,寖成风俗。藩侯牧守,下逮群吏,罕有廉白者,率皆掊敛剥下,以事权门。”观此而梁祖之生辰所取于其下者可知矣。又《唐明宗纪》:即位后,诏“天下节度、防御使,除正、至、端午、降诞四节量事进奉,达情而已,自于州府圆融,不得科敛百姓。其刺史虽遇四节,不在贡奉”。又《晋高祖纪》:天福六年正月戊辰诏:“应诸州无属州钱处,今后冬至、寒食、端午、天和节及诸色谢贺,不得进贡。”观此,知当时诸州之于各节进奉,实有力不能胜之苦也。然又《汉隐帝纪》:乾祐三年三月,“邺都留守高行周、兖州符彦卿、郓州慕容彦超、西京留守白文珂、镇州武行德、安州杨信、潞州常思、府州折从阮皆自镇来朝,嘉庆节故也”。则诸州镇于贡奉之外,又有身自来朝者矣。仆仆道途,又增馆驿之费,在朝廷亦更增宴犒之费而已。又《唐明宗纪》:天成二年九月“伪吴杨溥遣使以应圣节贡献”,则邻国亦有来者,可见其时之人视生日之重矣。

《旧唐书·李德裕传》云:“元和已来,累敕天下州府,不得私度僧尼。徐州节度使王智兴聚货无厌,以敬宗诞月,请于泗州置僧坛,度人资福,以邀厚利。江、淮之民,皆群党渡淮。德裕奏论曰:王智兴于所属泗州置僧尼戒坛,自去冬于江淮已南,所在悬榜招置。江淮自元和二年后,不敢私度;自闻泗州有坛,户有三丁,必令一丁落发,意在规避王徭,影庇资产。自正月已来,落发者无算。臣今于蒜山渡点其过者,一日一百余人。勘问惟十四人是旧日沙弥,余是苏、常百姓,亦无本州文凭,寻已勒还本贯。访闻泗州置坛次第,凡僧徒到者,人纳二缗,给牒即回,别无法事。若不特行禁止,比到诞节,计江、淮以南,失却六十万丁壮。”此藩镇借进奉之名,以图自利之实最显者也。失却丁壮,为官家所深惧。然《薛史·梁末帝纪》:龙德元年,“三月丁亥朔,礼部员外郎李枢上言:请禁天下私度僧尼及不许妄求师号紫衣。如愿出家受戒者,皆须赴阙比试艺业施行。愿归俗者,一听自便。诏曰:两都左右街赐紫衣及师号僧,委功德使具名闻奏。今后有阙,方得奏荐;仍须道行精至,夏腊高深,方得补填。每遇明圣节,两街各许官坛度七人,诸道如要度僧,亦仰就京官坛,仍令礼部给牒。今后只两街置僧录,道录、僧正并废”。此诏限制颇严,然明圣节仍许度七人者,盖终牵于福报之说也。又《唐庄宗纪》:同光二年十月甲戌,“河南尹张全义上言:万寿节日,请于嵩山开瑠璃戒坛度僧百人。从之”。庄宗乱政不足论。又《唐末帝纪》:清泰二年三月辛亥,“功德使奏:每年诞节,诸州府奏荐僧道,其僧尼欲立讲论科、讲经科、表白科、文章应制科、持念科、禅科、声赞科,道士欲立经法科、讲论科、文章应制科、表白科、声赞科、焚修科,以试其能否。从之”。唐世每逢诞节,恒有会三教讲论之举,见《旧唐书·李泌、韦渠牟、白居易》《新唐书·徐岱传》。《梁太祖纪》:开平元年宣旨罢之。然《明宗纪》:天成元年召缁黄之众于中兴殿讲论,从近例也。则其后又复矣。州府盖因之,而有奏荐之举邪?

《薛史·晋高祖纪》:天福四年二月庚子,“以天和节宴群官于广政殿,赐物有差。”是逢诞节,上于其下,亦有所赐也。《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隐帝遣供奉官押班阳曲张永德赐昭义节度使常思生辰物。”胡三省《注》曰:“生辰物,谓圣节回赐。”《旧唐书·太宗纪》:贞观二年“六月庚寅皇子治生,宴五品已上,赐帛有差,仍赐天下是日生者粟”,更为无名之滥赐矣。《高宗纪》:龙朔二年“六月己未朔,皇子旭轮生”,“七月丁亥朔,以东宫诞育满月,大赦天下,赐酺三日”。案此时旭轮非东宫,《新唐书·纪》书以“子旭轮生满月,大赦,赐酺三日”是也。又永淳元年“二月癸未,以太子诞皇孙满月,大赦,改开耀二年为永淳元年,大酺三日”。则生子满月相庆,唐时亦已有之,赐酺亦为滥恩,大赦更成乱政矣。

《薛史·晋少帝纪》:天福七年七月,“遣中使就中书赐宰臣冯道生辰器币,道以幼属乱离,早丧父母,不记生日,坚让不受”。岂真不记生日哉?无亦不欲受无名之赐,而为此逊辞以谢邪?冯道犹如此,而世之遇生辰俨然受馈者可耻矣。

《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二月:“朝廷欲移易藩镇,因其请赴嘉庆节上寿,许之。”《注》:“《五代会要》:帝以三月九日为嘉庆节。”洪迈《随笔》曰:“唐穆宗即位之初年,诏曰:七月六日是朕载诞之辰,其日,百寮、命妇宜于光顺门进名参贺,朕于门内与百寮相见。明日,又敕受贺仪宜停。先是,左丞韦绶奏行之,宰臣以为古无降诞受贺之礼,奏罢之。然次年复行贺礼。诞节之制,始于明皇,今天下宴集,休假三日。受贺之事,盖自长庆至今用之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