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其他 > 咪咕公版·秦汉史 > 第六节 道教之原

咪咕公版·秦汉史 第六节 道教之原

作者:吕思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1-12-18 15:34:31

第六节 道教之原

神仙家之所求为不死,非淫侈者无是欲,其所以致之之术,亦非悠闲有财力者不能为,故神仙家之说,流传并不甚盛,而巫术则大行。此本无足为怪。然巫术亦颇与神仙家相杂,而牵引遂及于老子,此则纷纭,有不得不加以辨正者矣。

汉世所谓黄、老者,黄指黄帝,老指老子,事本明白无疑。乃《后汉书·陈愍王宠传》言宠与国相魏愔共祭黄老君求长生福,则所谓黄、老者,非复学术之名,而为淫祀之一矣。黄老君似非黄、老,然《楚王英传》言英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齐戒祭祀。《桓帝本纪》:延熹八年正月,遣中常侍左倌之苦县祠老子。十一月,使中常侍管霸之苦县祠老子。九年七月,祠黄帝于濯龙宫。《论》言前史称桓帝饰芳林而考濯龙之宫,设华盖以祠浮屠、老子。注:前史、《东观记》也。《襄楷传》:楷上疏言: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则所谓黄老君者,亦必因黄、老之学之黄、老而附会者也。《逸民传》言矫慎少学黄、老,隐遁山谷,仰慕松、乔导引之术。汝南吴苍遗书曰:“盖闻黄、老之言,乘虚入冥,藏身远遁。亦有理国养人,施于为政。至如登仙绝迹,神不著其证,人不睹其验。吾欲先生,从其可者,于意何如?”《三国志·孙登传》:临终上疏曰:“愿陛下割下流之恩;修黄、老之术。”合上节所引仲长统《卜居论》之辞观之,并可见黄、老之学,与神仙家言稍相殽杂。《后汉书·皇甫嵩传》言张角奉黄、老道。《襄楷传》:楷自家诣阙上疏云:“臣前上琅邪宫崇受于吉神书,不合明听。”十余日,复上书曰:“前者宫崇所献神书,专以奉天地、顺五行为本,亦有兴国、广嗣之术。其文易晓,参同经典,而顺帝不行,故国胤不兴。孝冲、孝质,频世短祚。”《传》云:“初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大平青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宗,而多巫觋杂语。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乃收藏之。后张角颇有其书焉。”而《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论》,言张脩使人为奸令祭酒,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则老子与张角、于吉、张脩等诬罔之徒,皆有关系矣。是何哉?案《史记·儒林传》言:窦大后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果为今老子书,辕固生即不信其术,岂得谓为家人言?盖其所谓老子书,实非今之五千言,巫术之附会老子旧矣。所以然者,神仙家及巫术,皆依托黄帝,而黄、老同为道家,故因黄帝而及老子。其使人都习五千言,则彼固不求其义之可解,抑或别有其附会之说也。襄楷前疏言《神书》其所自上,后疏又云宫崇献,其语显相矛盾。楷正士,安得献此妖妄之书?古缣帛甚贵,其书安得有百七十卷?《三国志·孙策传注》引《志林》云百余卷,亦大多。《注》谓《神书》即今道家《大平经》,盖即造《大平经》者所伪托耳。神仙家与巫术,并依托老氏,遂开后世所谓道教者之原矣。

当时巫鬼之流,分为两派:一与士大夫交结,如于吉是。一则荧惑细民,如张角、张脩是。于吉事见《三国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云: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策尝于郡城门楼上集会诸将宾客。吉乃盛服,杖小函,漆画之,名为仙人铧,趋度门下。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迎拜之。掌宾者禁呵不能止。策即令收之。诸事之者悉使妇女入见策母,请救之。母谓策曰:“于先生亦助军作福,医护将士,不可杀之。”策曰:“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诸将复连名通白事陈乞之。策曰:“昔南阳张津,为交州刺史,舍前圣典训,废汉家法律,尝著绛帕头,鼓琴,烧香,读邪俗道书,云以助化,卒为南夷所杀。此甚无益,诸君但未悟耳。今此子已在鬼箓,勿复费纸笔也。”即催斩之。县首于市。诸事之者尚不谓其死,而云尸解焉,复祭祀求福。又引《搜神记》云:策欲渡江袭许,与吉俱行。时大旱,所在熇厉。策催诸将士,使速引船。或身自早出督切。见将吏多在吉许。策因此激怒,言“我为不如于吉邪?而先趋务之”。便使收吉。至,呵问之曰:“天旱不雨,道途艰涩,不时得过,故自早出,而卿不同忧戚,安坐船中,作鬼物态,败吾部伍。今当相除。”令人缚置地上暴之,使请雨。若能感天,日中雨者,当原赦,不尔行诛。俄而云气上蒸,肤寸而合。比至日中,大雨总至,溪涧盈溢。将士喜悦,以为吉必见原,并往庆慰。策遂杀之。将士哀惜,共藏其尸。天夜忽更兴云覆之。明旦往视,不知所在。二说乖异殊甚。《注》又引大康八年(287)广州大中正王范上《交广二州春秋》,知建安六年(201)张津犹为交州牧,则《江表传》已不足信,《搜神记》更无论矣。然言辞不审,古人所恒有,不得以此谓其所言者悉为子虚。于吉以符水治病,与张角同,尸解之说,同于李少君,而张津舍前圣典训,废汉家法律,而欲以道书助化,盖亦正如张脩、张鲁之所为也。可见其道之杂而多端矣。

张角之事,已见第十一章第七节。张鲁:《三国志》本传云: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然《注》引《典略》云:熹平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骆曜。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脩。骆曜教民缅匿法,张角为大平道。脩为五斗米道。《后汉书·灵帝纪》:中平元年(184),秋七月,巴郡妖巫张脩反,寇郡县。《注》引刘艾纪曰:时巴郡巫人张脩疗病,愈者雇以五斗米,号为五斗米师。则为五斗米道者,乃张脩而非张鲁。《三国志·二牧传》、《后汉书·刘焉传》皆云:鲁母挟鬼道,出入焉家。果使父祖均为大师,则必已能致人崇奉如于吉,刘焉未必能致其母也。疑鲁之法皆袭诸脩,特因身袭杀脩,不欲云沿袭其道,乃诡托诸其父祖耳。后汉自有一张陵,为霸孙,楷子。霸蜀郡成都人。永元中为会稽大守。卒,敕诸子:蜀道阻远,不宜归茔。诸子承命,葬于河南梁县,因家焉。楷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时关西人裴优亦能为三里雾,自以不如楷,从学之。楷避不肯见。桓帝即位,优遂行雾作贼。事觉,被考,引楷,言从学术。楷坐系廷尉诏狱,积二年。后以事无验,见原还家。岂陵亦袭父术,而鲁从而附会之欤?然《陵传》绝不见其迹。且陵亦士大夫之流,非可妄托,疑张鲁父、祖之事,实伪造不可究诘也。《典略》云:大平道者,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为不信道。脩法略与角同,而加施静室,使病者处其中思过。又使人为奸令祭酒。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号为奸令。为鬼吏。主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使病者家出米五斗以为常,故号曰五斗米师。实无益于治病,但为淫妄,然小人昏愚,竞共事之。后角被诛,脩亦亡。及鲁在汉中,因其民信行修业,遂增饰之。教使作义舍,以米肉置其中,以止行人。又教使自隐,有小过者,当治道百步则罪除。又依月令,春夏禁杀,又禁酒。流移在其地者,不敢不奉。《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志》云: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又置义米、肉,县于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过多,鬼道辄病之。犯法者三原,然后乃行刑。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便乐之。雄据巴、汉,垂三十年。案张角之起也,杀人以祠天,见《后汉书·皇甫嵩传》。此为东夷之俗。脩法略与角同,其原当亦出于东方。然《抱朴子·道意篇》极言信巫耗财之弊。又言张角、柳根、王歆、李申之徒,钱帛山积,富逾王公。纵肆奢淫,侈服玉食。伎妾盈室,管弦成列。刺客死士,为其致用。威倾邦君,势陵有司。亡命逋逃,因为窟薮。而张鲁、张津,颇得先富后教之意,则其宗旨又有不同。弥见其道之杂而多端也。

当时为黄、老道者,似颇排摈异教。《后汉书·循吏传》云: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惟特诏密县存故大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栾巴传》云:迁豫章大守。郡土多山川鬼怪,小人常破资产以祈祷。巴素好道术,能役鬼神,乃悉毁坏房祀,翦理奸诬。于是妖异自消。百姓始颇为惧,后皆安之。栾巴所好之道,疑即桓帝所奉,故其毁房祀同也。《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言大祖击黄巾,时黄巾移之书曰:“昔在济南,毁坏神坛,其道乃与中黄大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中黄大乙,盖即张角之所谓黄、老道者,与桓帝所奉,亦非二也。

《华阳国志·大同志》云:王濬为益州刺史,咸宁三年(277),诛犍为民陈瑞。瑞初以鬼道惑民。入道用酒一,鱼一头。不奉他神。贵鲜洁。其死丧、产乳者,不百日不得至道治。其为师者曰祭酒。父母妻子之丧,不得抚殡;入吊,及问乳病者。转奢靡。作朱衣、素带、朱帻、进贤冠。瑞自称天师。徒众以千数百。濬闻,以为不孝。诛瑞及祭酒袁旌等。焚其传舍。益州民有奉瑞道者,见官二千石长吏巴郡大守犍为唐定等皆免官除名。瑞之奢靡与张鲁不同,然以祭酒治其下同,传舍亦似即义舍,而其不奉他神,似亦与桓帝、栾巴及所谓中黄大乙者无异也。知当时此等邪教,流衍颇广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