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其他 > 咪咕公版·隋唐五代史 > 第一节 代宗之立

咪咕公版·隋唐五代史 第一节 代宗之立

作者:吕思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1-12-18 15:33:50

第七章

安史乱后形势

第一节 代宗之立

肃宗性颇昏庸,又其得位不以正,故张良娣、李辅国、广平、建宁等,遂乘之窃权争位焉。良娣,帝即位后,册为淑妃。乾元元年四月,立为皇后。《传》言其与辅国持权禁中,干与政事,请谒过当,帝颇不悦,而无如之何。辅国,帝即位后擢为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事。四方奏事,御前符印,一以委之。从幸凤翔,授太子詹事。还京,拜殿中监,闲厩、五坊、宫院、营田、栽接、总监等使,又兼陇右群牧,京畿铸钱,长春宫等殿句当,少府、殿中二监都使。至德二年十二月,加开府仪同三司,进封郕国公。宰臣、百司不时奏事皆因之。常在银台门受事。银台,宫城门。置察事厅子数十人,官吏有小过,无不伺知,即加推讯。府、县按鞫,三司制狱,三司,谓御史台、刑部、大理寺。

必诣辅国取决。随意区分,皆称制敕,无敢异议者。乾元二年(759),李岘为相,叩头论之,乃获变革,察事等并停。《旧书》本传及《李岘传》。《通鉴》载其制书曰:“比缘军国务殷,或宣口敕,处分诸色取索,及杖配囚徒,自今一切并停,如非正宣,并不得行,中外诸务,各归有司。英武军虞候及六军诸使诸司等,比来或因论竞,悬自追摄,自今须一切经台、府,如所由处断不平,听具状奏闻。诸律令除十恶、杀人、奸盗、造伪外,余烦冗一切删除,仍委中书门下与法官详定闻奏。”观此制,可见辅国乱政之概。然辅国让行军司马不许,《通鉴》。而岘亦旋贬。玄宗自蜀还,居兴庆宫,辅国言其近市,交通外人,六军功臣反侧不自安,请迁之西内。上不许。上元元年七月,辅国遂矫诏发射生五百骑劫迁焉。高力士及内侍王承恩、魏悦皆配流,陈玄礼致仕。明年,为宝应元年(762),上皇崩。肃宗本有疾,至此亦大渐。广平王俶为肃宗长子,次子曰越王系,第三子则建宁王倓也。《旧书·倓传》言:玄宗幸蜀,倓兄弟典亲兵扈从。百姓遮道乞留太子,太子不可。倓劝其暂往河西,以谋兴复,广平王亦赞成之,盖二人并与其谋。《传》又云:太子既北上,渡渭,一日百战,倓自选骁骑数百卫从。每仓皇颠沛之际,血战在前。太子或过时不得食,倓涕泣不自胜,上尤怜之。军土属目于倓。至灵武,太子即帝位。广平既为元子,欲以倓为天下兵马元帅。侍臣曰:“广平冢嗣,有君人之量。”

上曰:“广平地当储贰,何假更为元帅?”左右曰:“广平今未册立,艰难时,人尤属望于元帅;况太子从曰抚军,守曰监国,今之元帅,抚军也;广平为宜。”遂以广平为元帅,倓典亲军。李辅国为元帅府司马。时张良娣有宠,倓性忠謇,因侍上,屡言良娣颇自恣,辅国连结内外,欲倾动皇嗣。自是日为良娣、辅国所构。云建宁恨不得兵权,颇蓄异志。肃宗怒,赐倓死。盖建宁与广平之争,广平以获辅国之助而胜也。广平、建宁,实皆非正適。若论正適,则肃宗第六子兖王,为韦妃所生。妃虽以兄坚之狱,与太子离婚,实非其罪。灵武自立,既不待玄宗之命,妃亦何不可正位中宫?则实足膺正適之目。若以长,则广平之次,尚有越王,广平即替,亦不能及倓。故知二王之争,实乘非常之际,各树党图握兵以求位,不能以继嗣之常法,判其曲直也。《张后传》云:后以建宁之隙,常欲危太子;又云:后生二子,兴王佋、定王侗,兴王早薨,侗又孩幼,故储位获安;二语实自相矛盾,盖本两说,而史兼采之。

后之立,与代宗之立为太子,同在乾元元年(758),相距仅数十百日。《旧书·肃宗纪》:后之立,在四月己酉,代宗之立为太子,在五月庚寅。《代宗纪》:则其立为太子,在四月庚寅。《新书·肃宗纪》:后之立,在三月戊寅,代宗立为太子,在十月甲辰。《代宗纪》则但云其立为太子在四月而不日。《通鉴》:后之立,与《新书·肃宗纪》同,代宗立为太子,与《旧书·肃宗纪》同。《通鉴》考月日最精审,疑当从之。又案代宗初封广平王,肃宗还京,改封楚王,是年三月,改封成王,及立为太子,改名豫。《旧书·肃宗诸子传》:佋之薨,在上元元年六月,时年八岁,当后立时,已六岁矣。广平既非正適,佋亦何不可立?《李揆传》:揆以乾元初同平章事。时代宗自广平王改封成王,张皇后有子数岁,阴有夺宗之议。揆因对见,肃宗从容曰:“成王適长有功,今当命嗣,卿意何如?”揆拜贺曰:“陛下言及此,社稷之福,天下幸甚。”肃宗喜曰:“朕计决矣。”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揆者,见辅国执子弟之礼,谓之五父者也。《旧书·辅国传》。代宗与辅国之关系可知。代宗既获为元帅,其与建宁之争,胜负已定。张后欲立其子,碍之者乃代宗而非建宁,谗之何为?然则建宁之死,事恐专由于辅国,谓其兼由于张后者实诬;而后与辅国之隙,未必不始于其扶翼广平之日也。及肃宗大渐之际,而二人遂趋于决裂。

《旧书·越王系传》曰:宝应元年四月,肃宗寝疾弥留。皇后张氏,与中官李辅国有隙,因皇太子监国,《纪》在乙丑。谋诛之。使人以肃宗命召太子入宫,谓之曰:“辅国久典禁军,四方诏令,皆出其口。顷矫制命,逼徙圣皇。今圣体弥留,心怀怏怏,常忌吾与汝。又闻射生内侍程元振,《元振传》:以宦者直内侍省,累迁至内射生使。案以宦者将射生手,故曰内射生使。结托黄门,将图不轨。若不诛之,祸在顷刻。”太子泣而对曰:“此二人是陛下勋旧内臣。今圣躬不康,重以此事惊劳圣虑,情所难任。若决行此命,当出外徐图之。”后知太子难与共事,乃召系,谓之曰:“皇太子仁惠,不足以图平祸难。”复以除辅国谋告之。曰:“汝能行此事乎?”系曰:“能。”

后令内谒者监段恒俊与越王谋,《旧书·后传》:中官与谋者,有朱辉光、马英俊、啖庭瑶、陈仙甫等。《通鉴考异》曰:《代宗实录》《唐历》《统纪》《系传》,皆以段恒俊为马殷俊,则二者即是一人。后辉光、庭瑶、仙甫皆配流,惟恒俊见杀。辉光,他篇亦作光辉。召中官有武勇者二百余人,授甲于长生殿。是月乙丑,皇后矫诏召太子。程元振伺知之,告辅国。元振握兵于凌霄门以候之。凌霄,亦宫城门。太子既至,以难告。太子曰:“必无此事。圣恙危笃,吾岂惧死不赴召乎?”元振曰:“为社稷计,行则祸及矣。”遂以兵护太子匿于飞龙厩。丙寅夜,元振、辅国勒兵于三殿前,收捕越王及同谋内侍朱光辉、段恒俊等百余人,幽皇后于别殿。是日,皇后、越王,俱为辅国所害。

辅国与代宗,不闻有衅,张后欲除辅国,岂得召代宗谋之?若云代宗实阴疾辅国,故可与之谋,则辅国初未有废代宗之意,即位之后,何时不可图之,何必汲汲于监国之日?故知史所传必非其真。据《新书·本纪》:辅国是时,实并杀兖王,及六月,又追废张后及系、皆为庶人。《代宗实录》:群臣议系、之罪曰:“二王同恶,共扇奸谋。”《通鉴考异》。以系代代宗,非適非长,名实不正,而则异是,疑后与系实欲替代宗而立也。新旧《书·传》,皆曰宝应元年(762)薨,盖讳饰之辞。其《定王传》,亦皆曰宝应初薨,疑亦不以良死。唐京师之兵有南北衙。南衙者卫兵,北衙则禁兵。禁兵,玄宗时耗散,肃宗即位,乃复稍补。至德二载(757),置左右神武军,与羽林、龙武,各分左右。并称北衙六军。又择便骑射者置衙前射生手千人,亦曰供奉射生官,又曰殿前射生手,分左右厢,总号曰英武军。代宗即位,以射生军入禁中靖难,皆赐名宝应功臣,故射生军又号宝应军。其时禁兵实较卫兵为亲,力亦少强。辅国虽专掌禁兵,其关系实疏,元振则身为射生军将,故张后欲行诛,辅国不得不藉其力,而事定未几,又为元振所覆也。

丁卯,肃宗崩,代宗即位。尊辅国为尚父,事无巨细,皆委参决。五月,加司空、中书令。程元振欲夺其权,请上渐加禁制。乘其有间,罢其判元帅行军事,闲厩已下使名,并分授诸贵,仍移居外。辅国本赐内宅居止。辅国始惧,茫然失据。诏进封博陆王,许朝朔望。《纪》在六月。十月十八日夜,盗人辅国第,杀辅国,携首、臂而去。诏刻木首葬之,仍赠太傅。《旧书》本传。代宗之去辅国,可谓甚速。然程元振又以功拜飞龙副使、右监门将军、上柱国,知内侍省事,寻判元帅府行军司马,**禁兵,威权赫然,无异于辅国矣。

安史之乱,首尾不过七年,所扰乱者,亦不过河北、河南、河东、关内四道,唐室复振,理实非难。然终于不振者,则潜伏之乱原太多,至此一时俱发,而朝纲之陵替,尤其大焉者也。肃宗之世,宰相之可用者,莫如房琯与张镐。《新书·琯传》曰:帝虽恨琯丧师,而眷任未衰。崔圆自蜀来,最后见帝,琯谓帝不见省,易之。圆以金畀李辅国,不淹日被宠,遂怨琯。《镐传》曰:镐兼河南节度,都统淮南诸军事。帝还京师,诏以本军镇汴州,捕平残寇。史思明献款,镐揣其伪,密奏不宜以威权假之。又言许叔冀狡狯,临难必变,宜追还宿卫。时宦官络绎出镐境,未尝降情结纳,自范阳、滑州使还者,皆盛言思明、叔冀忠,而毁镐无经略才。帝以镐不切事机,遂罢宰相,授荆州长史。是两贤相皆以宦官败也。又《吕传》:以上元初为相。中人马尚言,素匿于,为人求官,奏为蓝田尉。事觉,帝怒,命敬羽穷治,杀尚言,以其肉赐从官,罢为太子宾客。一怒而至于如此,度其时宦官所为,必有坏法乱纪不可忍者,然非帝纵容之于平时,何以至此?唐自黄巢起事前,实无时不可有为,而终于不振者,则宦官之把持政柄实为之。宦官所以能把持政柄,以其掌握禁兵,此事虽成于德宗,而实始于肃宗,故肃宗实唐室最昏庸之主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