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其他 > 咪咕公版·中国近代史 > 第十章 鸦片战争之役评论

咪咕公版·中国近代史 第十章 鸦片战争之役评论

作者:吕思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1-12-18 15:33:36

第十章

鸦片战争之役评论

五口通商为中国见弱于外人之始,此乃积数千年之因,以成此一时代之果,断非一人一事之咎,然即就事论事,当时事势之危险,亦有可见者,今试举其荦荦大端,亦可见道、咸以来清室之所以终不复振也。

一曰朝政之非。此役之主和论者,皆以为穆彰阿、耆英等数人,罪几诋为宋之秦桧。秦桧之为是为非姑措勿论,即以桧为误国,要不失为始终一贯之人。此役则忽而主和,忽而主战,和战既无定见,任使亦复不专,试问宋时有之乎?此可见宣宗之漫无成见,而中央亦无能主持大局之臣矣。清朝之不足为全国重心,已见于此。

二曰兵力之不振。外洋之船炮诚非我所能敌,然客主之形概不相如,众寡之数又复悬绝。果能尽力战守,断无败坏至此之理。当时所夸者林则徐广东之守,姚莹台湾之捷,然亦幸而英人未曾尽力勐攻耳。否则广东之防,未必可恃,况台湾乎?王廷兰致曾望颜书述当时各处调到之兵“纷扰喧呶,全无纪律……往往互斗,放手杀人,教场中死尸不知凡几,城中逃难之百姓,或指为汉奸,或劫其财帛,内外汹汹,几至激变”,甚至“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遂有无数千百成群,竟行遁去者。点兵册中,从不闻清查一二。及至沿途讨要口粮,竟有城外各处将逃兵数千重新应付,回省反以追逐洋鬼迷路为词”见《中西纪事》卷六。有兵如此,恃以应敌能无寒心乎?

三曰士大夫之虚骄,不能知己知彼、勤求敌情,又不能实事求是、尽其在我,而徒放言高论、轻挑强敌。此为自宋以来士大夫之积习,道、咸之时,亦复如此。当时于外国情形,可谓暗昧至极。当时诸臣,唯林则徐能求通外情,日译外国报纸读之。然当英人向索烟价时,则徐复文有曰:“本大臣威震三江五湖,计取九州四海,兵精粮足,如尔小国,不守臣节,定即申奏天朝,请提神兵勐将,杀尽尔国,片甲无存。”抑何可笑!台湾获英俘后,上谕该逆夷中必有洞悉夷情之人,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所属国共有若干?其最为强大不受该国统束者共有若干人?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平素有无往来?俄罗斯是否接壤?有无贸易相通?此次遣来各伪官是否授自国王?抑由带兵之人派调?着达洪阿等逐层密讯,译取明确供词,据实具奏云云。则更堪发笑矣。按世界情形,当明末艾儒略等即已着有《职方外纪》等书,而当时中国之人漫不留意,纪昀修《四库书目》,且疑其书为妄说。暗昧如此,安得不败绩失据耶?而一切情势之妄论,则弥漫一时。穆彰阿等固非贤臣,然当时攻击之谈,则大都不切情实,且多诬罔之辞如诋耆英、伊里布、牛鉴至英舰拜谒英国主像。又疑为天主像之类,见《中西纪事》卷八。且如余葆纯不过一知府,而能弭衅端于众怒难犯之时三元里之众围义律时,葆纯亲出慰解,义律乃免。粤人指为通夷卖国,葆纯告病去。见《中西纪事》卷六。江寿民不过一游士,而能挺身说谕洋将,保全一郡生灵英临镇江后,讹传将因粮于扬州,淮商惧,将尽室行。寿民请身至英营诇之,乃成纳赂之议。其后在第一期赔款中扣去。兵不能御敌,不能责人民以不保全也。后太平军下镇江,寿民亦欲赂,令过扬不入,以身质其营中。太平军以数百人入城,果秋毫无犯。而清兵有续至者,太平军疑寿民陷之,鞭之,贯其耳,驱登城令退官兵。寿民乘间自杀,亦可哀矣。而《中西纪事》反诋为乘危邀利之市佣,寸磔之曾不足比死者一洒。即至鲍鹏广东人,识义律,为英商馆买办,粤督以查办私枭入之访案。鹏匿迹山东。琦善赴粤,沿途访通英语之人,知潍县招子庸以鹏荐,挈之至粤,于交涉事,数往来其间。见《中西纪事》卷六。案鹏非必端人,然当时通知外情者太少,用之亦不得已也、张喜伊里布家人。伊里布在浙时,曾使犒英师海上,坐此革职,及再起议和,喜仍往来其间。《中西纪事》卷七,记其闻英人索赔款,喜拂衣而起,则亦非小人也以市侩仆役,而能尽力国事,皆有其难能可贵者。而论者一切加以丑诋,掣当局之肘,灰任事之心,此等议论既多,往往国是因之动摇,以道谋而败大计。曾国藩办天津教案时,奏言“道光庚子以后,办理洋务,失在朝和夕战,无一定之至计,遂使外患渐深,不可收十”,此固由君主之昏庸,辅臣之选耎,然此等高谈激论之士,亦不容分任其责也。

四则民心之不靖。王廷兰致曾望颜书云:“粤省自少翁查办烟案以来,禁兴贩,杜走私,未免操之过刻。故兵怨之,夷怨之,其私贩之莠民亦怨之。当积重之余,以为绝我衣食之源也。故当逆夷蠢动之时,群相附和……反恐逆夷不胜,鸦片不行,则前辙不能复蹈。而该逆又四布流言,以为与官为仇,绝不向民加害。于是奸民贪其利,顽民受其愚,虽督抚晓谕,示以能擒逆夷者,赏有差。数月以来,绝无成效。及至贼破四方炮台,复淫掠不堪,始悟其奸,操戈相向。设使当时被围不解,迟之数日,必有内应而开门迎贼者。食毛践土,乃良者少而莠者多,此可为痛哭者矣。”《中西纪事》谓“关吏水师,无非汉奸,皆不利于烟土之禁,必欲破其局而后已。闻虎门失守时,水勇奉提督命开炮,无不杂以沙土”。此或传闻之辞,未必得实,然刘韵珂与金陵三帅书谓“除寻常受雇持刀放火各犯外,其为逆主谋,以及荷戈相从者何止万人”。证以各种纪事,前后各役,无不有汉奸为外人效力,则其言不尽诬矣。国民性丧失至此,能不惧乎?

此役之败绩,尚有一远因,历代与外国通商,多在南海,其地距中央远,为政府监察所不及。南方开辟晚,或以处左迁贬谪之人,或则用孤立无援之士,志气颓唐,能奋发有为者少,甚或不矜惜名节。而多见异物,足以起人贪欲之心,故岭南官吏贪黩者多,因此激变之事,历代有之,特其贻患皆不甚巨耳。中西启衅,名由烧烟,实因商务,今录《中西纪事》议论两节于后,此书见解诚稍偏激,然此论则皆情实也。

《中西纪事》节录

自康熙开海禁以来二百年,互市之消长变迁,令人不可思议。于是论者皆谓中西之衅,自烧烟启之,今载考前后,乃知衅端之原于互市,而非起于鸦片也。夫互市者,实中西交争之利,而关胥牙侩,必欲专之;外洋因利而得害,乃思以害贻中国,而阴收其利。善夫!范蔚宗之言曰:匈奴贪尚关市,嗜汉财物,汉亦通关市不绝以中之。此盛世柔远之术,知者知务之言也。中之云者,中其求利之欲耳。梯航万里,远涉风涛,得利则欣,失利则戚,人情之常,何足为惧。一自贪吏渔侵,奸商掊克,彼以求利而来,终于失利而返,能无怨谤之沸腾邪?明之倭祸,始于中官,继以商侩,终于豪贵,于是外番之怨日深,而中国亦官民交困矣。

国初海禁既开,设关有四,江浙闽粤,无不可通。乃未几而粤东海关专其利薮,未几而十三洋行操其利权。税有定则,未几而益以规费支销名目,未几而益以归公充饷名目。始则取之在吏,继则取之在官。如据《澳门月报》言:洋行抽用定例,不得过三分。今据嘉庆年间大班禀控之词,言棉花一石,价值八两,向例行用二钱四分,连税银不过四钱(据此则初定税则,每两不过二分,为百中取二)。其后每石行用,加至二两,几十倍之矣。又言茶叶税饷,二两五钱之外,洋行会馆,每石抽费六元至九元不等。计茶叶出口之价,不过三四倍于八两一石之棉花,而税用两行,已亏折其十之三,则增设名目之渐也。洋商不堪其悉索,则控于地方官,地方官不能平其讼,则越控于大府,大府不欲穷其狱,乃回诉于本国,于是带兵船讲论,而干戈之衅以起。《书》曰:若颠木之有由蘖。语曰:物必自腐也,而后虫生焉。由是言之,即使鸦片不入中国,亦未能保外洋之终于安靖而隐忍也。且鸦片之来,亦为货物之亏折起见耳。货物不得其利,乃思取违禁之物以补偿之。若使税用不增,逋欠可得,彼又何乐乎以违禁之烟土,而予关吏以把持,啖水师之贿赂哉?窃谓当日欲与之申明烟禁,必先取中西互市之全局,通盘打算,平其百货之税则行用,更择其胥侩之尤者而惩之,必使番人憬然于生计之嬴绌,不在鸦片之有无。但使关税行用之积蠹渐除,则湖丝茶黄之转输自便,此为中外一体,威福并行,制吏抚夷之策,似无逾于此者。不清其源,而图塞其流,一旦决堤溃防,而莫之遏。虽籍十七省商民废着之资,不足以填其无厌之壑。有识者观于鸦片之流毒中土,未尝不扼腕长叹,以为其戎首兴于关市,其厉阶梗于封疆,则甚矣。漏卮之失轻,而养痈之患大也。(以上录自《中西纪事》卷三,十九页下半八行至廿一页下半七行。)

英人自闻烧烟之信,举国皇皇,皆以此为非正经贸易,其曲在我,因请其国主先禁栽种。若乘此机会,照会该国,询其关税行用,如何扰累,为之酌量裁减,则义律先入之言,未易得而中之。林制使查办此案,计其到粤未及十日,发令太早,蒇事过速,转令善后事宜,益形竭蹶。汉晁错之劝孝景削七国也,曰削之则反速而祸小,不削则反迟而祸大。制使当日烧烟之举,毋乃类是,故其请罪奏中,谓发之于此时,与发之于异日,其轻重当必有辨。然夷人惟利是趋,度非有不轨之逞。而以今日承平既久,水师废弛,彼强我弱,苟非迫于其势之不可遏,毋宁沈几观变,以徐视吾力之所能为,甚无取乎持之急而发之暴也。且法令必先于内而后及于外。今使发令之始,拟斩则必斩,拟绞则必绞,吸者先严于官幕,贩者先治其牙窑,内地之禁既严,则外来之烟自滞。然后仿盐法之减价敌私,平其百货之税则行用,以示通商之利,在此而不在彼。如是数年,然后与之申明烟禁,有不羁首系颈而就衔绁乎?即使其不便于大利之坐失,而别寻他衅,则其事亦必在数年之后,各省防范,皆如粤东,则反迟者又安见其祸大?今昔之形,固未可同日语也。(以上录自《中西纪事》卷四,廿页上半四行至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