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其他 > 咪咕公版·中国近代史 > 第二十二章 英缅之役

咪咕公版·中国近代史 第二十二章 英缅之役

作者:吕思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1-12-18 15:33:36

第二十二章

英缅之役

明初西南土司,本包伊洛瓦底江流域,其时诸土司中,以平缅、麓川为最强,后为明兵所破,而缅甸坐大,潞江以外,悉为所据。清时,木梳土司雍籍牙据缅甸,尝犯云南。高宗发兵攻之,缅请降,然是役中国所失实甚大也。雍籍牙幼子孟云,以乾隆四十六年(1781)嗣位,东服马尔达般、地那悉林,西取阿剌干,后阿剌干谋自立,缅人破之,其魁走孟加拉国,缅人求之,英以为国事犯,不与,而使至阿瓦缅都通聘,缅人亦拒之,又争岛屿,几至决裂。嘉庆二十四年(1819),孟云卒,孟继立,阿萨密内乱。道光二年(1822),缅据其地,兵侵入英境。阿萨密亦求援于英。四年(1824),印度总督攻缅,败其兵,陷仰光,声言逼阿瓦。缅惧乞和。六年与英结约(1826年2月24日),偿军费百万镑,割阿萨密、阿拉干、地那悉林,并许英另订通商条约,设领事。十七年(1837),孟继为弟孟坑所弑,迁都阿马拉普拉。二十五年(1845),亦见弑。长子巴干麦立。孟坑拒英使驻国都。咸丰元年(1851),仰光英商又以受虐诉于印度总督,印督与缅交涉,缅许易知事,而所易知事,又慢英使,英使要其谢罪,知事炮击英舰。印督闻之,遣兵陷仰光。时缅王又见弑,弟墨多默立,请和,立约仰光,割摆古。缅由是无南出之海口。伊洛瓦底江两岸贸易日减,国用大蹙,屡图恢复,终不克。光绪八年(1882),法人遣使如缅,与结密约,法代拘缅王之兄觊觎王位者,缅许割湄公河以东。九年(1883),法人宣布其约,英人大惊。十一年(1885)秋,借缅王判英木商歇业,发兵陷蒲甘,连陷阿瓦旧都、蛮得缅都,俘其王,羁诸麻打拉萨。明年,并上下缅甸入印度,缅甸遂亡。

缅甸之亡,适值我有事于越,英人盖有意乘我之危也。总署以缅为我藩属,电曾纪泽与英外部争辩,又与英署使欧格讷辩论,要英人立孟氏后。英人言缅史但称馈送中国礼物,无入贡明文,不认为我藩属,议遂停顿。后英请行烟台专约,所派麻葛瑞,将由印入藏。英使又云,缅与法立有条约,若立缅王,则约不能废,愿照缅例,每十年,由缅甸总督派员来华,并请勘定滇缅边界,设关通商。中国欲乘机杜其入藏,乃于十二年(1886)六月,与立会议缅甸条款五款:(一)每届十年,由缅甸最大大臣,选缅人呈进方物;(二)中国认英在缅所秉一切政权;(三)会勘中缅边界,边界通商事宜,另立专章;(四)停止派员入藏。

当英人初占缅甸,颇有让中国展拓边界之意,其外部侍郎克雷称,愿将潞江以东,自云南南界,南抵暹罗,西滨潞江萨尔温江,东抵澜沧江下游,其北有南掌,南有掸人,或留为属国,或收为属地,悉听中国之便。曾纪泽咨总署,请均收为属国。将上邦之权,明告天下,而总署未果。纪泽又向求八莫蛮暮之新街。蛮暮本亦土司,后为缅所并。新街向为通商巨镇,英未许,而允饬驻缅英官,勘验一地,由中国立埠,设关收税据参赞马格里言,八莫东二三十里旧八莫,似肯让与中国。且允将大金沙江,作为两国公共之江。纪泽与英外部互书节略存卷。旋交卸回华皆十一年(1885)事。见薛福成十六年(1890)奏。十六年(1890),薛福成奏,此事英人未尝催问,中国亦暂置不理,似应豫行筹备,不使英人独占先着。又奏,南掌即老挝,似已属暹罗,徒受英人虚惠,恐终不能有其地。南掌、掸人本各判为数小国,分附缅、暹,似宜查明南掌是否尚有自立之国,以定受与不受。其向附缅甸之掸人,则宜收为己属,请饬云贵总督王文韶,派员侦察南掌之存亡,掸人之强弱,腾越关外之地势、民风,而自请向英催问。十八年(1892)六月,派福成商办滇缅界线商务,福成使马格里赴英外部申前议。英外部谓议在约前,不肯认。福成求以大金沙江为界包野人山在内,英亦坚不肯,惟于滇省东南,许我少展边界福成十九年(1893)奏,谓“英人并缅之始,深虑缅民不服及缅属诸土司起与相抗,中国阴为掣肘,不敢不少分余利,以示联络。是时英已勘定土寇,复稍用兵威胁,收野人山全土,藩篱已固,故于初许纪泽者而忽靳之。前议既不可恃,则展拓边界之举,毫无把握。且滇边土司,乾隆后有私贡缅甸者,英人执此为辞,且可指为两属”。则其形势,已迥非纪泽与英辩论时比矣。十七年(1891)秋冬后,英兵数百,常游弋滇边,阑入界内,而常驻于神护关外之昔重,铁壁关外之汉董。福成先与力争,英兵乃不复入界。又照会英外部,请以大金沙江为界。英人坚拒,乃就滇东南,许我少展边界。所展者,据薛氏原奏,谓(一)孟定橄榄坡西南边,让我一地,曰科干,在南丁河南与潞江中间,盖即孟艮土司旧壤,计750英方里。又起孟卯土司边外,包括汉龙关在内,作一直线,东抵潞江麻栗坝之对岸止,悉划归中国。约计800英方里。(二)本里、孟连,旧尝入贡于缅,新设镇边厅,系从孟连境内分出,英并厅争为两属,今愿以让我。(三)滇西老界与野人山地毗连之处,允我酌量展出。昔董大寨不让,而以穆雷江北,现驻英兵之昔马归我。其地南起坪陇峰,北抵萨伯坪,西逾南障而至新陌,计300英方里。又自穆雷江以南,既阳江以东,有一地约计七八十英方里,是彼于野人山地,亦稍让矣。其余悉照滇省原图界线划分。汉董亦愿退让,南掌尽归暹罗。掸人各种,惟康东土司最大,英欲据以遮隔法暹,未肯舍也。腾越八关,四在太平江以北,皆在老界内,在太平江南者,曰汉龙、天马、铁壁、虎踞。汉龙明已沦于缅,天马久为野人所占,皆可归中国。铁壁、虎踞,滇省地图,皆在界内,英遂许照原界分画。既闻二关早为缅占,英人复屡加工程,绸缪稳固。英所守界,越虎踞而东已数十里,越铁壁亦六七十里。英渐觉之,争论始起。后允将铁壁让还,以库弄河为界。滇省派人寻觅,则虎踞在盆干西10里,距八莫50余里,距南碗河边英人所指为中国界者80里。天马则在西南,居勐密、邦欠两山间。英兵从关内山坡修路一条,以通缅属之南坎,英人云:“属缅已百余年,若索此,则缅应索于中国者甚多。”乃与订明汉龙、天马,仍归中国,惟汉龙尚须查勘,如未深入缅境,自可通融归还。天马关内所筑路,议以新路归中国,而于稍北一大路,许其借用改筑。见约文第二条。虎踞不可得,少划地以偿中国。一为龙川江中大洲,一为蛮秀土司全境。于二十年(1894)一月成《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二十条。其中第(一)、(二)、(三)条,皆定边界。(四)订北纬二十五度三十五分以北之界,俟将来再定。(五)中国所索永昌、腾越界外之地,英将北丹尼木邦、科干,照以上所划之界,让与中国外,又允将两属孟连、江洪、上邦之权,均归中国。唯未与英议定,不得让给他国。(六)勘界官于换约后12个月相会。自首次相会之日起,限三年内,将界线勘定,次查勘汉龙关。倘查得在英国境内,当审量可否归还中国案第(一)、(二)、(三)条之界,光绪二十三年(1897)约,多有改动。(五)则北丹尼、科干均归英。(六)查勘汉龙关一节删去。(八)中国自旱道入缅之货除盐,英缅由旱道入中之货除米,概不收税。盐米之税,仍不得多于出入海口之税,以六年为期。(九)中缅往来,由蛮允、盏西两路行走。入中国者,减关税十分之三,出者减十分之四。在路外行走者,可充公。(十一)食盐不准由缅入华,铜铁、米豆五谷不准运缅,鸦片及酒不准贩运。(十二)运货及运矿产之船,得在厄勒瓦谛江大金沙江行走,税钞及一切事例,与英船同。(十三)中国领事驻仰光,英国领事驻蛮允。(十七)英民在华,华民在英,一切权利,现在所有,或日后所添,均与最优待国一律。

光绪二十一年(1895)夏,法使施可兰诣总署,以勐乌乌得界暹、越之交,请以其地归法以调停倭事也。五月,许之。其地属江洪,英外部与法使会商,弃江洪而结湄公河上游悬案。在川、滇之权利,两国平等。是为1896年1月15日《英法协约》。英使欧格讷乃与中国交涉,欲将八莫以北野人山地,由萨伯坪起,东南到盏达,西南顺南碗河,折向瑞丽江,循江至勐卯,向南至工隆,八关、科干皆在内,让归英国。九月,英使来言,西江若允设埠,界事即可通融。英外部亦以是告驻使龚照瑗,中国许之。即命照瑗与英商办。英人求于肇庆、梧州、桂林、浔州、南宁设领,佛山、高要、封川、南新墟停轮,轮船得于广州、澳门出入。地界自萨伯坪起,偏向西南,以昔马归缅,循线至碗河之西,斜向西南,稍曲处地曰南坎,亦划入缅界,又自西而东,地曰北丹尼,曰科干。两地本缅门户,误划与华,亦欲索回。英使窦纳乐来华,又要求缅甸现有及将来续开铁路,接入中国。腾越、顺宁、思茅三处设领。光绪二十一年(1895)五月中法条约利益,一概给与英国。新疆设领,通省任便游历,并照光绪七年(1881)俄约,许英民在新疆各处贸易,无限制,亦不纳税,否则决废缅约。二十三年(1897)正月,立中缅条约附款十九条,(一)、(二)、(三)条地界,均有改动。(四)订明“无所增改”。(五)未与英议定时,不得将现在仍归中国之湄江左岸江洪之地,以及孟连与湄江右岸江洪之地,让与他国。(九)勘界查明另辟他路,准照原约所载,一律开通行走。(十二)添中国允将来审量,在云南修建铁路,与贸易有无裨益。如果修建,即允与缅甸铁路相接。(十三)驻蛮允领事,改驻腾越或顺宁,并准在思茅设领。专条开梧州、三水、江根墟,许设领事。轮船由香港、广州至三水、梧州,由海关各定一路。江门、甘竹滩、肇庆、德庆开为停泊上下客商货物之口,按照停泊长江口岸章程,一律办理云。

暹罗本亦我藩属,缅甸盛时,尝为所并。乾隆四十三年(1778),宰相郑昭复国自立。昭,中国潮州人也。后见弑。养子华策格里,复国时战功第一,昭以女妻之,袭位,受封于中国表文称郑华,盖袭前王之姓,嘉庆十四年(1809)卒。子禄德拉立,道光四年(1824)卒。子摩诃芒克立,始拓地湄江东岸。咸丰元年(1851),与英、法、美立约通商。卒,子库隆腊昆立,务输入西方文化。越南既亡,法人言湄江东岸,旧属越南,要暹割让。暹人不许。法遂进兵河上,逐暹戍兵,又封湄南河口,欲逼曼谷。暹人不得已,行成。割湄江左岸及江中诸岛,右岸25公里内,及拔但邦、安哥尔两州,不置戍兵。时光绪十九年(1893)也。英与法协商,以湄公河为界,湄南河城中立地,萨尔温江以东,马来半岛北部,为英势力范围诸小国仍各有君长,惟政权尽入于英;拔但邦、安哥尔、哥赖脱为法势力范围。二十年(1894)又订约,以湄南河为两国势力范围之界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