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钱,是你的吗?”
这话说出来,不少朝臣的心中竟是定了定,不由得将目光转向了余悦欢的身上。
仗势欺人,包庇属下,这些罪名不够扳倒一个在朝堂上已经待了几十年的副宰辅,不够扳倒一个盘踞朝堂上百年的家族家主,可是,贪污罪就不一定了。
余悦欢步步紧逼,“一百五十万两白银,是你的吗?”
谢宁春此时竟生出了些后退之意。
这钱算不算他的,当然算吧,毕竟,那些商户将钱交到了自己手中,那这钱,就是自己的。
分地令刚刚实施,其中尚有不完善的地方。南淮清与余悦欢当初的意思本来是想借着迁都的机会重新给百姓们分配一下土地,然后将世家手里的地收上来。商户按理说是不应该分到土地的,可是,他们也是个百姓啊。分地令里面可没有明确地说商户不能分土地,而他又总管分地令的部署实施,他说没有就是没有,他要是说有,那就是有。
那么些个商户登门拜访,才有了这一百多万两白银到自己手中来。
他这也是为了朝堂好,商户要是没有土地,那整个大郑王朝岂不是乱了?
他既然负责分地令的实施,那就得承担起这个责任!
忽然,他一愣,脑海中闪过那么几个画面,闪过了一丝他之前从未捕捉过的想法。
分地令可谓筹谋已久,有南淮清,有余悦欢,难不成就真的有这么一个破绽留给自己钻吗?
还是,这个破绽就是给自己留的?
自己当初为什么会结果分地令这一项任务?是因为谢家的土地不情不愿地交上去了,南淮清为了补偿自己。
对,是为了补偿自己。
所有人都觉得是一份美差,都觉得自己被南淮清打了一巴掌然后又扔过来一个甜枣。
他突然觉得有些可笑,所有人啊,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是得了便宜,却没想自己竟然是掉入了人家早就已经挖好的陷阱。
原来,从哪个时候开始,南淮清和余悦欢就已经准备好朝他下手了。
他一下子瘫倒在地,再抬头是就看见了余悦欢那一双冷似寒冰一样的眼睛。
那眼睛寒冷似雪,头一次让他生出害怕恐惧的心理。
他到底还是小瞧了这个三品女官。
余悦欢手指点在账本上,看着谢宁春的一双眼睛忽然浑浊疑惑,忽然不解无措,终于又恢复了清明,而那清明中还伴随着那么一丝的悲悯。
他悲悯什么,悲悯自己千年道行一朝丧,悲悯自己堂堂朝堂副宰辅,尚书省主管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悲悯谢家百年积淀如参天大树一般,今朝便要轰然倒塌?
他有什么好悲悯的!
权力给到了他手中,是他忍不住诱惑以权谋私,是他贪赃枉法胡作非为,是他公然挑衅皇权为谋一己私利站在朝堂站在百姓的对立面上,从始至终,做下这些事的人都是他一个,没人将刀架在他脖子上逼他。
这世上,唯一没有资格对他产生怜悯的人,就只有他一个了。
“本官再问谢大人一句,这钱,可是你自己的?”
余悦欢定定地看着他。
“是。”谢宁春道。
到如今,他还能说什么,他除了说是自己的还能有什么说法。
余悦欢眼神往旁边一撇,手指也从那账本上拿了下来。
三次机会,她给了谢宁春三次机会。
余悦欢道:“今日无事,本官到户部去了几趟,将户部积压的一些账本啊账册什么之类的东西都给清点了个遍。当日本官便好奇,咱们家底儿到底是什么样的,于是就翻了翻,然后还找人翻了翻。”
“也没翻别的,就是翻了翻咱们诸位同僚的俸禄啊,赏赐啊之类的,顺道看看咱们陛下、殿下当年罚的赏的户部到底落实了没有。”
官员俸禄都经由户部过手,包括朝廷罚俸与赏赐,都在户部单独的账册上记着。
余悦欢这边就像是说自己闲着没事绣了个花这么简单,旁边却有人咽了口唾沫。
是了,这朝堂上不干净的地方不干净的人多了去了,哪怕是朝廷光明正大发下来的俸禄,也能有人在其中搞些动作,只是,朝廷人多,户部管着很少有人去查罢了。
余悦欢又拿起那份记着谢宁春土地购买情况的账本,随手翻了翻,一边翻,一边说道:“谢大人是朝廷栋梁,自永安一十八年开始做官,如今已是四十年有余,从刑部给事中做起,到如今尚书省主官二品副宰辅的位置,这俸禄嘛,也是跟着涨。”
永安便是小皇帝祖父当政时期的年号。
“永安一十八年,谢大人初入朝堂的时候,月俸三十两;永安二十五年,谢大人升官加爵,月俸涨了十五两到四十五两;永安四十年,谢大人赈灾有功,初入尚书省,月俸长至八十两;到如今,谢大人已经是朝堂二品大员,尚书省的主官了,月俸已经是一百一十五两。”
“一百一十五两这钱不算多。谢家是百年来的世家,从高祖在位之时赏赐无数,家底身后,这点子月俸是看不在眼里的。别说是谢大人了,就咱们这些人,一个月五十五两能做什么,家里养了几个小厮丫鬟,光是月钱就没了。那谢大人府上养了那么些人,还要照拂这其他亲戚,这钱怎么够呢?”
“好在,谢大人常谏言立功,还受了不少的赏赐。俸禄加上赏赐,养一大家子应该是没问题了吧。这些赏赐,户部当然也登记在册。”
“本官这两日去户部无事可干,便就是将这些俸禄啊赏啊什么的都给捋了捋,发现谢大人自入朝为官一来连带着俸禄和赏赐一块儿,也不过就是三十万两。那这问题来了,谢大人手里一共才三十万两多一点,还是不吃不喝去掉下人们月钱的,但你买地是一百五十万两,这多了将近一百二十万两的白银你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说道最后,余悦欢陡然色变。
她当时在说的是时候,南淮清已经着人去户部将相关账册去过来了。四五十本账册,五六个小太监一起搬过来。南淮清随手拿起一本来翻了翻,打开之后便见上面黑笔记载着俸禄赏赐等字样,旁边又有红字标记。
黑字墨水早就干了,红色那墨像是刚写上去的,相对新鲜一些。
南淮清翻了一番,只看见上面谢宁春名字的附近那红笔标注了好些,到最后一页将汇总起来的数额标记上了。
这一本账本上面只标注了谢宁春一人。
南淮清又拿来另一本去看,旁边便有小太监提醒道:“殿下,您看看这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