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件并非林庆业所写,而是明军斥候截获的一封由皇太极写给豪格的密信。内容是由满文所写,周显和高毅都不认识,便让夏舒去叫萨哈纳。
没过多久,萨哈纳便快步走进了房内。
自从萨哈纳被俘之后,前后共经历了两次刺杀。虽然未伤及性命,但他本人的的确确被吓到了,也意识到豪格是多么想要取他的性命。在忧虑了数天之后,他清醒的认识到能保护他只有明军。
没过多久,萨哈纳主动剪掉了自己的辫子,愈发全心全意的为周显效力。他是莽古尔泰的子嗣,努尔哈赤的亲孙子,但在十岁那年被贬为阿哈。自此之后,优渥的生活便离他远去,由被人伺候变为伺候别人,这种落差在他幼小的心灵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因而在萨哈纳内心,对皇太极是充满仇恨的。只不过在以前,他没有怨恨的资格。此刻已经投靠明军的他,反而有种复仇的快感。在他卖力的鼓动下,前前后后共有三百多和他命运相似的阿哈逃进城中归附明军。
阿哈全称包衣阿哈,等同于家奴。为八旗贵族所有,主要从事家务和生产劳动,也进行一些简单的军事训练。
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犯罪的满人,沦为奴隶,萨哈纳就属于此列;二是家生奴婢,包衣阿哈世代为奴,他们的子女仍然为奴;三是战争掠夺俘虏为奴,有汉人,有蒙古人,还有朝鲜人。
一般意义上,包衣阿哈的一切都属于他们的主人,命运悲惨。
但这种情况在满人入关之后有了很大的改变,因为满清占据华夏,所有的汉人沦为了他们奴才。满人人数不足,统御不了那么多人。而那些跟随他们较久,奴性十足的包衣阿哈自然成了受他们信任的人。
所以,在顺治、康熙年间,这些包衣阿哈摇身一变,成了帮助满清贵族统御底下汉人的最好工具。很多人以包衣阿哈的身份入军入政,成为满清新的统治阶层。
但现在还远没有到那个时候,这些阿哈的命运和奴隶相差无几。因而在大部分阿哈心中,对满清既有深深的恐惧,又有极大的仇恨。
这些阿哈的投靠引起了清军军心的震荡,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四百多归属于清军的汉人也过来投靠。周显派人仔细审查之后,基本上清除了豪格派进来的细作。或许还有少数几个的漏网之鱼,但已无关大局。
周显将这七百余人中打过仗的挑出来,有近三百人,打散后全部编入了损失较重的智字营。剩下的四百余人派发到了校场,和那些新兵一起参与训练。
这些阿哈颇有力气,并且很吃苦耐劳,倒是极好的兵种来源。
而对萨哈纳,周显授予了他一个招抚校尉的虚职。这是一个武散阶,从六品,需要朝廷那边正式承认。周显已经上书崇祯帝为他讨要此职,但想来后者应该对此不会有太大意见。毕竟以一个虚职能达到分化清军的目的,这样的生意不做白不做。
同时,周显还从军中挑选了五十甲士,专门负责萨哈纳的安全。而萨哈纳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往返于监牢和校场之间,清查、安抚愿意投降或者已经投降过来的清军。
当夏舒找到他时,萨哈纳正在监牢里面清查几个愿意投降清军的身份。听说周显找他,没有片刻停顿,急忙忙的一路狂奔到周显的府邸。
周显看他跪在当地,上身已经完全湿透了,虽然他不断用袖团擦着脸,但额头上的汗水还是犹如雨下。周显叫他起来,转头向夏舒道:“端一盆凉水过来,让萨招抚好好洗一下。”满姓太长,而萨哈纳也有点刻意回避自己的满人身份,所以大部分人都以萨姓称他。
萨哈纳躬身,以接近九十度的姿态向周显致谢。
高毅脸露不屑,对占据他家乡,将他驱赶到登莱的人,他从来都没有好感。但看到周显指了指桌子上的茶杯,又用眼神扫了一下萨哈纳。他十分不情愿的上前,端起茶杯递给他道:“军门赏给你的。”
萨哈纳感激涕零,欲要再次跪下。
萨哈廉被俘之前,他当了十年的小贝勒,又当了七年的阿哈,吃尽了人世间的各种酸甜苦辣。虽然只有十七岁,但他本人有点小聪明,再加上小心翼翼的性格。在周显面前,他一直都是那种谦卑到极点的样子。
周显摆手示意他坐下,淡淡问道:“我听于千总说,你又从俘虏中挑出了一百多人?”
萨哈纳将茶杯放在桌上,连忙拱手道:“军门神勇英武,清军久攻金州城不克,这些俘虏中的大多数人都心存恐惧。属下稍加诱导,便有无数人主动表示愿意归降。实际上,要投降大明的人数远远不止这百余人。但属下一直谨从您最初给我定下的标准,在清军那边担任过职位者不要,性格偷奸耍滑者不要,有大量亲属在清军那边者不要。因而,这才只招募了这百余人。”
连次作战,目前在监牢内还关押着包括百余满人在内的两千余俘虏。周显除了处斩了个别清军领将之外,把剩下的人全部关押了起来,一天提供一次饮食。
他本打算在战事结束后将他们全部运到登莱矿场当苦力,但有了萨哈纳这个了解清军情况的在,再加上自军损失也有点重。周显最终决定让萨哈纳试着招抚一些性格忠厚的,并且不会轻易再叛的俘虏入军。
这既是给他们一次活命的机会,也是为了补充一下自军这段时间的兵力损失。
说实话,萨哈纳做的很不错。加上这百余人,萨哈纳这一段时间,已经招降了近四百人。周显听到这里,轻轻笑道:“这件事你做的远比我期待的要好很多,该赏。”
萨哈纳躬身一拜,忙道:“军门活命、重用之恩,属下万死莫辞。这些都是属下该做的,您万莫放在心上。这赏,属下也万万不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