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安稳的日子没过几天,国家又宣布一个噩耗。
前不久才露面发表讲话的最高领导人,于九号病逝了。
这下子,全国各地,都陷入了迷茫又悲哀的氛围里。原本打算今年办喜事的人家,都把事情给延后了。
不过,悲哀并没有持续太久。大家依稀记得,最后的一次讲话里,领导人拿徐市的两个工厂举例,鼓励大家创新技术、改进生产、共同构建更好的国家。
大家几乎把这个当成了他的遗言,在之后的日子里,继续艰苦奋斗着。
肖倩倩跟萧鑫提出的文化加强班建议,在九月中被厂长采纳。不过,厂长没让他们周日来加班,而是把没周三、周六下午的时间给他俩空出来,让他们用来上课。
“你们传授这些知识,本来就得私下花不少时间来做教案,我再让你们周日来加班做这件事,岂不是太过压榨你们了?”厂长摇摇头,“我可不是那样的人啊。”
再者说,肖倩倩跟萧鑫,作为被那位领导人亲自夸赞过的优秀员工,原本就会被各阶层更加善待。
别看领导人只是提了一下他们的名字,用一两百字的功夫,夸了三个人,可对肖毅、萧鑫、肖倩倩这三个被夸的人来说,这件事的荣光,会跟随他们一生,并且永远为他们带来一些隐秘的优势。
即使是一直以长辈、领导两种身份面对肖倩倩的常厂长,也不免俗,在快速通过他们夫妻俩的提案后,又主动说:“听讲你们父亲升了八级工?”
至于总工程师这件事,在没有正式任命之前,都是不会对外乱说的,大家心里知道就好。
“嗯,他工龄够了,功劳跟技术也够,就升上去了。”肖倩倩回答。
比较沉闷的萧鑫,则是同时点了点头。
“说起来,你们两个的成绩,也不算比你们父亲的低,只是你们太年轻了……不过,今年那一位点名夸了你们俩,说不定能特别通融,让你们再升一级。”
“我写个申请,看看能不能在年底之前,让你们成为五级工。”
五级工算是一个小跨越了,工资比四级要多十块呢。除了无价的知识、跟无限的可利用时间以外,肖家正在逐渐减少使用农贸市场内的物品,所以,能涨工资,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
他们现在衣食住行,基本上全部转为消耗自己家人赚的工资跟票证了。
“谢谢厂长。”肖倩倩笑着说,“我跟萧鑫以后会更加努力,争取为厂里创造更多效益!”
萧鑫也跟着感谢,“谢谢厂长。”
“这有什么好谢的,是你们俩应得的。”厂长摆摆手,“回去工作吧,我去跟老盛他们几个说一下,以后周三、周六的下午,大礼堂的空间留给你们上课用。”
“至于选哪些人过来听课……当天能空出班来的技术员,还有一些表现优秀的副班长、班长级别,以及特别优秀的小组长,都能去听。”
不过,这个肯定要事先安排好,不能影响到厂里的生产。
肖倩倩预计着,那两天下午的两点半到五点半,每天花三个小时就行了,之后他们可以继续回去上班。
周三的时候,主要做集中培训,灌输知识;周六的时候,则是复习、巩固,带他们尝试运用。
若放在以后,一周只有两次的课程,还夹杂在繁忙的工作时间里,肯定没有很好的效果;可在如今,真正优秀的人才,都是真心渴望知识的,他们有机会跟着肖倩倩、萧鑫学习,肯定会自觉在下班后,每天对着笔记复习。
而且,之前八一厂为了有足够的人外派出去,到外面负责维修点,就有过培训上课的经历,厂长提出的大礼堂,也是为了给这些人上培训课方便,而特意建成的。那一次,至少让大多数被看好的人,学会了常用字的使用。
这样一来,肖倩倩跟萧鑫再教别的,也不用担心人家因为不识字,而做不了笔记了。
八一厂特别培训班的消息,几个厂都听到了风声。离得远的发动机厂,那边的技术员跟生产管理人员,基本都把肖倩倩跟萧鑫当“偶像”,知道他们会开培训班,哪里还坐得住,闹着也要参加。
吴叔带头说:“我们发动机厂,也是属于八一厂的,凭什么就汽车厂这边有机会听课,我们不能来听?我跟大王、小王,当初还是第一批跟着萧鑫他们学习的技术员呢!”
厂长头痛地打发他们,“我们这边讲课的地方是够大,你们愿意来听课也行,但是要跟你们厂长商量好,到时候派哪些人来要提前一天交上名单,然后上课时签名签到。反正不能影响到生产任务。”
发动机厂的人刚被安抚,旁边玩具厂也来凑热闹,表示他们虽然是做玩具的,可技术创新艺术是互通的嘛,而且,玩具厂还要做各种各样的小汽车呢,他们也想来听听课。
这回厂长直接把常欢给叫来,嫌弃她作为亲闺女,还给他找麻烦,嘀嘀咕咕说了一通之后,才同意申请。跟对发动机厂一样,让她安排好生产,在不影响生产的基础上,再派人过来听课,玩具厂离得近,听课人员名单,在上课的那天上午提交都行。
发动机厂、汽车厂、玩具厂,现在都是产能很大的大工厂,即使把听课人员限定在技术员、还有副班长级别以上,每次来听课的人,几乎都坐满了大礼堂。
不过,面对这样的阵仗,肖倩倩一点也不怂。她跟萧鑫就跟当年去一汽厂做演讲一样,夫妻俩相互配合,一个负责做板书、放图纸等,一个负责讲解。
为了照顾到每一个听课的人,他们刚开始授课的内容并不深奥,只是从三个工厂目前的生产、研究水平出发,结合实际,慢慢提升钻研的深度。
不过,他们每周还会留下一个超水准的问题,让这群特殊的学生们,自己钻研。
这是为了从中选出技术基础比较好、具备较优秀的自学能力、并且学习意愿更强的人。
学了一个月之后,还真叫肖倩倩选出了十来个。
不过,这十多个人里,一半都是熟人——吴叔、大王、小王这三个,是之前跟着他们做发动机研发的;吴二勤、李文、朱健、蔡罗平这四个,则是跟着他们做挖掘机改进的;还剩下五个,其中两个是汽车厂这边的技术员,一个是玩具厂那边的技术员,一个是汽车厂的年轻副班长,一个是发动机厂的二十五岁的班长。
总共十二个人,肖倩倩跟厂长打了报告,申请把这些人抽调出来,跟她一块做新项目。
“新项目?”厂长疑惑地看着肖倩倩,“我以为你们会回过头去,继续深入研究发动机,或者继续做挖掘机,怎么这会说什么新项目了?”
“主要是感觉现在的社会形势比较安稳了,国内的商业肯定会慢慢发展起来——不,或许会发展得很快。这样一来,以后定然有私家车的需求。在政局动荡之前,海市那边,不是有汽车厂做过小轿车,还挺受欢迎的吗?只是之后私家车卖不出去,他们厂倒闭了。”
“我觉得,现在开始研发私家车,是个合适的时机。”
“即使私人购买私家车的不多,可国家方面,对公务车的需求也会慢慢提升,我们接下来往小轿车这方面发展,同样有利可图。”
厂长想了想,并未反驳肖倩倩的说法。
他是挺关注时局的,知道肖倩倩说的对。只是,“我们厂里,光是生产三轮车、挖掘机,计划排的就很满了。我倒不担心你研究不出来成果,而是担心你真成功做出小轿车了,我们厂里一时也没办法生产。”
“三轮车这个,人力的估计会在十年左右里,被慢慢淘汰,燃油的倒是还有几十年的做头——等我跟萧鑫研究研究电瓶,以后说不定还会做电动三轮车。至于挖掘机,这个是大件,卖的贵,维修期也长,卖出去一台,可能接下来十年都会有售后;而且,这东西基本只有公家做工程需要,前期需求量高一些,以后肯定会逐年下降的——除非我们把这个也谈成出口业务。”
肖倩倩托着下巴,想了想,“以我们厂现在的占地规模,好像确实没办法再加其他产品的产线了诶。”
“那要不然,我们继续往旁边扩张,搞个小轿车生产部嘛。”
现在八一厂的三轮车跟挖掘机是分开生产的,两边的生产管理也互不相干,所以厂长干脆把他们分成一个三轮车生产部、一个挖掘机生产部。
以后要是多了别的,肯定也遵循这个套路,分成某某某生产部。
厂长揉了揉太阳穴,又用力按压着头顶几个穴位。
“唉,随你吧。”
“不过,老吴、还有那个大王小王是吧?他们三个,算是发动机厂技术部的顶梁柱,你一下子把这三个都带出来,发动机厂那边,会有点不方便。”
“没事的,”肖倩倩早有计划,“老吴周一到周三过来,大王、小王周四到周六过来,周三跟周六的下午,他们听过课之后,顺便交接工作,而且他们在发动机厂那边本来也带了学徒,不会影响生产的。”
“你有对策了就行。”
“对了,这个项目计划书,你写好没有?”
“还没呢,这不是要先跟厂长您通个气,确定能要到人,才能做计划么。既然厂长您同意了,我这就回去做策划书。”
从发现家里那个农贸市场开始,就让肖倩倩心心念念的小轿车,终于能够开始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