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台湾文化的发现
早年农民在采竹笋时,在大坌(bèn)坑附近挖掘到许多骸骨和陶器、石器,1958年,终于被人发现此处有文化遗址,这就是“大坌坑文化遗址”。此后,台北县文献委员会曾于1962年和1963年间做过发掘。1964年,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与美国耶鲁大学合作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遗物。
大坌坑文化时期在10 000年前至公元前2500年,出现于中国台湾,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它分布在台湾北部淡水河下游沿岸和中南部沿海,东部沿海也有零星分布,其中以台北八里乡大坌坑遗址和高雄林园乡的凤鼻头遗址为典型。
这一时期生活的原始居民主要依靠捞取鱼类、猎取野兽、采集植物果实和种子等生存,他们还从事原始的农耕。这一时期的石器不多,有磨制的锛(bēn)、镞和打制的斧、网坠等。陶器大量出土,此时期的陶器质地松软,以褐色砂陶为主,器腹上普遍印有绳纹,口沿部分常见单线或双线的刻划纹,还有少量红色条带彩饰。当时主要的器形有瓮、罐、碗等。
当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以渔猎、采集为主,至今尚未发现有种植粮食作物和饲养家畜的明显迹象。
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逐渐成熟,手工业水平逐渐发展,也形成了最初的社会相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