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叫“炎黄子孙”
炎黄子孙是华人的自称。“炎”指炎帝,以姜水成(今宝鸡市境内);“黄”指黄帝,以姬水(今陕西武功漆水河)成。炎黄二帝为中华始祖,他们曾经同属于一个部落,后来成了两个敌对的部落,黄帝和炎帝分别是两个部落的首领。阪泉之战后,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又渐渐融合成华夏族。据《国语?周语下》载,炎黄时代没有文字,炎黄子孙是出自后代的称谓,炎黄子孙也称为“黄炎子孙”“黄帝子孙”。
实际上,战国和秦汉时期就有类似的称谓,而“炎黄子孙”一说出现于清朝末年。
《国语?鲁语》中记载:“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zhuān xū),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由此说明,舜和禹皆为黄帝之后。《史记?封禅书》中记载:“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半个世纪后,齐威王铸敦铭记“高祖黄帝”,称自己是黄帝的子孙。
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的联盟在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中华主体,其文化影响了周围的部落,并使文化相互间不断融合,进而形成中华民族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