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琦想不明白。
已经打下了合肥、收编了降军,明明已经胜利了,该享受胜利的轻松与喜悦,为什么于琦感觉比之前还要忙碌、还要紧张呢?
整饬防线、收编降军、招揽豪强、安置百姓、调配物资,甚至探查形势……等等各种杂务,千头万绪,都需要于琦出面过问甚至亲自上阵。
一阵全神贯注的忙碌之后,于琦叉着腰舒展疲惫的身体,不知多少的感叹手下的可用之人还是太少了。在派出了是仪、鲁肃之后,于琦身边能够统筹全局,最起码也要帮着于琦处理某一方面庶务的人才也就只剩徐庶、刘晔、石韬、顾雍四人了,而徐、刘二人都是都谋臣,并非治才,诸如招揽、安置百姓之类的事情,非其二人所长。所幸还有石韬、顾雍二人,顾雍虽然经验欠缺了点,但性子沉稳好学,暂时辅助石韬的话也足以胜任,另外还有个新近投降过来的闫象,被于琦任命为历陵令,与石韬、顾雍二人一道,负责处理招揽、安置百姓之事。
合肥城西北的无名山岗,于琦在刘晔的陪同下正跃马山岗,驻马北望。
“使君,这便是我提起过的甘泉,此泉清冽甘甜,请使君品尝”,刘晔端着一瓢清水递给于琦,于琦接过之后毫不犹豫的痛饮几口,随后一抹嘴唇,大呼道:“爽”。
这山岗虽然无名,却也称得上山清水秀,就在山岗的半山腰处,竟有几处泉眼汩汩流出,方才刘晔便是从其中的一处泉眼中舀的泉水。如今淮南大旱,已经连续数月没有下雨了,这山岗半山腰上的清泉还能有泉水流出,实在让于琦有些惊异。
更让于琦感到神奇的是,这无名山岗上的几处泉水满溢流出,分别形成了几条小溪,这几条小溪按照地势分别从南北两面汇合流下,这一南一北的两条溪流,其中往南流的便是绕合肥而过的施水,往北流的那条更有名了,名唤肥水,这可是在种花家历史上、尤其是战争史上留下赫赫大名的一条河流啊,更有成语传之千古。
于琦一扬马鞭,指着蜿蜒北去的肥水道:“沿着肥水再走六七十里,便是成德了吧?”
刘晔并未立刻回答于琦的询问,而是望着北方满脸的怀念之情,过了一会儿,刘晔这才轻叹一声,怅然道:“是啊,那里便是成德,属下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及至成年离家,至今已有三年未归了。”
“啪!”
于琦挥鞭打马,大笑着道:“岂有过家门而不入的道理?走,子扬带我去你家坐坐。”
纵马狂奔了数里,刘晔终于追上于琦,拼死拦下了于琦的战马:“主公,且慢行,且慢行。”
“怎么了?”于琦不解道:“区区六七十里的路程,半日可至,今天去,明天回,又不打紧。”
刘晔甩身下马,来到于琦的战马前面,死死的拽住缰绳,恳切的道:“主公身负江东万民之望,岂能因属下一时之私而轻身涉险?”
“请主公以大业为重,待覆灭袁术、全据淮南,属下再风风光光的衣锦还乡,岂不比今日偷偷摸摸的回去更妙?”
“此乃属下肺腑之言,请主公体恤属下,奋发图强、努力覆灭袁术,以全属下衣锦还乡之愿。”
于琦盯着刘晔看了看,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到底是哪里不对劲,最终拗不过刘晔,扯了扯刘晔手中的缰绳道:“行吧,就委屈子扬再忍受一段时间的思乡之情,松手吧,咱们回去,好好整顿一下军备。”
等到打马返回,于琦这才恍然:怪不得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原来是方才刘晔对自己的称呼起了变化,自己方才情急之下竟未察觉!
这合理吗?
于琦转头看了眼正全神贯注的操纵战马的刘晔,嘴角√,露出了会心的笑意,随即一打战马,畅快的驰骋起来。
回到合肥之后,之前因为俗事缠身而在心中堆积的烦躁之情已经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干劲跟斗志,在这股干劲的支撑下,于琦精力充沛的投入到了对合肥城防规划、降军挑选改编等事情中。
之前千头万绪,无处着手的事情在于琦干劲十足的推动下,纷纷找准了出路、步入了正轨,所谓万事开头难,当事情开始了之后,余下的很多细节便如抽丝剥茧,可以徐徐图之了。
建安二年十月,最新一批运送军资的水师送来了虞翻及孟建关于今年秋收的成果汇总。从他们统计的结果来看,今年江东四郡在于琦的治下实现了粮食的增产增收,尤其是豫章,去年于琦在新寓改良、试行的新耕作方法,极大的提高了粮食产量的消息传播出去之后,今年豫章各县纷纷主动推行这种新的耕作方式,特别是占据了彭蠡泽两岸大片良田的屯田营,只这两处屯田营便为于琦贡献了超过四十万石的秋粮。
按每名士兵日均消耗3斤粮食来算,仅这两处屯田营今年上缴的秋粮,就足以供应五万大军一年之耗。
而于琦如今又在豫章试行秋收之后抢种菽豆,以此增加单位土地上的粮食产出,同时肥育地力的耕作方法,等到这批菽豆成熟收货,又是一批口粮。
粮食丰收,此大喜也,而让于琦高兴的还不止这一个消息,在随后的几天里,于琦之前的布置已经陆续收到成效,最近两天,已经有好几波持有鲁肃手书的豪强前来拜见,并奉上财货及子弟兵以作投效之态。
这些附近豪强的投效,让于琦心情大好之余,也不禁为是仪感到担心:鲁肃这边已经见到效果了,是仪那边怎么还没回信?莫非被曹阿瞒给扣下了?!以曹阿瞒之无耻,这种事他是能干的出来的,他连“那种事”都干的出来,而且还干了不止一次,还有什么是他干不出来的?
就在这种焦急的等待中,于琦没等来是仪的消息,反而先等到了周瑜的消息。
建安二年十月上,困守舒县的刘勋被部将在宴席之上袭杀枭首,随后舒县开城投降。
什么叫高歌猛进?什么叫势如破竹?什么叫地利人和!
周瑜用他的进军速度向于琦生动的诠释了以上几个词汇,自八月周瑜引兵北上庐江至今,不过区区两月光阴,周瑜先是旬日下居巢,随后桐乡破刘勋,使得刘勋不得不率残部困守舒县;而周瑜顿兵舒县城下,一面招降刘勋,一面传檄周边诸县,许是袁术称帝之事委实不得人心,许是见刘勋大势已去,舒县周边的临湖、襄安、龙舒三县竟然传檄而定,而舒县,也在人心惶惶中将刘勋枭首、献城。
按照于琦原来的计划,周瑜在击破了刘勋占据了舒县之后,将会一路北上,经芍陂奇袭寿春;因为来往军报频繁的缘故,周瑜也知道了上个月袁术在淮北大败,不得不率领残兵逃回寿春的消息,也知道于琦派出是仪为使者,前往淮北面见曹操,商量下一步行动的事情。
是以周瑜在占据舒县之后,并未按照原来的计划率军北上,而是根据当前的形势,一面巩固、稳定庐江新占五县的形势,一面派出使者联络于琦,汇报军情的同时,也请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在是仪没有回信或者回来之前,于琦也不能再主动进攻了,只能让周瑜先在舒县暂驻,舒县是周瑜的老家,于琦也不担心周瑜会摆不平舒县,所以只是回信夸奖了周瑜一番,同时让周瑜整编得自刘勋的降兵,并派人探查庐江北部诸县,尤其是与寿春只隔了一个芍陂的六安县的情况。
建安二年十月上,整个淮南难得的出现了一段时间内的和平状态,不过任谁都知道,眼下的和平只是暂时的,不管是在淮南、淮北厉兵秣马的于琦、曹操,还是上月因为在淮北大肆劫掠了一番而尝到了甜头,正虎视眈眈的注视着淮南的吕布,亦或是躲在寿春默默舔舐伤口的袁术,眼下都不过是把拳头暂时的收了回来,而把拳头收回来,却是为了下一拳能更有力的打出。
而随着鲁肃的行动,整个九江郡,以成德—东城一线为界,其半数可以说是暂时落入了于琦的掌握之中;虽然说是半个九江郡,但这仅仅只是以地盘而论,若是以人口的多寡及城市的繁荣程度而论,沿淮水两岸分布的八个县才九江郡的精华所在,同时那一带也是整个淮南的精华所在。
转眼到了十月中旬,出使淮北大半个月的是仪终于回转合肥。
“子羽啊”,得到消息的于琦早早的前出五里迎接,一见到是仪,就上前拉住是仪的手不住的上下打量,顿足道:“此去怎的如此漫长,让我担心不已。”
许是出使成功的原因,许是于琦出迎的态度让是仪感到尊重与满足,总之是仪喜笑颜开的向于琦通报了此行成功的消息。
果如于琦所料,因为兖州遭遇蝗灾的缘故,曹操军中的粮草难以为继,就算是这次征伐袁术所用的粮草,也是曹操咬着牙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击败了袁术之后,虽然占据了淮北大片城池跟土地,但是却也承担了数百万百姓的生计负担,而且淮北因为袁术及吕布大肆压榨搜刮的缘故,其实油水并不丰厚,所以在是仪赶到曹操大营的时候,曹操已经准备班师返回许昌了。
而是仪也真是有才,不仅能把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条,在作为使者出使者方面亦无师自通。据是仪自己言道,他在进入曹营之后,仅仅是通过这一路上的短暂观察,便察觉到了曹营中存在问题——士气不振。
按理来说,刚刚打了一场大胜仗、占据了大片土地与城池的曹军,应该从上到下都洋溢着喜悦之情的,毕竟劫后余生、毕竟可以领赏,但是从是仪看到的却并非如此,而是一个个面有饥色、士气萎靡不振的士兵。
这足以证明曹军的状态非常不好,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不妙!
实际上从改元建安以来,一直到数年后,曹操的地盘可以说是多灾多难,先是席卷中原的蝗灾,然后又是持续数年的大旱,导致了曹操一直处于缺粮的状态,而这些年,恰恰又是曹操与外部势力频繁交战、频繁出兵的时间段,所以为了改变粮食短缺的情况,曹操后来做了什么,大家也都清楚——粮食不足,人肉来凑。
同时,是仪还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就算军粮匮乏导致士兵吃不饱,却依然能从曹军将士举手投足间不经意的一些举动,看得出来这是一支敢战的劲旅,而且装备也比较好,尤其是对武器的保养上,看的出来都是下了功夫的——唯有经历了几场大战后依然能活下来的老兵,才知道保养武器装备的重要性。
这是一支弱点与实力并存的劲旅,而唯一能制约他们的,唯有粮食而已,非要用一样动物来形容的话,那就是饿虎——虽然瘦弱,但当它暴起之时,亦难阻挡。
明白了这一点后,是仪在随后与曹操的会谈中始终保持了一个限度,既不会激怒曹操,也不会显得软弱;既能让曹操觉得有利可图,又不会显得他们是冤大头。
也是在这前后数次的会谈中,是仪见识到了中原士族精英的厉害。
说实话,在于拾帐下,是仪一直觉得自己挺厉害的,不敢说自己是于琦帐下首屈一指的人才吧,前三总还是可以的;但是跟曹操帐下的几位谋臣相比,不能说相形见绌吧,也是高下立判。
尤其是其中一位身形消瘦、面色苍白却精神矍铄的年轻人,其心思、言谈,更是让是仪时刻感觉如芒在背,其不经意间插的一句话,就能让是仪难受不已。
委实可怕。
好在曹操逢迎朝廷之后,确实需要彻底击败袁术来为许昌的朝廷正名,同时是仪提出的支援粮食之数,也能在满足曹操接下来的征战所需之外还有富余;而且曹操也需要彻底击败袁术,来为他新占据的淮北之地获得一个安稳的后方,这才在经过断断续续的数次磋商后,终于达成了一致。
发兵讨袁,不破寿春,不枭袁术,绝不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