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三国之献帝崛起 > 第917章 忠义归属

三国之献帝崛起 第917章 忠义归属

作者:武陵年少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8-14 01:16:31

“志意致修,德行致厚,智虑致明,是天子之所以取天下也。”————————【荀子·荣辱】

晚饭过后,众营兵趁着新胜热闹一阵,旋即在月上东天、夜幕低垂的时候在各自都伯的勒令下回营安寝。偌大的营盘顿时陷入了静谧之中,却是一点声响也无,除了特定几个的营帐以及道路,其余地方一概熄了灯烛火盆,火光星星点点的在营寨中闪烁着。

时节渐渐入冬之后,北地的天气便越发寒冷起来,连带着凉爽的夜风也跟着冷冽起来。皇帝在帐中好不容易与贾诩等人商定完下一步的军事计划,与人用过了膳,又抓紧时间把赵温从长安呈递过来、积攒已久的奏疏一一批复,而后看了会书——转眼就将要深夜了。

穆顺细心的抱来一件厚氅,为皇帝披在肩上,目光又往皇帝两脚泡着的热水瞥了下,轻声道:“陛下,这水冷得快,奴婢再添一点?”

皇帝单手支颐,望着手上的一册书出神,对穆顺的体贴照料仿佛浑然不觉。他的目光在一行字上久久不曾移动,顷刻才道:“外面很冷么?”

帐内封闭,皇帝不许穆顺在里面燃炭生火,只得在外面盖着厚厚的毡毯抵御寒霜。

皇帝入夜以来就不曾出去,自然不知道这北地初冬的天气,穆顺答了一声,道:“谨诺,都说今晚会结冰,依奴婢看,结冰虽不至于,落霜倒是极有可能。”

“这地上确实冷,隔着一层毯子,刚倒的热水才一会就凉了。”皇帝轻声说着,好不容易将书卷了一卷,目光移到下一行去了。他将白皙的双脚从温水中抬了起来,轻搁在铜盆边上,豆大的细密水珠凝结在光滑的脚背上:“罢了。”

穆顺连忙弯下腰去,捧起皇帝的双脚,拿柔软的绢布细致的擦拭起来。皇帝出征只带了他一个宦官伺候起居,他又无权呼喝军士,所有事情都得由他亲力亲为,军中日子过得十分艰苦,连澡也洗不得几次,但穆顺却甘之若饴。

“再拿厚一些的轻装来。”皇帝两脚趿拉着鞋履,将书卷放在案头,又开口吩咐道。

穆顺听到这里,顿时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一边从箱箧中捧出稍厚一些的衣服,一边问道:“陛下要夜巡伤营医庐,可是要招贾公随行?”

“你又知道了?”皇帝斜睨了穆顺一眼。

穆顺惶恐的低下头去,皇帝每逢战后,都会在入夜后前往伤兵营中探视。有许多伤兵疼痛难忍,经夜难眠,皇帝秉烛过去,一一给其安慰,于是士气始终高涨,锐不可当。

今日之战的规模是往日数战之最,伤亡也是最多的,穆顺妄自想着皇帝必会前往探视军心,谁知把不该说的说了,倒惹得皇帝几分不悦。

穆顺赶紧闭上嘴,老老实实的将衣服为皇帝换上,好在皇帝也没有过多计较,任由穆顺为他把衣服换上,抬脚便要出去。亲随可以不带,护卫总是要有的,值守在帐外的殿前虎贲郎许褚察觉到身后动静,立时侧过身来,对皇帝抱拳行了一礼。

天穹上清冷的月光如水般泻在身上,照拂着眼前层层叠叠的营帐,皇帝立于帐前,仰起头看去,这旷野里的月色星光比千里之外的长安似乎要更渺远几分,也不知古今中外的月光是否都一般相同。

皇帝发完感慨后,果然没有如穆顺所料的那般前往伤兵营例行看望,而是命许褚前导带路的往高顺的营帐走去。

高顺今日与文丑一战,手臂负伤严重,皇帝想不到他平日里素来稳健谨慎的大将,会一反常态的冲到阵前与武将捉对厮杀。这里头的缘故他转个念头就能想明白,只是想明白归想明白,自己打的结还得由自己去解。

“末将参见陛下。”高顺带伤抱拳,对皇帝的夤夜造访感到惊异。

皇帝仔细打量起眼前这位白面短须,气度不凡的将领,见他手臂微微颤动,包扎伤口的绢布上隐约渗着殷然血迹,显然伤势严重:“刚换了药?医者怎么说的?”

“医者刚来过,说是这段时日不能碰水,不能使力。”高顺面色坦然,像是丝毫没有担心这个伤势对他接下来的战事会造成什么影响。

“要是把华佗带来随军就好了。”皇帝无不遗憾的说道,他拉起高顺,两人移步中间的席榻上坐下,许褚与穆顺乖觉的退立帐外。只听皇帝在灯下安慰道:“幸而你不常像张叔威那般上阵杀敌,只需坐镇军中调度用命,该建的功勋依然会有。”

皇帝的吐字极为清晰,语速不急不徐却能轻易平定人心。

高顺感激谢过。

皇帝与他简单的聊了聊军中的士气,又让高顺对于接下来的战争走向畅所欲言后,接着又聊起了并州风物。听到皇帝说起并州黄土深厚、五原草地辽阔,高顺眼神油然流露出几分向往之色,他侃侃而谈,神情不自觉中变得比刚才还要轻松自如。

气氛很快变得和谐轻快起来,皇帝有意识的引导着对方说一些能触动情绪的故事,两人之间像是友人之间的寻常聊天,这样另起一个话题也不显得突兀了:“严希伯说你要在战后请他饮酒,怎么,你不是不近酒色么?”

高顺愣了一瞬,很快便坦荡的答道:“陛下说笑了,末将只是在军中不饮酒,以往在家中遇见亲故,都会小饮几杯。严校尉性子稳重,从不争功自傲,在战时许诺,也是为了激励他奋战的意思。”

“也难为你一片苦心。”皇帝淡淡应了一声,心里却是不信的,他说:“可你也不单是为了激励麾下,更多的还只是想找人陪你饮酒吧?”看到高顺面色一僵,皇帝又接着追问道:“可为何要找只是同僚的严希伯,不找关系更亲近的张文远呢?”

高顺知道皇帝已经看透了他的心思,一脸惭愧的离席站起,跪下向皇帝伏地拜了一拜:“末将不敢。”

“这句倒是实话。”皇帝见高顺不仅受伤的手臂、就连全身都在发抖打颤,也不知道对方正处于什么情绪。他说了句‘地上冷’,然后伸手将高顺扶起来,重新在席榻上坐好,开玩笑似地说到:“我是喜欢多疑、猜忌的人么?”

高顺连称不敢。

“是臣不知君呐。”皇帝用极细小的声音说了一句,又略叹了口气,缓缓道:“吕布于你有恩情,彼此起家并州,互相倚重。他如今死了,即便有负于朝廷,你私下里以旧时情谊悼念他,也未为不可。”

“吕布辜负朝廷重托,见小利忘大义,委身事贼,身死东海,是乃咎由自取。”高顺心里感动于皇帝的体贴大度,目光坚定的说道:“只是此人到底与我私情不坏,未尝不能洗心革面,所以骤闻死讯,切为之可惜而已。”

皇帝的目光在高顺脸上逡巡着,连对方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都没有放过:“吕布算得上英豪,当初与王司徒合力诛董,对汉室有再造之功,即便后来面对强敌、弃朝廷而走,我也尽然赦之。看到他先与袁绍争斗,后又受袁绍驱使,如今败亡,到底是令人唏嘘。可惜太史慈与他数面之交,也肯放弃南征扬州,赶赴东海去劝降他。”

高顺没听懂皇帝话里隐含的意味,顾自说道:“太史慈所为过矣!”他大摇其头,表示对太史慈的不认可:“如今四方有战,徐将军征淮南的兵马部众难道比青、徐等军要强盛吗?太史慈舍近求远,单为‘义’字,而枉顾其身负辅佐徐将军南征之责,实在大不可。”

皇帝被他这一番说辞吸引住了,他眨了下眼睛,饶有兴趣的说道:“太史慈此行此举,多少人都在夸他高义,唯独你不以为然。我本以为吕布豪情动人,太史慈尚且如此,你又何尝不是呢?”

“末将从未想过劝降吕布。”高顺很笃定的说道,出征以来他就在皇帝的眼皮底下,一举一动都能为皇帝探知,所以他没有做多少自证,单只说道:“彼若是愿降,不需遣人去劝。若是不愿,又何必许之以利,说其来归?”

“说得好。”皇帝忍不住夸赞道,一番深谈,他真正了解了高顺的为人:“所谓忠义,就是要忠在义先。”

他此行也不是来兴师问罪,而是以为高顺会因为吕布之死心怀怨疚,特来开解。毕竟在皇帝熟知的历史中,吕布无论对高顺怎样猜忌,高顺最后都宁死不降曹操,可见他们二人之间确有一份深厚的情谊。

如今通过与高顺的一番话下来,皇帝深知自己是多虑了,高顺为人忠贞,绝不会因为吕布的事情——或者说得知吕布败亡的内情后,对皇帝有什么别的意见。

皇帝一直希望能牢牢掌握兵权,同时也离不开将领,高顺、张辽在南北军素有威望,又与吕布关系密切,所以这也是他特别忌惮的地方。吕布的死因有很多种,皇帝不希望任何一种能牵扯到他,这是未雨绸缪。不仅涉及到以后改革遇阻时自己能有个强有力的军队支持,更涉及到不久的将来,曹操、孙策、黄祖这些人归降以后,徐晃这些人能够为他起到足够的威慑,以平稳收编曹操等人的军队。

“夜色未深,随我去伤营看看吧。”皇帝吩咐高顺多加了件衣,便起身带着他向外头走去。

伤营与医庐被安置在大营的后头,紧靠着辅兵营,二人出来时望着地上的银霜似的月色走了数十步,低低的说着话。高顺后知后觉的想明白了什么,皇帝密切关注属下的心理动向,为了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特意过来开导、安慰他,让他不要多心,尽管悼念。

这种行为已经远远超过了君臣的范畴,皇帝如此待他,而他却在那里自怨自艾、陷入自我矛盾。高顺为人沉默寡言,与皇帝之间很少有这样一段私下接触、交流感情的机会,此际却是突然很想对皇帝倾诉自己绝对的忠贞不二。但他知道这种事情更需要付诸行动去表现,高顺暗自下定决心,无论是袁绍还是谁,所有大敌,他都愿意站在皇帝身前。

这不仅是忠,更是另一种义。

想到这里,高顺突然很后悔今日因为意气,与文丑搦战负伤了。

皇帝对高顺的心理变化似若未觉,他与高顺等人很快走到最近的一处伤兵营内,果如其所料,重伤的士兵几乎彻夜因疼痛难眠,伤病们在黑暗中小声呻吟着,当他们看到皇帝一行人秉烛过来看望,高兴的不像话,正要鼓噪着欢呼行礼,却立时听到年长的老兵告诫:“都小声些,莫吵乱了大营。”

“本该白日来见尔等的。”皇帝环顾四周,所有人目光炯炯的盯看着他,他们的眼睛被灯烛照得明亮发光:“但我军打赢了一场,实在睡不着,就来这里走走。”

众人被他这玩笑似的语气逗乐了。

“尔等都是功臣,朝廷能有今日之胜,全赖诸位奋力杀敌。”皇帝悠悠然走到中间,坐在一个人的床铺边上,这时四周皆已点起灯来,帐内变得亮堂且温暖:“不要以为自己伤重了,上不得战场,朝廷就会忘了尔等的功劳。等调养好身子,尔等皆会有安置、抚恤。”

“国家,我这个样子以后还能做亭长么?”一个虎头虎头的青年说道。

皇帝没有为对方的插嘴而感到不悦,他看了眼对方的断臂,轻声说道:“当然能,亭长缉捕盗贼,可不只要腿脚。”

众人见皇帝如此亲近随和,心里头的畏惧顿时消了不少,都七嘴八舌的想与皇帝说话。皇帝也一一与他们交流,这些人大部分问的都是时下最关心的话题,关于伤兵是否能按军制规定的那般因功授任贼曹、亭长等官吏。因为制度定下来后南北军就没打过大仗,如今一战伤者众多,许多人都在想朝廷有没有足够的地方安置,毕竟制度只是制度,实行与否到底还得看人。

皇帝敏锐的注意到了军中的风声,像贼曹这些郡县掾吏一旦轻易拨给退伍士卒担任,将会损害太多人的利益。当初定下制度时碍于威严,不便做声,如今又故态复萌了。在此,皇帝耐心的像众人做出了保证,强调伤兵与退伍兵员是一样的,不会因为身体残疾而有所区别。安定人心的同时,皇帝又旁敲侧击的探知军中的舆情,收集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这时,一个三十许的‘老兵’忽然问道:“国家,这仗要什么时候打完?”

许褚站在皇帝身后,时刻注意着在场每一个伤员的神色、动作,大气也不敢出。他们围得太近了,而皇帝偏又喜欢与底层的人近距离接触,这往往让许褚很苦恼。

皇帝的目光从青年断臂的伤口上一扫而过,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似乎这样就能减轻对方的痛苦:“再过二三月,必为尔等破敌,此后就天下太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